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反思
先说一下不足:
其一、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施展空间。在“信客小档案”这一环节里,我要求学生采用最简洁实用的同座位方式交流探讨。由于课文学生较熟悉,完成的就较快,加之学生处理不到的地方,我就随机引导出了,这就使本环节的处理显得较为匆忙,有些昙花一现的感觉。后来我就想:到底这一环节要不要保留?纯粹按照教学设计来说,这一环节很好。但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本篇文章,仍然保留此环节,是否有点多余?保留的话,怎样处理会更有价值?通过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是寻找到了新的设计环节,感悟到了语文教学中摸索的快乐。此其一。
其二、整个课堂的节奏有些前紧后松。
同时在与同行的研讨交流中,发现两点有价值的东西:其一,语文课必须要深入文本,一切要从语言文字里感悟发觉;二是语文课必须要追求师生的情感共鸣。每一堂语文课,有成功亦有不足,在每一天每一课的反思中,我相信我的进步与成长,我更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会更加绚丽多姿。《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等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3、了解信客的职业和品质。
4、体会文风,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把握信客形象,学习信客的可贵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和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感知、跳读讨论、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点感受: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我
们忙碌的现代人提供的是不是越来越多的方便?有一则广告语说得好“呼机、手机、
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确,作为现代人我们很幸运,但是提及20世纪初期的
乡村,对外通信往来却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
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
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来认识他们,来体会他们苦涩的
人生。
二、走近作者
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出示:作者小档案)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
家,主要散文作品:《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等。1997年被授予“国
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三、字词积累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信客作为20世纪初期的一种职业,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很陌生,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明确:苦(板书“苦”)
2、题目为信客,那么文章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谁?围绕年轻信客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呢?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每部分起个小标题)。
明确:(板书)
来由——为什么做信客
经历——怎么做信客
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
归宿——转业及成就。
五、跳读课文,交流感悟,认识信客
分析形象
用几个字概括内容容易,用心写好一个形象却决非易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走入信客的生活中。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跳读课文: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体现出信客的哪些品质?
提示:依据故事情节,抓住关键语句,归纳信客品格。
明确:忙着散发信、物,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 任劳任怨
遭别人怀疑、同乡污为小偷仍不计较 善良宽容
拒绝接受乡人的馈赠 诚信无私
当老师、当校长受到赞誉 有才干
…… ……
总结:可以说是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优良的素质和品格 ,信客优秀品质的核心是“信”,可以说信客是用全部身心,一丝不苟地书写着这个“信”字(板书“信”)
问题探讨:
教师设疑:大家看,作者通过年轻的信客完全可以为我们塑造出信客的形象。那为什么要写老信客?
教师总结:(略)
六、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缅怀信客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前来吊唁,这正应了一句俗语:“好人自有好报”。
现在让我们也来加入大家缅怀信客的行列吧!
请你写出一句或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内容——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
语言——简洁、通畅
示例:
俄国诗人普希金墓志铭: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青的缪斯(诗神),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法国作家司汤达墓志铭:
活过,爱过,写过。
七、总结渗透
教师设问:学完这课,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作者对信客这一类人倾注如此大的热情,为他们树碑立传?(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生活中缺少这种人,生活中需要这种人,生活更呼唤这种人。同学们既然能很好地明白这一道理,老师就更有理由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努力做到“诚信”,让我们师生共同坚守“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愿我们大家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诚实待人,去诚实处事,去奠基诚信的大厦。
八、布置作业
1、品位佳句、体会文风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课后请熟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
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2、摘抄佳句、丰富积累
摘抄三句关于诚信的你喜欢的格言警句。一、说教材
《信客》是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的魅力。所以结合本单元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等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3、了解信客的职业和品质。
4、体会文风,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把握信客形象,学习信客的可贵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二、说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和品质。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创设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在思想产生共鸣。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一般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为此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如下学法:
1、整体感知法:让学生能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捕捉重要信息。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默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