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 ????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A.隋、宋、清、元 B.秦、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元、清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其特点是短暂而繁荣;宋朝是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明朝之前是元朝;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D项符合题意。
2.某历史小组以“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下列内容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建立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朱棣设立了东厂,监视官民;明朝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①②③加强了明朝的专制统治。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最初,帝王尊号不过一两个字,到清顺治帝时,其尊号竟多达25个字。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帝王权力的不断强化 B.民众尊敬帝王
C.帝王重生前更重死后 D.帝王实至名归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帝王尊号是指古代皇帝在世时的称号,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帝王尊号愈加愈长,明清时代,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皇帝尊号亦叠加成长长一串。故选A。
4.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有人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关于郑和“壮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②1405—1433年,7次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①不符合题意。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5.明代用诗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譬喻自己抗击倭寇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文天祥
【答案】A
【解析】明朝将领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平息倭寇,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民族英雄,该诗为戚继光所作,故选A。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被占据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南宋时文天祥组织抗元斗争。
6.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著成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这两部著作共同体现了中医文化?( )
A.传承创新
B.多元一体
C.追求和谐
D.尊崇民本
【答案】A
【解析】材料“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以《证类本草》为蓝本”体现了两部著作传承了中医文
化;材料“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加以变革,著成本草学集大成之作”体现了两部著作创
新了中医文化。故选A。
7.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一度僵化,具体的表现是?( )
A.分科考试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从605年起,隋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故选A。
8.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①????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由此可见,题干中的第三类书籍属于科技著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窦娥冤》是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选D。
9.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蒙曼博士认为,隋朝有四大成就,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对此,下面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统一——隋炀帝 B.制度——科举制
C.工程——紫禁城 D.秩序——废丞相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武则天时设殿试;明代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得随意发挥。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僵化的具体表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选C。
10.“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一身,工作负担沉重。故选A。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A项正确。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排除B项。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排除C项。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保证了西藏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
2.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据台湾倭寇为乱 施火攻都司破贼
B.“马车夫”窃据宝岛 郑成功扬名中华
C.拒招抚郑氏末路 遣水师两岸一统
D.五十载岁月轮回 逐日寇光复神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于1662年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被占据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故选B。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排除A、D两项。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排除C项。
3.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政府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朝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词“南洋未禁”“即禁之后”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
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从“闽广家给户足”到“民生自蹙”反映出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到百姓生活。故
选D。戚继光闽广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决,A项不符合题意。B项内容材料没有体现。郑成功
收复台湾是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C项不符合题意。
4.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为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为
一个铁桶”是指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非对外开放;“解内忧”指的是对内政策,“把人民打成
散沙”是指分散的小农经济,八股取士与“把人民打成散沙”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
5.乾隆末年,徽剧班进京,迅速适应北京观众需求,发挥各班演员特长,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的优点加以革新,到19世纪前期,形成一种新的剧种,这个剧种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被称为“国粹”。著名的演员有梅兰芳等。这个新“剧种”是指?????( )
A.京剧 B.徽剧 C.花鼓戏 D.黄梅戏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逐渐成为“国粹”。故选A。
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
A.秦朝的郡守
B.西汉的西域都护
C.明朝的厂卫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留声机器”“写字机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
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故选D。
7.(2018江苏苏州中考)(6分)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1分)
【答案】(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2)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
政治制度特点: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对外关系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认识: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解析】 本题以科技为主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表现、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以及新时期如何发展科技等知识。第(1)问,材料一中的信息“公元1001—1500年”表明这一时期是宋元明时期,此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回答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第(3)问属于开放型题目,可从国家政策、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思考作答。
【真题演练】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2019山东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成立东厂是明成祖朱棣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故选D。
2.(2020山东威海)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下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君权加强 B.政权分立
C.地方割据 D.思想禁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明朝最高统治者下面直接设六部、锦
衣卫等,这些机构都直接向皇帝负责,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君权加强,故选A项。明朝是大一统王朝,并非政权分立或地方割据,图中信息与思想禁锢无关,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2020广东)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
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反映的是明太祖加强文化专制的举措,从而加强
君主专制,故选A。
4.(2020福建)“(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答案】?D
【解析】由“明朝的铁锚”“诸洋沿岸”等可判断,该事件是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西汉时期,张骞
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
5.(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词语和“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可知该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故D项
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6.(2018广东)下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故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2020江苏南京)下侧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这
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对症治疗”“治未病”等理论。《齐民要术》的作
者是北朝的贾思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本草纲
目》的作者是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记载药物1
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本题选C项。
8.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
?
A.史学
B.农学
C.建筑学
D.医药学
【答案】?D
【解析】据对联关键信息“本草科学”“时珍济世”,可知这反映的是医药学的科技成果。故选D。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2019重庆)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
能共同说明的是?????( )
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地区、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B、C归纳均不全面,故选D。
2.(2020湖南长沙)观察下边的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读地图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根据地图中关键信息“清”判断出是清朝,
根据“乌里雅苏台”“伊犁”“喇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
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B项错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故C项错误。
3.(2020湖北黄冈)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A.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
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故D项符合题意。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
而非清初,排除A项;康熙帝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排除B项;军机处并非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排除C项。
4.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选D。
5.(2019山东青岛)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
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
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B.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对外政策。依据所学可知,“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
除A;清朝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说明并未完全禁止对外贸易,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清朝是否设市舶司,排除D。乾隆帝通过提高关税、关闭港口、仅开广州一处通商的做法阻止洋商来华贸易,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正确。
6.(2019福建)“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
的事迹是?(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战黄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材料可知“他”是郑成功。1662年,
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他”的事迹是收复台湾。故B项符合题
意。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20江苏南京)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
政策( )
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A、B、C三项与材料描述政策不符,故本题选D项。
8.(2019广东)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元朝为管辖西南和东南地区而设置的机构;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明清时期抵御外侵的民族英雄;驻藏大臣是清朝为管理西藏事务所设置的机构。这些事件反映出元明清时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9.(2019广东深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苏轼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玄奘是唐朝到天竺求取佛经的著名僧人,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按朝代的先后顺序可知,出现最晚的是清朝的曹雪芹,所以选项A正确。
10.(2018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2分)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2分)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2分)
(2)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2分)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均可)。(2分)
(3)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每点1分,共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关键信息“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原因,“碍于安谧”意为有碍于地方上的安定平静,即危及清朝的统治;从“以维持皇威于不坠”可知为维持皇威。第(2)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可知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与西方接触,进行谨慎外交。第二小问根据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人物“恭亲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第(3)问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潮流的变化及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11.(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两例史实。(2分)
【答案】 (2)史实: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雅克萨战役,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台湾;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2分)
【解析】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于1661—1722年在位。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13年,康熙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康熙时,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康熙时,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1685年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2.(2020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与大陆关系表(节选)
时间
相关史事
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元朝初年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原因。(3分)
【答案】 (1)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1分);原因: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澎湖巡检司是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台湾府和台湾正式建省在其后,所以第一小问的答案是澎湖巡检司。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 ????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A.隋、宋、清、元 B.秦、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元、清
2.某历史小组以“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下列内容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建立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最初,帝王尊号不过一两个字,到清顺治帝时,其尊号竟多达25个字。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帝王权力的不断强化 B.民众尊敬帝王
C.帝王重生前更重死后 D.帝王实至名归
4.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有人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关于郑和“壮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②1405—1433年,7次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明代用诗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譬喻自己抗击倭寇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文天祥
6.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著成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这两部著作共同体现了中医文化?( )
A.传承创新
B.多元一体
C.追求和谐
D.尊崇民本
7.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一度僵化,具体的表现是?( )
A.分科考试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8.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①????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9.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蒙曼博士认为,隋朝有四大成就,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对此,下面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统一——隋炀帝 B.制度——科举制
C.工程——紫禁城 D.秩序——废丞相
10.“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2.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据台湾倭寇为乱 施火攻都司破贼
B.“马车夫”窃据宝岛 郑成功扬名中华
C.拒招抚郑氏末路 遣水师两岸一统
D.五十载岁月轮回 逐日寇光复神州
3.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政府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朝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为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5.乾隆末年,徽剧班进京,迅速适应北京观众需求,发挥各班演员特长,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的优点加以革新,到19世纪前期,形成一种新的剧种,这个剧种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被称为“国粹”。著名的演员有梅兰芳等。这个新“剧种”是指?????( )
A.京剧 B.徽剧 C.花鼓戏 D.黄梅戏
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
A.秦朝的郡守
B.西汉的西域都护
C.明朝的厂卫
D.清朝的军机处
7.(2018江苏苏州中考)(6分)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1分)
【真题演练】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2019山东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2.(2020山东威海)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下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君权加强 B.政权分立
C.地方割据 D.思想禁锢
3.(2020广东)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4.(2020福建)“(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5.(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6.(2018广东)下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2020江苏南京)下侧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8.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
?
A.史学
B.农学
C.建筑学
D.医药学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2019重庆)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
能共同说明的是?????( )
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2020湖南长沙)观察下边的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2020湖北黄冈)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A.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5.(2019山东青岛)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
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
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B.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6.(2019福建)“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
的事迹是?(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战黄海
7.(2020江苏南京)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
政策( )
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8.(2019广东)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9.(2019广东深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苏轼
10.(2018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2分)
11.(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
朝前期基本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两例史实。(2分)
12.(2020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与大陆关系表(节选)
时间
相关史事
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元朝初年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原因。(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版
二轮复习
单元综述
第四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政治方面
明朝通过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
经济方面
明朝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业新品种,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清朝前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从农村集市到小型工商业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前代。
思想文化方面
清朝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朝文学艺术有所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清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创作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清代戏曲剧种有了新的发展,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京剧形成并不断创新。
【2011】版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建立:1368年,①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朱元璋
一、明朝的统治
考点解读
2.强化皇权
三司
政
治
上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②“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室。
军
事
上
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监
察
上
为监视官民,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③
。明成祖(朱棣)成立了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
考点解读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思
想
上
八
股
取
士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
范围
《四书》《五经》,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考试
文体
“八股文”
影响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考点解读
4.经济的发展
景德镇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④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考点解读
二、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1)时间:
年.
(2)目的:“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
1405—1433
【2011】版课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非洲东海岸
考点解读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加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考点解读
2.戚继光抗倭: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⑤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⑥
的居住权,
广东澳门
台州
考点解读
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2011】版课标·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1.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解读
⑦《
》
宋应星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天工开物
考点解读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其中
⑧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紫禁城
考点解读
4.小说
《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
内容
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们群众统一的强烈愿望。
特点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作者
元末明初施耐庵完成了长篇小说《水浒传》
内容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特点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作者
明代中期吴承恩
内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特点
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考点解读
5.艺术: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最负盛名的戏剧家⑨
和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批评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汤显祖
考点解读
四、明朝的灭亡
1.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⑩“
”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2.满洲兴起:1616年,⑩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努尔哈赤
【2011】版课标·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均田免赋
考点解读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11】版课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2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建制: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郑成功
考点解读
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②“
”封号
。
(2)设机构: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班禅额尔德尼
考点解读
(1)康熙时,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
(2)乾隆时,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③
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4.巩固西北边疆
渥巴锡
考点解读
5.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8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④《
》,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
考点解读
6.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考点解读
(1)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3)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4)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
(5)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6)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总之,反抗外来侵略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等措施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归纳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拓展延伸
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1】版课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1.清朝经济发展
农业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
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解读
2.人口增长
原因
经济发展,国立增强,社会安定
表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问题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考点解读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1】版课标·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⑤
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影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雍正
考点解读
3.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措施: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⑥
海上贸易;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1757年,只开放⑦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广州
限制
考点解读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
错因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非严格禁止。
?
易错易混
四、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011】版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1.《红楼梦》:作者⑧
,清代小说创作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曹雪芹
考点解读
主要内容
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小说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社会历史意义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特点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地位
问世后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考点解读
2.昆曲
(1)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2)清朝前期,⑨
艺术发展到达顶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京剧: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⑩
。
昆曲
“国剧”
考点解读
朱元璋像
郑和像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戚继光像
识图学史
李时珍像
宋应星像
郑成功像
康熙像
识图学史
乾隆像
金奔巴瓶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
识图学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点归纳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政治方面
明朝通过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
经济方面
明朝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业新品种,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清朝前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从农村集市到小型工商业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前代。
思想文化方面
清朝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朝文学艺术有所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清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创作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清代戏曲剧种有了新的发展,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京剧形成并不断创新。
【考点解读】
考点一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11】版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明朝的统治
1.建立:1368年,① 朱元璋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强化皇权
政治上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②“三司”(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室。
军事上
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监察上
为监视官民,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③
锦衣卫
。明成祖(朱棣)成立了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思想上
八股取士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考试文体
“八股文”
影响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④ 景德镇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二、明朝的对外关系
【2011】版课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1.郑和下西洋
(1)时间:1405—1433年.
(2)目的:“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加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戚继光抗倭: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⑤ 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⑥ 广东澳门 的居住权,
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2011】版课标·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1.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⑦《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其中⑧ 紫禁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小说
《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
内容
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们群众统一的强烈愿望。
特点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作者
元末明初施耐庵完成了长篇小说《水浒传》
内容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特点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作者
明代中期吴承恩
内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特点
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5.艺术: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最负盛名的戏剧家⑨ 汤显祖 和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批评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四、明朝的灭亡
【2011】版课标·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1.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⑩“ 均田免赋 ”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2.满洲兴起:1616年,⑩ 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考点二 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11】版课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2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 郑成功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建制: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②“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
。
(2)设机构: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4.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时,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
(2)乾隆时,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③ 渥巴锡 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5.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8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④《
尼布楚条约
》,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6.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拓展延伸】
归纳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3)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4)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
(5)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6)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总之,反抗外来侵略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等措施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1】版课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1.清朝经济发展
农业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
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人口增长
原因
经济发展,国立增强,社会安定
表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问题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1】版课标·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⑤ 雍正 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影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措施: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⑥ 限制 海上贸易;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1757年,只开放⑦ 广州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易错易混】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错因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非严格禁止。
四、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011】版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1.《红楼梦》:作者⑧ 曹雪芹 ,清代小说创作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主要内容
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小说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社会历史意义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特点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地位
问世后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昆曲
(1)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2)清朝前期,⑨ 昆曲 艺术发展到达顶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京剧: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⑩
“国剧”
。
【识图学史】
朱元璋像
郑和像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戚继光像
李时珍像
宋应星像
郑成功像
康熙像
乾隆像
金奔巴瓶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