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31 20:38: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7分)
1.母亲欣然应(yīng
yìng)允了我的请求,答应(yīng
yìng)带我出去。
2.古寺的周围青山掩映,薄(báo

bò)雾缭绕,我拿着几片薄(báo

bò)饼,走在散发着薄(báo

bò)荷味的小径上。
3.西藏(cáng
zàng)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地底下蕴藏(cáng
zàng)着大量的矿产资源。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
叨(

休(

排(

绽(

耽(

叼(

体(

徘(

淀(

忱(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两段话的横线处。(填字母)(4分)
1.朱自清的《匆匆》,语言优美,蕴含哲理,真可谓
。听老师配乐朗读此文,感觉
,意犹未尽。
A.雕梁画栋
响遏行云
B.妙笔生花
余音绕梁
C.雅俗共赏
古色古香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体现时间容易消逝的特点,时间如
,真是

A.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B.日复一日
时过境迁
C.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6分)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肯定句)
2.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把句子改为人物叙述的语言)
3.根据“徘徊”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2)比喻犹豫不决:

六、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6分)
1.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个句子是
描写,这样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母亲
。(3分)
2.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这个句子是
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里感受。因为母亲无法兑现她的承诺,没能带“我”出去玩,“我”的心情一如
,“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是说希望一点点破灭,“我”完全沉浸在
。(3分)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10分)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中“痕迹”指的是
,“游丝”的意思是
,暗示自己
,因而深深自责。(3分)
2.《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匆匆》运用了大量的
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因而觉得一天的时间很
;而《那个星期天》主要
的形式和“我”“挨时光”的举动,叙述了时间的流逝,“我”的无奈,因而觉得一天的时间很
。(5分)
3.“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一个拟人化的“
”字居然让
成为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利用它的热量为洗澡水加温,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2分)
阅读理解
八、课内外阅读。(20分)
(一)匆
匆(节选)(9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挪移:

茫茫然: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1分)
3.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一组
句,我也会用这样的句子描绘时光的飞逝:

4.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
)(3分)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二)做时间的主人(11分)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老师。有一天,他给我授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练琴?”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我想这样才好。”我答。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五分、十分钟地去练习。把很少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这样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一天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这时,我才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我的话。于是,我就把他的话实践起来了。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几行。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写了许多页的稿子。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积少成多创作出长篇小说。我的授课工作虽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短暂的时间。
卡尔·华尔德先生对我的一生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由于他,我发现了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极短的时间,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时间。
1.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两年多没有写一点东西,原因应该是(
)(3分)
A.我很忙,没有时间。
B.我没有合理利用空闲的时间。
2.“卡尔·华尔德先生对我的一生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指的是(
)(3分)
A.教书时想从事创作。
B.卡尔·华尔德先生让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的价值。
3.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4.下面与选文主题最贴切的名言有(
)(多选)(3分)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B.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C.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D.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语言运用
九、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4分)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心情好:

心情不好:

十、妙笔生花。(30分)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成功”令你欣喜若狂;“失败”令你沮丧万分,“做错事情”令你追悔莫及……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下来,让真情自然流露。题目自拟。
500字
6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7分)
1.母亲欣然应(yīng√
yìng)允了我的请求,答应(yīng
yìng√)带我出去。
2.古寺的周围青山掩映,薄(báo
bó√
bò)雾缭绕,我拿着几片薄(báo√

bò)饼,走在散发着薄(báo

bò√)荷味的小径上。
3.西藏(cáng
zàng√)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地底下蕴藏(cáng√
zàng)着大量的矿产资源。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
叨(念叨)
休(休息)
排(排队)
绽(绽放)
耽(耽误)
叼(叼走)
体(身体)
徘(徘徊)
淀(淀粉)
忱(热忱)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两段话的横线处。(填字母)(4分)
1.朱自清的《匆匆》,语言优美,蕴含哲理,真可谓B。听老师配乐朗读此文,感觉C,意犹未尽。
A.雕梁画栋
响遏行云
B.妙笔生花
余音绕梁
C.雅俗共赏
古色古香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体现时间容易消逝的特点,时间如A,真是C。
A.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B.日复一日
时过境迁
C.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6分)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肯定句)
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2.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把句子改为人物叙述的语言)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3.根据“徘徊”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独自在江边徘徊

(2)比喻犹豫不决:他徘徊再三,最终决定去北京。
六、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6分)
1.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个句子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3分)
2.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这个句子是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里感受。因为母亲无法兑现她的承诺,没能带“我”出去玩,“我”的心情一如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是说希望一点点破灭,“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3分)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10分)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中“痕迹”指的是成就、作为,“游丝”的意思是细小,暗示自己一点作为也没有,因而深深自责。(3分)
2.《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相同点是: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不同点是:《匆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因而觉得一天的时间很短;而《那个星期天》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和“我”“挨时光”的举动,叙述了时间的流逝,“我”的无奈,因而觉得一天的时间很长。(5分)
3.“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一个拟人化的“煮”字居然让太阳成为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利用它的热量为洗澡水加温,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2分)
阅读理解
八、课内外阅读。(20分)
(一)匆
匆(节选)(9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挪移:移动。
茫茫然:迷茫。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
3.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一组排比句,我也会用这样的句子描绘时光的飞逝:
在街头闲逛时,他与我擦肩而过;在郊区踏青时,他从我的脚底溜过;在玩电脑游戏时,他又从我的手边闪过。(3分)
4.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C)(3分)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二)做时间的主人(11分)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老师。有一天,他给我授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练琴?”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我想这样才好。”我答。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五分、十分钟地去练习。把很少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这样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一天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这时,我才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我的话。于是,我就把他的话实践起来了。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几行。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写了许多页的稿子。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积少成多创作出长篇小说。我的授课工作虽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短暂的时间。
卡尔·华尔德先生对我的一生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由于他,我发现了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极短的时间,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时间。
1.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两年多没有写一点东西,原因应该是(B)(3分)
A.我很忙,没有时间。
B.我没有合理利用空闲的时间。
2.“卡尔·华尔德先生对我的一生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指的是(B)(3分)
A.教书时想从事创作。
B.卡尔·华尔德先生让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的价值。
3.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学会利用极短的时间,积少成多,会有很大收获。
4.下面与选文主题最贴切的名言有(ACD)(多选)(3分)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B.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C.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D.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语言运用
九、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4分)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田野里静悄悄的,稻穗沉甸甸的,微风拂过,蛙声一片,似乎都在为我喝彩。
心情不好:我奔跑在田野中,田野里静悄悄的,稻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微风拂过,蛙声聒噪,似乎都在嘲笑我。
十、妙笔生花。(30分)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成功”令你欣喜若狂;“失败”令你沮丧万分,“做错事情”令你追悔莫及……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下来,让真情自然流露。题目自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