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 课件+素材 两课时(共20+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 课件+素材 两课时(共20+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5:27:22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9.那个星期天
第1课时
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的经历吗?父母有没有答应过你一件事却迟迟不兑现?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铁凝的文章《盼》,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着穿上新雨衣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
史铁生
生平介绍:1951年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1979年史铁生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母亲一拖再拖,最终他未能如愿的事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读音

bàn

耽搁
ge
惆chóu

chàng
惊惶huáng
依偎
wēi
重点字词
②词义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的情绪。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③指导书写。

不要写成“匆”

笔顺:
组词:亲吻
口吻
积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不要写成“衣”,或丢掉撇
笔顺:
组词:依偎
相依相偎
积累:她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
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交流讨论,整体感知
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吗?
第一部分(1段):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
2—6段):详细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满腹疑问,但是仍然在焦急中耐心等候,却最终失望、委屈的过程。
第三部分(
7段):描写了“我”的情绪郁积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思考:通过初读,你发现课文的线索了吗?
“我”的心情。
抓住上述这条线索浏览课文,画出表现“我”的心情的语句。想一想:“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期待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我跑出去,站在街口。
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兴奋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腿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焦急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懊悔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失望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绝望
你能总结出“我”的心情变化吗?
期盼
兴奋
焦急
懊悔
失望
绝望
明媚


耽搁


揉搓

)(

惊惶


mèi
dān
róu
huáng
cuō
·
·
·
·
·
一、给加点字标注拼音。
二、给下面的字组词。
媚(

楣(

绞(

校(

绽(

淀(

明媚
门楣
绞尽脑汁
学校
绽放
沉淀(共27张PPT)
9.那个星期天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提示: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探索“我”的内心世界。
思考: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体现的“我”的心情?
品读语言,感悟内心
这两句话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我”等待的焦急和兴奋的?
运用动作描写,用“跑、藏、看着”等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我”内心的期待、兴奋。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段话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通过写
“我”和母亲的一系列动作,如“追、晃动、停、绊、绞、碰”等,表现了“我”的急切、渴望。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从这段话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心情?
通过写“我”看的动作,表明“我”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要洗,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情越来越沮丧。
以上这些语句,都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
归纳总结
动作描写
◇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只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的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这些话哪些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哪些是“我”在心里想的?
口头说的: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心里想的: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只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想一想:这些语句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
通过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来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两者交织在一起,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直接而鲜明地表现了“我”焦急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母亲迫于生活而无暇顾及“我”。
归纳总结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光线渐渐暗下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写光线变暗,暗示时间在推移,写出了“我”因外出的希望一点点落空,而无比伤心、失望的心情。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描写光线和声音?
“漫长”说明等待的时间长;“急遽”说明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光线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以上这些语句,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
归纳总结
环境描写
人物心情变化: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人物动作的变化:跑、藏、跳、追、绊—蹲、看—哭
周围环境的变化: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的动作和周围环境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梳理归纳
学完本文,你觉得在习作时应该怎样更好地表达情感?
可以将情感融入到细致的描写中,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同时也可以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写法借鉴
学完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梳理并完成下表。
对比阅读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主要内容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匆匆》
《那个星期天》
都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
写了时光匆匆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写了
“我”第一次的盼望,然而盼望最终落空,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内心变化。
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侧重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烘托。
文章主旨
文章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母亲一拖再拖,最终他
的事情,展现了小男孩从

再到
乃至
的心理变化过程。
未能如愿
失望、委屈
焦急万分
兴奋、期待
绝望
那个星期天
一场盼望
等待过程
希望落空,母亲安慰
阳光明媚—兴奋、急切
天、云彩—焦急、兴奋
光线渐渐暗下去—惆怅、失望
光线无可挽回地消逝—绝望、委屈
难忘的“盼望”
思考探究:
在那个星期天,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呢?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仿写:
描述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最好用上“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示例:
走进考场,我的心怦怦直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静静地等待着开考。可不知怎的,我非常紧张,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一会儿,监考老师来了,他拿着考卷,发给我们每人一份。我双手接过考卷,迫不及待地扫视了一眼。周围安静极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射到桌子上,仿佛也在督促着我赶紧答题。
好书推荐
《我二十一岁那年》是史铁生的作品。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二十岁那年厄运突降,陷入忧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索。
读他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者那种忧郁和沉思,但穿透那层忧郁,你会恍然发现,在那忧郁的枝干上,竟也会开出积极乐观甚至幽默自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