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重点)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难点)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了解童话、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复述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我们认识了“小红帽”;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
……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故事呢?
二、预习交流
1.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2.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3.写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shē)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4.字词检查。
(1)正音。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
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御聘(yù
pìn)
勋章(xūn)
称职(chèn)
(2)释词。
炫耀:本课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三、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从前有一位皇帝最爱购买新衣服。一天,王国里来了两位自称能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的织工,而且任何不称职或者是太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过了一阵子,皇帝接连派大臣去看衣服的进展,可是无论他们怎么瞪大双眼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便向皇帝撒了谎。当皇帝自己去看的时候,也看不见衣服,他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愚蠢,便在镜子面前,假装欣赏着这件“美丽的衣服”。在游行那天,被小孩子揭穿真相,他颜面尽失,却还是坚持走完了游行。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加上一个动词来概括文章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PPT)
第一部分(1)引子: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2-4)开端:骗子诱皇帝上钩,织新装。
第三部分(5-22)发展:皇帝派两大臣及亲自去看新衣。
第四部分(23-32)高潮:皇帝似穿新装。
第五部分(33-36)结局:皇帝穿新装游行,真相被揭穿。
四、复述课文
根据以下文字和图示提示复述课文。(PPT)
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向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5-17、20-30)
要求: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语气、性格特征。
角色分配: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集体朗读。
板书设计:
服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爱新装(引子)
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织新装(开端)
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
布的特征:神奇怪异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看新装(发展)
神态:装模作样地看了又看
言行: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穿新装(高潮)
动作:扭了又扭
心理:让别人觉得确有新衣
揭穿者:小孩揭穿
揭新装(结局)
原因:天真单纯揭穿
方式:私下传开皇帝
表现:发抖又摆傲姿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探究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文章以新装为线索,写了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几个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二、指导自学
(一)自学指导一
1.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明确: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嗜衣成癖,不顾国计民生。??
2.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明确: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4.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5.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6.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二)自学指导二:
1.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衣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2.皇帝和大臣、官员看布料的场面是相同的,但写这三人去看时哪些地方的描写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又是相同的?
明确:不同:(1)神态、动作——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老大臣注意地听着。
官员:看了又看。
皇帝:点头。
(2)心理——老大臣:非常惊诧,使用了祈使句,表可怜可叹。自恃年高资深,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
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
皇帝:非常惊诧,多用疑问句,表吃惊、怀疑。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至高无上。用感叹句,语气强烈。
相同:语言——老大臣:反复称赞,答应要呈报皇帝。
官员:称赞。
皇帝:称赞。
3.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去看新衣?
明确:因为老大臣诚实,很有理智,而且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4.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
(三)自学指导三
1.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明确: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2.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明确: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3.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明确: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4.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明确: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5.众人为何会上当?
明确:皇帝有皇冠——怕丢掉王位;众大臣有官职——怕丢掉官职;老百姓有私心杂念——怕别人嘲笑
6.骗子为何能得逞?
明确:善于钻空子,欺骗有术。
7.大臣、骗子、百姓、孩子各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明确:(1)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2)最喜欢小孩。
三、合作探究
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明确: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下里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四、品味语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这份美味佳肴。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为后文骗子成功行骗作了铺垫。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愚蠢。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明确:一“转”一“扭”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五、写作特色
思考: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
?合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方式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服具有奇怪的特性这一谎言,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故事内容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喜剧色彩。
六、本课小结
本文围绕_____,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______、_____分别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新衣;动作;心理;皇帝、骗子、官员、孩子)
七、拓展训练
1.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说真话?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材料阅读。
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
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蜡苹果。”
这位学生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3.根据课文,写句子。
如果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被名利支配,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想贪图高官厚禄,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没有虚荣心,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相信自我,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很勇敢,有自己的思想,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不迷信权威,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那么虚荣,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把自己的名利看得那么重,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足够自信,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的内心很强大,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随潮流,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立场很坚定,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是一个能够面对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的人,他就不会被骗。
4.议一议。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示例:(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病态的社会人生。
(5)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捞取个人钱财。
5.说一说。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局?
作者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局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之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会厚待骗子,或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治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要求:1.以“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300字;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
人物形象
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小孩:诚实、天真、无私、无畏
主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昏庸
愚蠢
虚伪
皇帝的新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皇帝的新装》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1分)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的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意,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出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yù
pìn织师”。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头衔
勋章
yù
pìn(
)织师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______”,正确的写法应是_______。(2分)
(3)请解释文段中“随声附和”的含义,并给这个成语写一个同义词。(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义词:____________
(4)将文段中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选自丹麦作家
的
(文体)《皇帝的新装》,该作家的其它代表作还有
。(至少写出两个)(2分)
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画横线的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
B.“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C.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4.下列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组是( )(2分)
A.
行动 聪明 漂亮 不可救药
B.
狡猾 愚蠢 精致 随声附和
C.
勇敢 怯懦 卑劣 心甘情愿
D.
诚实 美妙 富丽 举世无双
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人们对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当大家都拥有此物时,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
B.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情况是不是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C.我们不能把这两件无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D.科技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成就真是骇人听闻。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优雅温润、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显示
启发
陶冶
传播
显示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一个人能否敢说真话,关键是要把对社会的责任放在心间。
B骗子之所以能轻易地骗过所有人,是因为掌握了皇帝及大臣们怕暴露自己的愚蠢的心理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通过反映社会生活来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①1835年,他正式从事童话创作。此后每一两年都要在圣诞节出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书,直到逝世前两年为止。
②由于这些童话,居然使他的祖国丹麦的名字,使丹麦文学和他自己,在欧洲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③安徒生是一位卓越的童话作家,于1805年4月2日诞生在丹麦中部恩岛上的欧登寨,1875年8月4日逝世。
④17岁时,写出了第一个诗剧,并取得助学金上了哥本哈根大学,专攻文学。
⑤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情节动人,常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像《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闻名世界的作品。
⑥他出身于劳苦家庭,他的双亲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糊口。安徒生11岁时,父亲死了。幼小的安徒生只好离家到京城哥本哈根谋生,在艰苦中尝试写作。
A.③⑥④①⑤② B.③⑥①④⑤②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②⑥④①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孩子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
D.本文的中心是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11.2020年是安徒生诞生216周年,班级要举办一次“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主题活动,来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也来参加吧!(9分)
(1)(确定方案)同学们决定围绕活动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只展示出活动步骤即可)(3分)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睿智补白)著名作家安徒生生活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大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不露声色地回敬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对方思想苍白,使他反受其辱。(2分)
(3)(广而告之)安徒生通过他的作品宣传爱,倡导爱。观察小菱搜集的下面这幅图,请你为它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
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事在线)在活动中,宇涵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则好消息,请你将其核心内容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5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2020年1月26日电(记者史竞男)全系列发行量超300万册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将推出典藏版15册,以全新形式展示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品的风貌。
据了解,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1年启动了该书系的引进与出版工作,经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官方授权,先后出版了涵盖理论与资料书、文学作品,图画书三个重要板块的精品图书,在国内率先向中国读者系统介绍国际安徒生奖,展示获奖作家和插画家的创作成果。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⑾“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⑿“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请概括选文①-⑧段的主要内容。(2分)
①-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13段: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8分)
(1)“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连用四个“多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句中加线词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3分)
(3)“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皇帝明明一丝不挂,大人们已经心知肚明,可是他们为什么揭露真相时还要加上“有一个小孩子说”呢?(3分)
4.联系全文,说说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性?在这一特性面前,皇帝、大臣、随从等人具有什么共同的丑恶嘴脸?(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完全是真的
安徒生
“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母鸡说。她讲这话的地方不是城里发生这个故事的那个区域。“那是鸡屋里的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今夜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真是幸运,今晚我们大伙儿都栖在一根栖木上!”于是她讲了一个故事,弄得别的母鸡羽毛根根竖起,而公鸡的冠却垂下来了。A这完全是真的!
不过我们还是从头开始吧。事情发生在城里另一区的鸡屋里面。太阳落下了,所有的母鸡都飞上了栖木。有一只母鸡,羽毛很白,腿很短,她总是按规定的数目下蛋。各方面说起来,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当她飞到栖木上的时候,她用嘴啄了自己几下,弄得有一根小羽毛落下来了。
“事情就是这样!”她说,“我把自己啄得越厉害,我就越漂亮!”她说这话时的神情是很快乐的,因为她是母鸡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物,虽然我刚才说过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鸡。不久她就睡着了
周围是一片漆黑。母鸡跟母鸡站在一边,不过离她最近的那只母鸡却睡不着。她在静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一个人要想在世界上安静地活下去,就非得如此做不可。不过她禁不住要把她所听到的事情告诉她的邻居:
“你听到过刚才的话吗?我不愿意把名字指出来。不过有一只母鸡,她为了要好看,啄掉自己的羽毛。假如我是公鸡的话,我才真要瞧不起她呢。”
在这些母鸡的上面住着一只猫头鹰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她这一家人的耳朵都很尖,邻居刚才所讲的话,他们都听见了。他们翻翻眼睛,于是猫头鹰妈妈就拍拍翅膀说:“不要听那类的话!不过我想你们都听到了刚才的话吧?我是亲耳听到过的;你得听了很多遍才能记住。有一只母鸡完全忘记了母鸡所应当有的礼貌,她甚至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好让公鸡把她看个仔细。”
“Prenezgardeauxen
eants【注】,”猫头鹰爸爸说,这不是孩子们可以听的话。”“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于是猫头鹰妈妈就飞走了。
“呜——呼——!”他们俩都喊起来,而喊声就被下边鸽子笼里面的鸽子听见了。“你们听到过那样的话没有?有一只母鸡,她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想讨好公鸡!她一定会冻死的——如果她现在还没有死的话。呜——呼——!”
“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鸽子咕咕地叫着。
“在对面的那个屋子里!我几乎可以说是亲眼看见的。把它讲出来真不像话,不过B那完全是真的!”
“真的!真的!每个字都是真的!”所有的鸽子说,同时向下边的养鸡场咕咕地叫,“有一只母鸡,也有人说是两只,她们把所有的羽毛都啄掉,为的是要与众不同,借此引起公鸡的注意。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因为这样她们就容易伤风,结釆一定会发高热死掉。她们两位现在都死了。”
“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她们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我不愿意把它关在心里;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蝙蝠说。于是母鸡叫,公鸡啼。“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让大家都知道它吧!”于是这个故事就从这个鸡屋传到那个鸡屋,最后它回到它原来所传出的那个地方去。
这故事变成: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蒙受羞辱,她们的主人蒙受极大的损失。
那只落掉了一根羽毛的母鸡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因为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所以她就说:“我瞧不起那些母鸡,不过像这类的贼东西有的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类事儿掩藏起来。我尽我的力量使这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让全国都知道。那些母鸡活该倒霉!她们的家庭也活该倒霉!”
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C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注】这是法文,意思是“提防孩子们听到”,在欧洲人的眼中,猫头鹰是一种很聪明的鸟儿。它是鸟类中所谓“上流社会人士”,故此讲法文。
1.这篇童话中的故事从“很有身份的”母鸡讲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经过她旁边的母鸡、猫头鹰、______、公鸡、蝙蝠等的传话,最终变成了这样的版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赏析句子。(3分)
“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
3.“完全是真的”在文中出现了三处,但事实上它们的含意各不相同。请根据上下文,写出它们的实际含意,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分析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插叙的写作手法,先描写了母鸡听到故事后的感想,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
B.作者多方面展开描写,刻画了多个动物形象,写出了他们喜欢添油加醋,力求博取关注的行为,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C.夸张而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传话者都将原话夸张化,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导致原话失真。
D.这篇文章和《皇帝的新装》一样,都使用了讽刺的写作手法,但讽刺的对象并不相同,本文主要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传播虚假信息、不实报道的人,而后者主要讽刺了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皇帝的新装》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1分)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的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意,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出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yù
pìn织师”。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头衔
勋章
yù
pìn(
)织师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______”,正确的写法应是_______。(2分)
(3)请解释文段中“随声附和”的含义,并给这个成语写一个同义词。(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义词:____________
(4)将文段中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选自丹麦作家
的
(文体)《皇帝的新装》,该作家的其它代表作还有
。(至少写出两个)(2分)
答案:(1)xián; xūn; 御; 聘。
(2)建意
建议
(3)含义: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同义词示例:人云亦云
(4)这布难道不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这布怎能不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5)安徒生; 童话; 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等)。
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2
分)
A.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画横线的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
B.“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C.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解析】D项,“他想”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4.下列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组是( D )(2分)
A.
行动 聪明 漂亮 不可救药
B.
狡猾 愚蠢 精致 随声附和
C.
勇敢 怯懦 卑劣 心甘情愿
D.
诚实 美妙 富丽 举世无双
【解析】
A项,“行动”是中性词,“不可救药”是贬义词;B项,“狡猾、愚蠢、随声附和”是贬义词;C项,“怯懦、卑劣”是贬义词。
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2
分)
A.人们对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当大家都拥有此物时,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
B.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情况是不是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C.我们不能把这两件无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D.科技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成就真是骇人听闻。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2
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优雅温润、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显示
启发
陶冶
传播
显示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所提到的诸多艺术形式可知应该使用"呈现",排除B.C两项:再看第四空,”传播"指广泛散布,不合语境,所以答案为A。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2
分)
A.一个人能否敢说真话,关键是要把对社会的责任放在心间。
B骗子之所以能轻易地骗过所有人,是因为掌握了皇帝及大臣们怕暴露自己的愚蠢的心理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通过反映社会生活来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原因";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子最后加上"的活动"。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B
)(2分)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解析】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2分)
①1835年,他正式从事童话创作。此后每一两年都要在圣诞节出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书,直到逝世前两年为止。
②由于这些童话,居然使他的祖国丹麦的名字,使丹麦文学和他自己,在欧洲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③安徒生是一位卓越的童话作家,于1805年4月2日诞生在丹麦中部恩岛上的欧登寨,1875年8月4日逝世。
④17岁时,写出了第一个诗剧,并取得助学金上了哥本哈根大学,专攻文学。
⑤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情节动人,常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像《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闻名世界的作品。
⑥他出身于劳苦家庭,他的双亲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糊口。安徒生11岁时,父亲死了。幼小的安徒生只好离家到京城哥本哈根谋生,在艰苦中尝试写作。
A.③⑥④①⑤② B.③⑥①④⑤②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②⑥④①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孩子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
D.本文的中心是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解析:本文的中心是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11.2020年是安徒生诞生216周年,班级要举办一次“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主题活动,来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也来参加吧!(9分)
(1)(确定方案)同学们决定围绕活动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只展示出活动步骤即可)(3分)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睿智补白)著名作家安徒生生活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大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不露声色地回敬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对方思想苍白,使他反受其辱。(2分)
(3)(广而告之)安徒生通过他的作品宣传爱,倡导爱。观察小菱搜集的下面这幅图,请你为它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
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事在线)在活动中,宇涵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则好消息,请你将其核心内容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5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2020年1月26日电(记者史竞男)全系列发行量超300万册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将推出典藏版15册,以全新形式展示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品的风貌。
据了解,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1年启动了该书系的引进与出版工作,经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官方授权,先后出版了涵盖理论与资料书、文学作品,图画书三个重要板块的精品图书,在国内率先向中国读者系统介绍国际安徒生奖,展示获奖作家和插画家的创作成果。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推选主持人和评委;②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③布置会场;④演讲比赛;⑤语文老师进行点评;⑥宣布比赛结果。
(示例)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示例)伸出你的手,给孩子以爱心。
(4)(示例)“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将推出典藏版,致敬经典。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⑾“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⑿“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请概括选文①-⑧段的主要内容。(2分)
①-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13段: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2分)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8分)
(1)“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连用四个“多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连用四个“多么”,增添了幽默的表达效果,使得大家极力夸赞虚无新衣的丑态,在反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句中加线词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3分)
句中加线词属于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内臣们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新衣不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生怕被别人嘲笑。(2分)
(3)“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似乎”一词不能删去。(1分)“似乎”表示不确定,突出了皇帝此时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2分)
3.“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皇帝明明一丝不挂,大人们已经心知肚明,可是他们为什么揭露真相时还要加上“有一个小孩子说”呢?(3分)
大人们在谈论时加上“有一个小孩子说”,表面上显示了大人们说的话不是空口无凭,是有出处的,实际上表明虽然小孩子已经戳破了谎言,给皇帝的裸体游行这幕荒诞剧进行了最直接的揭露,但是大人们仍然有所顾虑,担心自己的话给自己带来麻烦。
4.联系全文,说说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性?在这一特性面前,皇帝、大臣、随从等人具有什么共同的丑恶嘴脸?(3分)
新装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大臣、随从等人具有腐朽、虚伪、自欺欺人的荒诞而丑恶的嘴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完全是真的
安徒生
“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母鸡说。她讲这话的地方不是城里发生这个故事的那个区域。“那是鸡屋里的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今夜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真是幸运,今晚我们大伙儿都栖在一根栖木上!”于是她讲了一个故事,弄得别的母鸡羽毛根根竖起,而公鸡的冠却垂下来了。A这完全是真的!
不过我们还是从头开始吧。事情发生在城里另一区的鸡屋里面。太阳落下了,所有的母鸡都飞上了栖木。有一只母鸡,羽毛很白,腿很短,她总是按规定的数目下蛋。各方面说起来,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当她飞到栖木上的时候,她用嘴啄了自己几下,弄得有一根小羽毛落下来了。
“事情就是这样!”她说,“我把自己啄得越厉害,我就越漂亮!”她说这话时的神情是很快乐的,因为她是母鸡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物,虽然我刚才说过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鸡。不久她就睡着了
周围是一片漆黑。母鸡跟母鸡站在一边,不过离她最近的那只母鸡却睡不着。她在静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一个人要想在世界上安静地活下去,就非得如此做不可。不过她禁不住要把她所听到的事情告诉她的邻居:
“你听到过刚才的话吗?我不愿意把名字指出来。不过有一只母鸡,她为了要好看,啄掉自己的羽毛。假如我是公鸡的话,我才真要瞧不起她呢。”
在这些母鸡的上面住着一只猫头鹰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她这一家人的耳朵都很尖,邻居刚才所讲的话,他们都听见了。他们翻翻眼睛,于是猫头鹰妈妈就拍拍翅膀说:“不要听那类的话!不过我想你们都听到了刚才的话吧?我是亲耳听到过的;你得听了很多遍才能记住。有一只母鸡完全忘记了母鸡所应当有的礼貌,她甚至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好让公鸡把她看个仔细。”
“Prenezgardeauxen
eants【注】,”猫头鹰爸爸说,这不是孩子们可以听的话。”“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于是猫头鹰妈妈就飞走了。
“呜——呼——!”他们俩都喊起来,而喊声就被下边鸽子笼里面的鸽子听见了。“你们听到过那样的话没有?有一只母鸡,她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想讨好公鸡!她一定会冻死的——如果她现在还没有死的话。呜——呼——!”
“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鸽子咕咕地叫着。
“在对面的那个屋子里!我几乎可以说是亲眼看见的。把它讲出来真不像话,不过B那完全是真的!”
“真的!真的!每个字都是真的!”所有的鸽子说,同时向下边的养鸡场咕咕地叫,“有一只母鸡,也有人说是两只,她们把所有的羽毛都啄掉,为的是要与众不同,借此引起公鸡的注意。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因为这样她们就容易伤风,结釆一定会发高热死掉。她们两位现在都死了。”
“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她们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我不愿意把它关在心里;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蝙蝠说。于是母鸡叫,公鸡啼。“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让大家都知道它吧!”于是这个故事就从这个鸡屋传到那个鸡屋,最后它回到它原来所传出的那个地方去。
这故事变成: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蒙受羞辱,她们的主人蒙受极大的损失。
那只落掉了一根羽毛的母鸡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因为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所以她就说:“我瞧不起那些母鸡,不过像这类的贼东西有的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类事儿掩藏起来。我尽我的力量使这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让全国都知道。那些母鸡活该倒霉!她们的家庭也活该倒霉!”
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C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注】这是法文,意思是“提防孩子们听到”,在欧洲人的眼中,猫头鹰是一种很聪明的鸟儿。它是鸟类中所谓“上流社会人士”,故此讲法文。
1.这篇童话中的故事从“很有身份的”母鸡讲的一句话“___________”开始,经过她旁边的母鸡、猫头鹰、___________、公鸡、蝙蝠等的传话,最终变成了这样的版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示例】我把自己啄得越厉害,我就越漂亮(1分)鸽子(1分)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2分)
【解题思路】通读全文,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第二段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很有身份的”母鸡啄自已的羽毛的故事,第三段中“很有身份的”母鸡的话交代啄羽毛的原因,这是故事的真实情况。接下来,旁边的母鸡、猫头鹰、鸽子、公鸡、蝙蝠等进行传话,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改变。最终版本在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
2.赏析句子。(3分)
“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1分)作者先写公鸡大叫“醒来呀”,又写公鸡强忍睡意一边叫喊一边飞上墙头,生动地刻画出公鸡散播谣言时的激动和丑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捏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者的讽刺。(1分)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赏析的角度。从“公鸡大叫”“向围墙上飞去”“仍然带着睡意”判断。应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3.“完全是真的”在文中出现了三处,但事实上它们的含意各不相同。请根据上下文,写出它们的实际含意,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完全是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这完全是真的:鸡窝里的鸡讨论并相信“五只母鸡为了比较谁因失恋而变得最消瘦,而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最后互相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这件事是真的。(1分)B那完全是真的:指鸽子认为听到的谣言“一只母鸡为讨好公鸡啄掉自己所有的羽毛”是真的。(1分)C这完全是真的:指“把一根羽毛变成五只母鸡”这种制造传播虛假信息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1分)作用:内容上,“完全是真的”的肯定语气与虚假内容形成对比,展示了以假乱真的全过程和传播者的可笑,有力讽刺了胡编乱造、以讹传讹、传播报道不实信息的人和现象;(2分)结构上,与文章题目相呼应,三处“完全是真的”也彼此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1分)
【解题思路】首先在原文找到这几句话所处的位置,A在第一段,这篇文章运用的是倒叙手法,第一段先交代了事情的结局,也就是:鸡窝里的鸡讨论并相信“五只母鸡为了比较谁因失恋而变得最消瘦,而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最后互相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这件事是真的。B在文章中间,根据鸽子咕咕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C在结尾处,根据冒号后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4.下列分析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
)
A.本文采用插叙的写作手法,先描写了母鸡听到故事后的感想,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
B.作者多方面展开描写,刻画了多个动物形象,写出了他们喜欢添油加醋,力求博取关注的行为,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C.夸张而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传话者都将原话夸张化,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导致原话失真。
D.这篇文章和《皇帝的新装》一样,都使用了讽刺的写作手法,但讽刺的对象并不相同,本文主要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传播虚假信息、不实报道的人,而后者主要讽刺了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人。
解析:本文先将母鸡听到故事后的感想呈现给读者,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正常顺序讲述故事,这是明显的倒叙手法,不是插叙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悉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学法指导:
1.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参考“思考探究
一”)
2.分角色朗读
,边读边想像故事情节。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里斯坦.安徒生,19世纪
国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
》,《
》,《
》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
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句。
3.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jī)
称职(chèn) 钦差(qī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páo(袍)子
愚蠢(chǔn)
bì(陛)下
圈定(quān)
xūn(勋)章
yù
pìn(御聘)
爵士(jué)
2.文学常识填空。
(1)《皇帝的新装》一文的体裁是_____,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____、_____和__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根据释义,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坏事)。( )
(2)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 )
(3)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
(4)(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
4.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字母序号。
(1)(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
(2)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4)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A.从心思、兴趣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B.从换衣次数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C.从治装费用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D.反复使用,描写老大臣极尽赞美,刻画出他的虚伪嘴脸。
答案:(1)C (2)A (3)B (4)D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童话围绕“新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写了骗子登场,称能织出奇特的新装;骗子装模作样织布做新装;大臣虚伪赞新装;皇帝傲气十足展新装。
(2)骗子行骗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行骗成功?
骗钱骗财。迎合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抓住人们的虚荣心理。
(3)皇帝的癖好是什么?文中用什么修辞手法来体现这一癖好?从全文可看出皇帝的什么性格特征?
喜欢穿新衣。夸张。愚蠢,昏庸。
(4)大臣和大人们说假话的目的一样吗?是什么?
不一样。大臣为保官,百姓为保命。
(5)小孩为什么就敢讲真话呢?
小孩子天真无邪,没私心,无顾忌。
(6)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为什么?
6.《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C )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揭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课中导读】
一、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从前有一位皇帝最爱购买新衣服。一天,王国里来了两位自称能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的织工,而且任何不称职或者是太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过了一阵子,皇帝接连派大臣去看衣服的进展,可是无论他们怎么瞪大双眼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便向皇帝撒了谎。当皇帝自己去看的时候,也看不见衣服,他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愚蠢,便在镜子面前,假装欣赏着这件“美丽的衣服”。在游行那天,被小孩子揭穿真相,他颜面尽失,却还是坚持走完了游行。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加上一个动词来概括文章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PPT)
第一部分(1)引子: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2-4)开端:骗子诱皇帝上钩,织新装。
第三部分(5-22)发展:皇帝派两大臣及亲自去看新衣。
第四部分(23-32)高潮:皇帝似穿新装。
第五部分(33-36)结局:皇帝穿新装游行,真相被揭穿。
二、复述课文
根据以下文字和图示提示复述课文。(PPT)
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向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5-17、20-30)
要求: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语气、性格特征。
角色分配: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集体朗读。
四、内容解读
(一)自学指导一
1.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明确: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嗜衣成癖,不顾国计民生。??
2.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明确: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4.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5.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6.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二)自学指导二:
1.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衣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2.皇帝和大臣、官员看布料的场面是相同的,但写这三人去看时哪些地方的描写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又是相同的?
明确:不同:(1)神态、动作——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老大臣注意地听着。
官员:看了又看。
皇帝:点头。
(2)心理——老大臣:非常惊诧,使用了祈使句,表可怜可叹。自恃年高资深,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
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
皇帝:非常惊诧,多用疑问句,表吃惊、怀疑。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至高无上。用感叹句,语气强烈。
相同:语言——老大臣:反复称赞,答应要呈报皇帝。
官员:称赞。
皇帝:称赞。
3.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去看新衣?
明确:因为老大臣诚实,很有理智,而且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4.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
(三)自学指导三
1.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明确: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2.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明确: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3.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明确: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4.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明确: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5.众人为何会上当?
明确:皇帝有皇冠——怕丢掉王位;众大臣有官职——怕丢掉官职;老百姓有私心杂念——怕别人嘲笑
6.骗子为何能得逞?
明确:善于钻空子,欺骗有术。
7.大臣、骗子、百姓、孩子各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明确:(1)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2)最喜欢小孩。
五、合作探究
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明确: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下里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六、品味语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这份美味佳肴。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为后文骗子成功行骗作了铺垫。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愚蠢。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明确:一“转”一“扭”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七、写作特色
思考: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
?合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方式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服具有奇怪的特性这一谎言,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故事内容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喜剧色彩。
八、本课小结
本文围绕_____,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______、_____分别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新衣;动作;心理;皇帝、骗子、官员、孩子)
九、拓展训练
1.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说真话?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材料阅读。
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
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蜡苹果。”
这位学生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3.根据课文,写句子。
如果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被名利支配,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想贪图高官厚禄,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没有虚荣心,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相信自我,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很勇敢,有自己的思想,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不迷信权威,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那么虚荣,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把自己的名利看得那么重,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足够自信,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的内心很强大,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随潮流,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立场很坚定,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是一个能够面对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的人,他就不会被骗。
4.议一议。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示例:(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病态的社会人生。
(5)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捞取个人钱财。
5.说一说。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局?
作者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局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之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会厚待骗子,或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治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要求:1.以“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300字;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课后导练】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真话从一个小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5.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样的行为怎么评价?
答案:
1.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的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2.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极尽赞美的语言。
3.因为他们内心都怕被别人说成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
4.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那就是错上加错;坚持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愚蠢的行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悉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学法指导:
1.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参考“思考探究
一”)
2.分角色朗读
,边读边想像故事情节。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里斯坦.安徒生,19世纪
国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
》,《
》,《
》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
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句。
3.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jī)
称职(chèn) 钦差(qī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páo(袍)子
愚蠢(chǔn)
bì(陛)下
圈定(quān)
xūn(勋)章
yù
pìn(御聘)
爵士(jué)
2.文学常识填空。
(1)《皇帝的新装》一文的体裁是_____,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____、_____和__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根据释义,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坏事)。( )
(2)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 )
(3)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
(4)(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
4.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字母序号。
(1)(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
(2)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4)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A.从心思、兴趣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B.从换衣次数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C.从治装费用方面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D.反复使用,描写老大臣极尽赞美,刻画出他的虚伪嘴脸。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童话围绕“新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骗子行骗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行骗成功?
(3)皇帝的癖好是什么?文中用什么修辞手法来体现这一癖好?从全文可看出皇帝的什么性格特征?
(4)大臣和大人们说假话的目的一样吗?是什么?
(5)小孩为什么就敢讲真话呢?
(6)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为什么?
6.《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揭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课中导读】
一、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明确:
(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加上一个动词来概括文章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文中标记)
二、复述课文
根据以下文字和图示提示复述课文。
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向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5-17、20-30)
要求: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语气、性格特征。
角色分配: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集体朗读。
四、内容解读
(一)自学指导一
1.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明确:??
2.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明确:
??
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
??
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
6.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
??????
(二)自学指导二:
1.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衣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
2.皇帝和大臣、官员看布料的场面是相同的,但写这三人去看时哪些地方的描写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又是相同的?
明确:
3.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去看新衣?
明确:
4.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三)自学指导三
1.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明确:
2.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明确:?
3.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明确:
4.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明确:
5.众人为何会上当?
明确:
6.骗子为何能得逞?
明确:
7.大臣、骗子、百姓、孩子各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确:(1)大臣——
骗子——
百姓——
孩子——
(2)最喜欢:
五、合作探究
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明确: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明确: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明确: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明确:
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六、品味语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这份美味佳肴。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明确: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明确: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
七、写作特色
思考: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合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方式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服具有奇怪的特性这一谎言,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故事内容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喜剧色彩。
八、本课小结
本文围绕_____,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______、_____分别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九、拓展训练
1.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说真话?
明确:
2.阅读下列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
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蜡苹果。”
这位学生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明确:
3.根据课文,写句子。
如果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被骗。
4.议一议。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5.说一说。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局?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要求:1.以“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300字;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课后导练】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真话从一个小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5.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样的行为怎么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我们认识了“小红帽”;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
……
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故事呢?
新课导入
19
皇帝的新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素养)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复述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童话
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拟人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儿童文学。
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检查预习
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8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shē)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写作背景
读一读
称
蠢
钦
稽
陛
骇
衔
爵
和
勋
赐
职
愚
差
人听闻
头
随声附
章
赏
chèn
chǔn
qīn
jī
bì
hài
xián
jué
hè
xūn
cì
滑
下
士
字词检查
词语解释
【滑稽】:
【称职】:
【骇人听闻】:
【精致】:
【呈报】:
【炫耀】:
(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担任的职务。
使人听了十分吃惊。
精巧细致。
报告(上级)。
夸耀。
【不可救药】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药,用药治疗。
【随声附和】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人物:
中心人物:
皇帝
骗子
老大臣
官员
侍从
百姓
小孩
皇帝
(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内容
从前有一位皇帝最爱购买新衣服。一天,王国里来了两位自称能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的织工,而且任何不称职或者是太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过了一阵子,皇帝接连派大臣去看衣服的进展,可是无论他们怎么瞪大双眼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便向皇帝撒了谎。当皇帝自己去看的时候,也看不见衣服,他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愚蠢,便在镜子面前,假装欣赏着这件“美丽的衣服”。在游行那天,被小孩子揭穿真相,他颜面尽失,却还是坚持走完了游行。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加上一个动词来概括文章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结局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新装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22)
第四部分(23—32)
第五部分(33—36)
爱
做
看
穿
揭
根据以下文字和图示提示复述课文
骗子
皇帝
官员
百姓
孩子
受
助
传
行
揭
爱新装
做新装
看新装
揭穿假新装
穿新装
骗
复述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5-17、20-30)
要求: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语气、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
皇帝一人;
老大臣一人;
诚实的官员一人;
小孩一人;
其余所有角色——集体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自学指导一:
1.
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
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4.
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5.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6.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嗜衣成癖,不顾国计民生。??
2.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1.
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4.
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5.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6.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自学指导二:
1.
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衣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2.
皇帝和大臣、官员看布料的场面是相同的,但写这三人去看时哪些地方的描写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又是相同的?
不同:(1)神态、动作——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老大臣注意地听着。
官员:看了又看。
皇帝:点头。
(2)心理——老大臣:非常惊诧,使用了祈使句,表可怜可叹。自恃年高资深,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
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
皇帝:非常惊诧,多用疑问句,表吃惊、怀疑。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至高无上。用感叹句,语气强烈。
相同:语言——老大臣:反复称赞,答应要呈报皇帝。
官员:称赞。
皇帝:称赞。
3.
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去看新衣?
因为老大臣诚实,很有理智,
而且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4.
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起到什么作用?
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
自学指导三:
1.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
2.
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
3.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
4.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6.骗子为何能得逞?
善于钻空子,欺骗有术。
皇
帝
老百姓
众大臣
5.众人为何会上当?
有皇冠——怕丢掉王位
有官职——怕丢掉官职
有私心杂念——怕别人嘲笑
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
虚伪昏庸、愚蠢狡猾。
虚伪奸诈、
阿(ē)谀(yú)奉承。
狡猾、伪善。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7.试概括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
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合作探究
2.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
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
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
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
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
从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
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
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说一说: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不敢触犯皇帝,又怕别人认为自己很愚蠢,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在小孩子叫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的时候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大家说了真话后,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甚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地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
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做一个诚实的人。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的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为后文骗子成功行骗作了铺垫。
品味语言
2.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运用了心理描写,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却极力掩饰,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表现了皇帝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运用动作描写,一“转”一“扭”写出了皇上做作的丑态。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运用了语言描写,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
这可能吗?
这是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合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方式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服具有奇怪的特性这一谎言,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故事内容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喜剧色彩。
小结
本文围绕
,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
分别刻画了
、
、
、
、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新衣
动作
心理
皇帝
骗子
官员
孩子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
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说真话?
拓展训练
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
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蜡苹果。”
这位学生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
如果他们??????????????????,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被名利支配,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不想贪图高官厚禄,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没有虚荣心,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相信自我,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很勇敢,有自己的思想,就不会被骗。
如果他们都不迷信权威,就不会被骗。
根据课文,写句子
如果皇帝不那么虚荣,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把自己的名利看得那么重,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足够自信,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的内心很强大,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不随潮流,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立场很坚定,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他就不会被骗。
如果皇帝是一个能够面对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的人,他就不会被骗。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大家议一议
骗子的行为肯定?否定?
???
作者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局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之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会厚待骗子,或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治理朝政上去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要求:1.以“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300字;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说一说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