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课件)
2020-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它是混合物。
新课导入
实验9-1
实验操作: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蔗糖在水中消失了。
一、溶液
思考:
蔗糖去哪里了?
探究新知
一、溶液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思考:
?蔗糖水的上层和下层一样甜吗?
一样甜,蔗糖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溶液具有均一性。
一、溶液
?若蔗糖水的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和水会分离吗?
不会,即溶液是稳定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像蔗糖水这样
1.溶液的概念:
思考: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2.溶液的特点:
一、溶液
讨论: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不一定,如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练一练】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粉笔灰
C.
面粉
D.
植物油
A
【练一练】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含有溶质和溶剂
C.都是液体
D.均一、稳定
D
一、溶液
3.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蔗糖;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如水;
[
【注意】①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质量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包括没有溶解的那部分质量。
③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一、溶液
实验9-2
【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震荡,观察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几乎不溶解,溶液近无色
完全溶解,溶液呈棕红色
完全溶解,溶液呈紫色
几乎不溶解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汽油能像水一样作为溶剂。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一、溶液
【练一练】如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C
一、溶液
针对练习
实验9-3
【实验操作】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乙醇能溶于水吗?
一、溶液
探究新知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震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酒精
分层
均匀混合
不分层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2.某些液体可以作溶质。
一、溶液
【总结】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剂可以是水以及其他液体。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
·若没水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若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如水和乙醇形成的溶液中,乙醇为溶质,水为溶剂。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那么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该如何判断呢?
一、溶液
那么溶液该如何命名呢?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在命名溶液时应包含溶质和溶剂,一般读成“XXX的XXX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乙醇溶液。
(溶质)
(溶剂)
【注意】当溶剂为水时通常把溶剂略去不读,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练一练】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氢氧化钠溶液
食盐水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NaOH
H2O
NaCl
H2O
汽油
植物油
酒精
水
一、溶液
【练一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一定是固体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练一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铁、硫酸亚铁
D.酒精、碘酒溶液
C
C
一、溶液
针对练习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溶液
探究新知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新知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溶解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14
23
23
23
23
57
【结论】
物质溶解时常常会伴随能量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
溶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放热或吸热呢?
溶质的溶解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溶于水。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练一练】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D
【练一练】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蔗糖
D.氢氧化钠
A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针对练习
实验9-4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三、乳化现象
探究新知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
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分层
分层
不干净
干净
不分层
浑浊
浑浊
三、乳化现象
用力振荡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这种乳浊液不稳定,经过静置,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
而在加入洗涤剂的试管中,情况则不同。虽然植物油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够比较稳定地存在,液体不再分为两层。
思考:
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呢?
三、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后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实验中加入洗涤剂的试管中的植物油能被水冲洗干净。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的物质(如洗涤剂等)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三、乳化现象
思考:
当我们手上沾满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与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不相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而乳化则是用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水中而除去油污。
三、乳化现象
生活中所用的洗涤剂、洗洁精、洗发水中都有乳化剂,能将大的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
生活中常见乳化剂
三、乳化现象
知识视窗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比较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定义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小液滴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相同点
分散物质的溶解性
分散物质的状态
久置是否分层
都是混合物
分层
分层
不分层
固体
液体
固、液、气
不溶
不溶
溶解
三、乳化现象
【练一练】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A
【练一练】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D.用洗发液清洗头发
C
三、乳化现象
针对练习
【练一练】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正确
C
三、乳化现象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
·若没水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若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如水和乙醇形成的溶液中,乙醇为溶质,水为溶剂。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4.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NH4NO3固体;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NaOH固体;
·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的物质:NaCl固体等。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课堂小结
1.配制下列溶液时,所用的溶质是液体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75%的消毒酒精
C.医用葡萄糖溶液
D.蔗糖溶液
2.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到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悬浊液的是( )
A.①④
B.③⑤
C.②⑥
D.⑤⑥
B
A
课堂练习
3.下列清洗方法是利用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蒸馏水无毒无菌无杂质,为了身体健康不能长期饮用
D.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都有热量放出,使水温升高
D
D
6.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3)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
.
5.医用生理盐水中溶质的名称为
。家庭常用的洗洁精洗涤碗盘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
功能。
氯化钠
乳化
氯化钠
氢氧化钙
酒精
水
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