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1.5分,共6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 B. 王族 C.旧贵族 D.嫡长子
2.在某校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分封制下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毫无权力
B.商朝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
3.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实力表格,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祖先。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
A.具有区分家庭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
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息
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5.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帝拥有最高 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6.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而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政事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7.“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 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9.秦始皇把地方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最重要的保障性措施是
A.设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事 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废分封,行郡县制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之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该实现专制统治
11.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①参知政事 ②土司 ③县令 ④节度使 ⑤御史大夫 ⑥阁首 ⑦军机大臣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⑤④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①⑤⑥⑦ D.⑤③④②①⑥⑦
12.中国历史上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
13.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所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16.19世纪70年代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的西方国家是
A.英俄 B.英法 C.法俄 D.俄德
17.义和团运动主要反映了
A.阶级矛盾 B.宗教矛盾 C.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18.“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以学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19.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我全国军民经过这八年来无比的痛苦和牺牲,始结成今日光荣的果实;……中正个人感怀过去全国的奋斗”材料中蒋介石认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的团结与坚持 B.国共两党的持久战方针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配合 D.蒋介石与国民党的领导
20.“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
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 B.北伐 C.东征,破江北大营 D.定都天京即达到顶峰
2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都是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D.都是从未实施的空想
22.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3.某纪念徽章上的主要文字是“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该徽章纪念的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金田起义 D.义和团运动
24.某报刊刊登的“七一”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开创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新在
A.革命任务 B.革命手段 C.革命性质 D.革命前途
25.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2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7.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8.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开国大典 B.1949年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做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
30.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全国人在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2.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体现其内涵的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基本方针
C.“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 D.“求同存异”的方针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模式
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从周边国家吸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B.古希腊历届统治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
C.比较民主的城邦政治制度为之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D.笃定的社会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表明了希腊公民的
自私性 B.集体性 C.私有化 D.至高无上的特点
对雅典的民主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经历了漫长的建立过程 B.是全体公民合作的结果
C.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38. 苏格拉底(右下图),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圣。公元前33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其服毒自尽。苏格拉底之死本质上反映了
A. 雅典民主制度已走向衰落
B. 苏格拉底为自己的信仰而殉道 苏格拉底之死
C. 苏格拉底为证实神谕而得罪了雅典执政者和文化名人
D. 苏格拉底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
39.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面对广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不同的民族,统治者要维系庞大的帝国,主要依靠
扭身披靡的罗马军团 B.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
C.严厉的中央集权制度 D.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罗马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宣告罗马成文法诞生
C.万民法适用范围只是局限于罗马公民
D.罗马法是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第41题11分,第42题15分,第42题14分,共40分。
41.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30年雅典的主要政治机构
政治机构 职 能 地 位
公民大会 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①
② 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③ 日常司法机关
材料二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处的内容。(3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4分)
(3)扼要指出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积极影响。(4分)
42.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3分)材料反映当时孙中山按照什么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1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2分)上述材料的内容有何实质意义 (2分)
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强……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得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2分)为对付美国的对华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3分)
(2)材料二中乔冠华因何大笑?(2分)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3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采取了哪些行动?(4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41题11分,第42题15分,第42题14分,共40分。
41.(1)
(2)
(3)
42.(1)
(2)
(3)
(4)
43.(1)
(2)
(3)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D A D A D A B C D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A B D A A D A B D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D B C B B A B B
41.(1)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3分)
(2)主要特点:中国:君主专制,皇权至上;中央集权。(2分) 雅典:人民主权;直接民主;轮流参政;抽签选举。(2分,答出其中二点即给满分。)
(3)影响: 中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2分)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2分)
42.(1)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可);司法权属于法院。(3分)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2分)
(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2分)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4)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2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4分。
43.(1)美国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2分)
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原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2分)说明:①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②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③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3分,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
(3)行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
御史大夫
皇帝
太尉
丞相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