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0 13: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2分,共50分)
1、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每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时候,都要把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北侧正中央,他与毛泽东对视前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的人们,见右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4. 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变得炙手可热——政府听证。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5.“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 “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
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6. 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7. 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9.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10.右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11.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 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12.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 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退出一战的要求
C.《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D.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13.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5. 1937年、l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l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l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届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战战争
16. 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17.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征求如意郎君》的征婚启事:“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八、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这些内容说明当时
①出现男女平等的思潮 ②女性勇于公布自己的折偶标准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了挑战 ④婚姻习俗已得到彻底变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0.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2.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海外市场的扩大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24.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1769-1778年 1779-1788年 1789-1798年 1799-1808年 1809-1818年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 112 101 98 83 72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25.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包括26,27,28,29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是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材料二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角度看,西周、秦朝的政权各有什么特点?(3分)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体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4分)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古代到近代,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怎样的趋势。(3分)
27.(11分) 材料一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8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据材料二,“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4分)
28.(14分)茶叶曾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四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2分)并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9.(12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4分)
(3)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体制对经济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2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包括26,27,28,29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3)(3分)
(3分)
27(1)(6分)
(2)(5分)
28(1)(4分)
(2)(10分)
29(1)(3分)
(2)(4分)
(3)(3分)
(4)(2分)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D B D C B B B D C C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D A A B A C A A D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包括26,27,28,29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角度:地域(1分) 特点: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中央和地方结成的是一种松散的联盟。(1分)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1分)
(2)角度:建构共同文化。(1)体现:①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力势力;②推行盐铁专卖,加强了经济的统一;③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④开辟丝绸之路等,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角度:国家主权的归属。(1分)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4)趋势: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到以权力等级为纽带,再到以法制为纽带。(3分)
27. (1)因素:①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的权威;④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国际合作。(6分,答出其中三个层次即可)
(2)趋势: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1分)答案一:具备。理由: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答案二:不具备。理由: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4分)
28. (1)影响:①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②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③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并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④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4分)
(2)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2分)
增长原因: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②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4分)
回落原因:①印度茶的竞争;②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③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4分)
29.(1)克服: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分,言之成理给分)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1分)
(2)特点:①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②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2分) 成因:①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②受列强侵略的影响;③民间资本不足(2分,答两点即可)
(3)特点: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1分)
影响:①促进了苏联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重要的工业大国;②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即可)
(4)“修补”:①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建立和完善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2分,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