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答案】D
【分析】
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该气体可能是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也可能是单质氢气,或氢气与与烃类化合物的混合气体。
【详解】
A.碳和氢可以形成甲烷、乙烯等,它们都是一种化合物,A正确;
B.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如H2和CH4,B正确;
C.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该气体可能是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如CH4、C2H4的混合物,其中含有两种化合物,C正确;
D.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可能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果是两种单质,则应该是碳和H2,但由于碳是固体,所以不可能是两种单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分析判断,解题关键是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元素组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不变蓝
【答案】D
【详解】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淀粉溶液中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Na2SO4溶液中分散质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无论半透膜是否完好,则过一段时间后,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4,若半透膜完好无损,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淀粉粒子,向溶液中加入碘水不会使溶液变蓝,故答案为D。
3.(2016·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D.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详解】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为混合物,A错误;
B.洁净的食盐水为Na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B错误;
C.纯的硝酸铵(NH4NO3)的含氮量为142/80=35%,则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为混合物,C错误;
D.
冰、水混合物的组成为H2O,为纯净物,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组成物质的分子式相同时为纯净物。
4.(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答案】D
【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A正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正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C正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D错误。
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陶瓷工业中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为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可以把陶土和水混合搅拌,使之形成分散质粒子直径为的分散系,然后在该分散系里插入两根电极,并接通直流电源,此时正极上聚集陶土,负极上聚集氧化铁,由此可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B.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形成的分散系带有电荷
C.氧化铁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D.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后,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
【答案】C
【分析】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负极上聚集氧化铁,所以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陶土胶粒带负电荷。
【详解】
A.胶体不带电荷,胶粒带电荷,故A错误;
B.胶体不带电荷,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形成的分散系不带电荷,故B错误;
C.氧化铁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C正确;
D.胶粒可以透过滤纸,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后,用过滤的方法不可以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C。
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量.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A
【详解】
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故A正确;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故B错误;
C.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故C错误;
D.
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生成的是
①Fe3O4
②H2SiO3
③Fe(OH)3
④Cu(OH)2
⑤FeCl2
⑥CaSiO3
A.①③④⑥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可由铁在氧气中燃烧制得;
②不与水反应,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硅酸;
③可由氧化得到;
④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⑤可由和高温下反应得到;
因此②④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答案选B。
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B
【详解】
A.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同,故C错误;
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粒子直径小于100nm的纳米碳酸钙粒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0·安徽淮北市·淮北一中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详解】
A.
①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生成NO,不能一步生成NO2,符合题意,A正确;
B.
②氮气与氢气反应时生成氨气,能一步实现,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③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④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1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以上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D
【详解】
A.
化合物包含于纯净物中,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误;
B.
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碱性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中,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
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们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
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要想分清各个概念间的关系,需知道概念的应用范围,例如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 ②用明矾净水
③静电选矿 ④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⑥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⑦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
A.①②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都有关
【答案】C
【详解】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⑦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②用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③静电选矿利用了胶体粒子带电,能电泳的性质;④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是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现象;⑥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是利用渗析提纯血液胶体;①②③⑤⑥⑦与胶体性质有关,故答案为C。
1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食盐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答案】B
【详解】
A.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
B.碘酒是碘单质的水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
C.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水溶液,茶叶水是溶液,故C错误;
D.Ca(OH)2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判断,明确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应注意的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要认为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
1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比较稳定
【答案】C
【详解】
A.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发生电泳,如用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电泳除去,故A正确;
B.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小分子物质,而血液中的必要成分不能通过透析膜,故B正确;
C.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故C错误;
D.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分散系的分类是根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划分的,微粒直径小于1纳米的为溶液,大于100纳米的为浊液,在1纳米到100纳米的分散系为胶体。溶液是稳定体系,胶体是介稳体系,浊液不稳定。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溶质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胶体。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
14.(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混合物
A.
NaOH
H2SO4
BaCO3
CO2
硫酸
B.
KOH
HCl
NaCl
CO
豆浆
C.
Mg(OH)2
CH3COOH
CaCl2
SO2
盐酸
D.
纯碱
HNO3
CaCO3
SO3
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硫酸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A错误;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选项中各物质均符合对应的分类方法,故C正确;
D.纯碱是Na2CO3,是盐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KHSO4、BaCl2、Na2CO3、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X一定为KHSO4
B.Y一定为Na2CO3
C.Z可能是氯水
D.M、N必定各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
【答案】A
【分析】
由图可知Y与其他四种物质都反应则Y为Na2CO3;M、N与三种物质可以反应则M、N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氯水和KHSO4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应为X、Z中的一种。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氯水和KHSO4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应为X、Z中的一种,故A错误;?
B.由图可知Y与其他四种物质都反应则Y为Na2CO3,故B正确;
C.氯水和KHSO4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应为X、Z中的一种,故C正确;
D.M、N与三种物质可以反应则M、N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故D正确。
答案选A。
16.(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列各项中所列举的物质与所属类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C.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盐酸,漂白粉
【答案】B
【详解】
A、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符合化合物概念,都是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醇,四氯化碳,葡萄糖,都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纯净矿泉水是电解质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D正确。
答案选B。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A、B、C、D、E各代表水、锌、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钡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A的摩尔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置换反应共有_______________个。
【答案】Zn
1
【分析】
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CuSO4能与Ba(OH)2反应,Ba(OH)2能与CO2反应,CO2能与H2O反应,故A和E是锌和水中的一种,B和D为硫酸铜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故B是CuSO4,D是CO2,A是Zn,C是Ba(OH)2,E是H2O,带入框图,推断合理,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
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CuSO4能与Ba(OH)2反应,Ba(OH)2能与CO2反应,CO2能与H2O反应,故A和E是Zn和H2O中的一种,B和D为CuSO4或CO2中的一种,由于相对分子质量:B>D,故B是CuSO4,D是CO2,A是Zn,C是Ba(OH)2,E是H2O,所以A的化学式是Zn;D的化学式是CuSO4;E的化学式是CO2;
(2)B是CuSO4,D是Ba(OH)2,CuSO4和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Cu(OH)2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BaSO4↓+
Cu(OH)2↓;
(3)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在上述反应中单质只有Zn,因此Zn与CuSO4反应产生ZnSO4和Cu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其它反应均不是置换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的只有1个。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I.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废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
灰霾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
戴口罩不能完全阻止吸入灰霾粒子
Ⅱ.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空气中的灰尘(如煤炭及三氧化二铁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造成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较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灰霾的主要物质中能发生若干反应,其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碳氧化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霾中的硫酸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其反应过程为,为减少
的排放,工业上常常采用加入石灰石的方法脱硫,首先形成、再与空气中的反应最终形成。
写出工业上加入石灰石脱硫生成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提出治理雾霾的两项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D
,
减少机动车使用量,发展新型能源(合理均可)
【分析】
根据分散系的分类和胶体的性质分析判断;氧化铁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CO2溶于NaOH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I.A.灰霾是灰霾粒子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故A正确;
B.灰霾是灰霾粒子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灰班粒子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不符合胶体微粒直径的范围,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灰霾在大气中不稳定,故C错误;
D.灰霾粒子直径小,能通过口罩,所以戴口罩不能完全阻止吸入灰霾粒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Ⅱ.(1)属于金属氧化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酸性氧化物,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与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aSiO3,再与空气中的反应最终形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由以上信息可知,采取减少机动车使用量,发展新型能源等措施可治理雾霾。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4)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
【答案】+2
盐
c
D
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详解】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进行计算,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x+(+3-2×2)×2=0,得x=+2,即该铁元素为+2价;该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由盐的定义知,属于盐。
(2)a溶液很稳定,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答案为c。
(3)明胶的水溶液属于胶体,分离、提纯胶体的常用方法是渗析,A是蒸馏装置,B是蒸发操作,C是过滤操作,D项符合题意;答案为D。
(4)检验Na2SO4可用Ba2+,故操作为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SO4②空气③Fe④CO2⑤Ba(OH)2⑥H2O⑦碘水⑧CuSO4?5H2O⑨MgCl2饱和溶液⑩Fe(OH)3胶体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以上各空均填相应物质的序号)
(2)将过量④通入⑤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室中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②⑦⑨⑩
④⑥
①
⑤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澄清溶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详解】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其中②空气、⑦碘水、⑨MgCl2饱和溶液、⑩Fe(OH)3胶体都是混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④CO2、⑥H2O属于氧化物;
①H2SO4属于酸;⑤Ba(OH)2是由Ba2+和OH-构成的,属于碱。
(2)将过量CO2通入Ba(OH)2溶液中先生成碳酸钡沉淀,后沉淀溶解。
(3)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其字母填到横线上。
a.丁达尔现象
b.聚沉
c.电泳
d.渗析
(1)一束可见光照射鸡蛋清蛋白溶液,可从入射光侧面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
(2)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出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理是_____。
(3)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原理是_____。
(4)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然后插入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聚集陶土,阴极聚集氧化铁,其原理是_____。
【答案】a
b
d
c
【详解】
(1)因为鸡蛋清蛋白溶液属于胶体,所以一束可见光照射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故答案为:a;
(2)血液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故答案为:b;
(3)血液中毒是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血液透析法是利用胶体的渗析原理“净化”血液,故答案为:d;
(4)氧化铁胶体的分数质微粒带正电荷,陶土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负电荷,当插入电极并接通直流电源时,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陶土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向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移动,故答案为:c。
2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十分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
B.、、、
C.溶液、蒸馏水、悬浊液、胶体
D.、、、
(1)填写下列空白: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含氧酸
②______
分散系
④______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______
③______
(2)写出(1)表中“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气体:__________;
A+D:____________。
【答案】
硝酸盐
蒸馏水
碱
【详解】
(1)A组中为无氧酸,其余三个均是含氧酸;B组中、、均属于硝酸盐,属于碳酸盐而不属于硝酸盐;C组中蒸馏水为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其余为分散系,属于混合物;D组中、、均属于碱,属于氧化物。
(2)A+B→气体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和D反应是盐酸溶解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取少量
Fe2O3粉末(
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
得到黄色溶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在小烧杯中加入
20mL
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后,
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
2mL,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
停止加热,
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可以观察到液体中______,
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和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褐
有光亮的通路
溶液
胶体
Fe3++3H2O?Fe(OH)3(胶体)+3H+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Fe(OH)3+3H+═Fe3++3H2O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分析】
(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1nm-100nm的分散质微粒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原理是利用Fe3+在沸水中的水解;
(3)①依据胶体聚沉的性质解答,盐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②氢氧化铁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4)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详解】
(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反应为6H++Fe2O3=2Fe3++3H2O,制备胶体的过程是,在小烧杯中加入
20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
2mL,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观察到液体中形成光亮的通路,发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
故答案为:红褐;光亮的通路;溶液;胶体;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原理是利用Fe3+在沸水中的水解;Fe3++3H2O?Fe(OH)3(胶体)+3H+,
故答案为:Fe3++3H2O?
Fe(OH)3(胶体)+3H+;
(3)①盐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从而能够使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②氢氧化铁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Fe(OH)3+3H+═Fe3++3H2O,所以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Fe(OH)3+3H+═Fe3++3H2O;
(4)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故答案为: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点睛】
胶体的性质是做好本题的关键,胶体的制备,胶体的聚沉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24.(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5年9月20日是第27个“全国爱牙日”。为了防止龋齿,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适宜的牙膏很重要。对牙膏中的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牙膏
×××牙膏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1)三种牙膏的摩擦剂中,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________(填“易溶”和“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
氧化物
难溶
Ca(OH)2+Na2CO3=CaCO3↓+2NaOH
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
【分析】
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详解】
(1)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题中给三种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可知摩擦剂应为难溶的物质;
(3)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①;②CaO+H2O=Ca(OH)2;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4)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如,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
2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是___(填化学式),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⑤纯净物⑥化合物⑦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填序号)。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④生产日期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地作干燥剂?为什么?__。
(5)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填字母)。
A.酸类
B.
碱类
C.氧化物
D.干燥剂
(6)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列举三例。___、___、__。
【答案】CaO
①②④⑤⑥
CaO+H2O===Ca(OH)2
①③④
不能,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
D
酸,CaO+2HCl===CaCl2+H2O
酸性氧化物,CaO+CO2===CaCO3
水,H2O+CaO=Ca(OH)2
【分析】
(1)生石灰是氧化钙,可以从组成和性质分析氧化钙的归类;
(2)做干燥剂的物质通常可以和水反应或者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3)根据生石灰吸水会放热,和水反应后会失去干燥剂的功能进行分析;
(4)根据和水反应后会失去干燥剂的功能进行分析;
(5)根据性质的相似点进行分析;
(6)生石灰属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分析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即可;
【详解】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金属元素,另一种是氧元素,属于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还能和水化合,属于碱性干燥剂;
答案:①②④⑤⑥
(2)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生石灰可做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答案:CaO+H2O===Ca(OH)2
(3)生石灰不能食用,CaO吸水后转化为氢氧化钙,不能作干燥剂,所以不可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所以要注明生产日期,氧化钙吸水生成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因此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答案:①③④
(4)由于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所以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地作干燥剂;
答案:不能,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
(5)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分别属于酸溶液、碱、氧化物,但三种物质均具有吸水性,都可以作干燥剂,所以可以划分为一类;
答案:D
(6)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能与大部分酸反应,例如CaO+2HCl=CaCl2+H2O;能与很多酸性氧化物反应,例如CaO+CO2=CaCO3;能与水反应,例如H2O+CaO=Ca(OH)2;
答案:酸,CaO+2HCl===CaCl2+H2O;酸性氧化物,CaO+CO2===CaCO3;水,H2O+CaO=Ca(OH)2
2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为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与讨论。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渐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已经过量。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继续研究,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与铁和氢氧化钠属于不同类别),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从生产经济成本,实际操作等方面对题给两种方案进行简单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过滤
蒸发结晶
生成沉淀的量不再增加
、
过滤,洗涤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不相同
方案一中加入的镁粉与废水中的硫酸反应,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
MgO
(或其他合理答案)
方案一中使用镁粉将硫酸转化为。效率较高,产物纯净,但经济成本偏高,在实际生产中不宜采用;方案二中要用稀硫酸溶解,稀疏酸的量很难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往往会出现过量情况,使最终产物不纯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详解】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没有气体产生,镁粉有剩余,因此需通过过滤除去镁粉,再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可得硫酸镁晶体。故答案为: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过滤,蒸发结晶;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目的是将转化为沉淀,然后再将沉淀转化成硫酸镁。故答案为:生成沉淀的量不再增加,
、,过滤,洗涤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3)方案一中加入的镁粉与废水中的硫酸反应,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所以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不相同,故答案为:不相同,方案一中加入的镁粉与废水中的硫酸反应,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
(4)此问是开放性试题,方案可能不止一种,应选择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环保的方案。
本题选用MgO,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MgSO4,通过过滤除去多余的MgO,故方程式为:,故答案为:MgO,;
(5)方案一中使用镁粉将硫酸转化为。效率较高,产物纯净,但经济成本偏高,在实际生产中不宜采用;方案二中要用稀硫酸溶解,稀疏酸的量很难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往往会出现过量情况,使最终产物不纯;
【点睛】
本题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操作,分离硫酸和硫酸镁。
2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将少量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将饱和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溶液中;
丙: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向丙中插入电极后通电,胶体粒子移向________(填“与电源负极相连”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溶液,若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被除去。
【答案】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该分散系,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说明已经成功制备胶体
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与电源负极相连
不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
甲:少量饱和FeCl3溶液加到冷水中形成溶液;乙:FeCl3饱和溶液加到NaOH溶液中产生Fe(OH)3沉淀,形成浊液;丙: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煮沸产生红褐色的Fe(OH)3胶体;结合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及胶体的凝聚等分析。
【详解】
(1)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的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该分散系,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说明胶体已经制备成功。故答案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该分散系,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说明胶体已经制备成功;
(3)①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能与发生反应生成和,
沉淀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因此向丙中插入电极后通电,胶体粒子应该移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故答案为:与电源负极相连;
(5)因为与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被除去。故答案为:不出现白色沉淀。
2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_;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丁达尔效应
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不是
甲、丙
正
加电解质,胶体聚沉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渗析
【分析】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Fe(OH)3胶体是混合物,电解质是纯净物;
(3)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
(4)胶体粒子带电荷,通电后发生电泳;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
【详解】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
电解质是纯净物,Fe(OH)3胶体是混合物,所以Fe(OH)3胶体不是电解质;
(3)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所以甲、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氢氧化铁胶体离子移向阴极,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加电解质,胶体聚沉;继续滴加,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
【点睛】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成外高新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时,将?__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__中,待液体呈_________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珊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或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饱和FeCl3溶液(不写“饱和”不得分)
沸水
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用一束光通过制得的液体,若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则可证明制得的Fe(OH)3是胶体
Fe(OH)3胶体遇电解质(或H2SO4)发生了聚沉现象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详解】
(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或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2)制备时,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加至沸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FeCl3的水解反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利用此性质来证明此胶体已经制成,具体操作:用一束光通过制得的液体,若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则可证明制得的Fe(OH)3是胶体;
(4)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电解质H2SO4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6H2O。
3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用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在A→B溶液的过程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3)在B溶液+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C的量,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除去未溶解的及杂质
(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和,能与水反应生成,故A是,C是,B是,能与反应生成和。
【详解】
(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B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很小,需过滤掉未溶解的及杂质;故答案为:除去未溶解的及杂质。
(3)生成的过程中,过量的会继续和反应生成;故答案为:。
(4)用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钙盐也能制备;故答案为:(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生成的过程中,通入到中反应生成,如果过量,过量的会继续和反应生成,影响的产量,因此要个控制的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不变蓝
3.(2016·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D.冰、水混合物
4.(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陶瓷工业中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为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可以把陶土和水混合搅拌,使之形成分散质粒子直径为的分散系,然后在该分散系里插入两根电极,并接通直流电源,此时正极上聚集陶土,负极上聚集氧化铁,由此可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B.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形成的分散系带有电荷
C.氧化铁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D.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后,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
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量.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生成的是
①Fe3O4
②H2SiO3
③Fe(OH)3
④Cu(OH)2
⑤FeCl2
⑥CaSiO3
A.①③④⑥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9.(2020·安徽淮北市·淮北一中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以上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1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 ②用明矾净水
③静电选矿 ④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⑥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⑦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
A.①②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都有关
1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食盐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1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比较稳定
14.(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混合物
A.
NaOH
H2SO4
BaCO3
CO2
硫酸
B.
KOH
HCl
NaCl
CO
豆浆
C.
Mg(OH)2
CH3COOH
CaCl2
SO2
盐酸
D.
纯碱
HNO3
CaCO3
SO3
空气
15.(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KHSO4、BaCl2、Na2CO3、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X一定为KHSO4
B.Y一定为Na2CO3
C.Z可能是氯水
D.M、N必定各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
16.(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列各项中所列举的物质与所属类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C.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盐酸,漂白粉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A、B、C、D、E各代表水、锌、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钡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A的摩尔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置换反应共有_______________个。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I.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废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
灰霾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
戴口罩不能完全阻止吸入灰霾粒子
Ⅱ.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空气中的灰尘(如煤炭及三氧化二铁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造成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较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灰霾的主要物质中能发生若干反应,其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碳氧化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霾中的硫酸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其反应过程为,为减少
的排放,工业上常常采用加入石灰石的方法脱硫,首先形成、再与空气中的反应最终形成。
写出工业上加入石灰石脱硫生成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提出治理雾霾的两项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4)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SO4②空气③Fe④CO2⑤Ba(OH)2⑥H2O⑦碘水⑧CuSO4?5H2O⑨MgCl2饱和溶液⑩Fe(OH)3胶体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以上各空均填相应物质的序号)
(2)将过量④通入⑤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室中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其字母填到横线上。
a.丁达尔现象
b.聚沉
c.电泳
d.渗析
(1)一束可见光照射鸡蛋清蛋白溶液,可从入射光侧面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
(2)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出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理是_____。
(3)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原理是_____。
(4)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然后插入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聚集陶土,阴极聚集氧化铁,其原理是_____。
2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十分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
B.、、、
C.溶液、蒸馏水、悬浊液、胶体
D.、、、
(1)填写下列空白: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含氧酸
②______
分散系
④______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______
③______
(2)写出(1)表中“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气体:__________;
A+D:____________。
2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取少量
Fe2O3粉末(
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
得到黄色溶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在小烧杯中加入
20mL
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后,
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
2mL,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
停止加热,
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可以观察到液体中______,
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和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5年9月20日是第27个“全国爱牙日”。为了防止龋齿,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适宜的牙膏很重要。对牙膏中的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牙膏
×××牙膏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1)三种牙膏的摩擦剂中,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________(填“易溶”和“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是___(填化学式),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⑤纯净物⑥化合物⑦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填序号)。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④生产日期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地作干燥剂?为什么?__。
(5)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填字母)。
A.酸类
B.
碱类
C.氧化物
D.干燥剂
(6)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列举三例。___、___、__。
2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为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与讨论。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渐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已经过量。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继续研究,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与铁和氢氧化钠属于不同类别),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从生产经济成本,实际操作等方面对题给两种方案进行简单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将少量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将饱和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溶液中;
丙: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向丙中插入电极后通电,胶体粒子移向________(填“与电源负极相连”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溶液,若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被除去。
2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_;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2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成外高新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时,将?__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__中,待液体呈_________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珊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用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在A→B溶液的过程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3)在B溶液+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C的量,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