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立体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
2、课堂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4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2)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作业。
1、课本5页练一练1至3题。《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下《观察物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从一个方向上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充分经历“猜”“搭”“辩”“想”的过程,体会有些摆法的多样化。
经历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的过程,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从中体验“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的思维过程,从而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还原成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CABRI-3D软件、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想象“点”“线”“面”,铺垫观察方法
1.
从“点”到“线”——借“非常规”观察打破思维惯式
①猜:猜猜看这是什么?
②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想象、3D软件旋转转动图形)
③辩:刚才怎么看不出来?关键是?(角度)通常你会从哪几个角度观察?
小结:看来观察物体时,只看到正面并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图形,要变换观察的角度,才能确定。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
从“线”到“面”——借“多角度”想象建立观察模型
①猜:再来观察下,这可能是什么?(长方形)
②想:你是怎么想象的?从哪个角度看出来?(3D软件随学生想象演示)
③辩:想象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左面、上面、正面)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到的形状不同。
从“面”到“体”——借“多元化”思考完善立体视野
①思考:想象立方体的每一个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打破观念: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猜—想—辩—思”四步骤来对图形进行了简单地观察,今天我们继续带着这样的观察模式走进我们的图形观察。
(设计意图:图形的直观观察对于五年级下册的孩子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因此在引入环节设置出人意料的推理想象,从点-线-面-体,让学生在经历多元想象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的学习铺垫观察方法和变式思维。)
二、想象“面”,体验多元还原
想象一个面——体会摆法多样性
①活动探究: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出符合正面要求的图形。
活动要求
正面
想: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搭:再把你的想法搭出来验:搭好后从正面进行验证思:和同桌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②分享讨论:谁来说说你的摆法?可以用老师的小正方体边说边摆。
表1:学生汇报预设
摆法
想法
☆核心问题讨论
生:数量是4个,保证正面看一层有3个,先把3个摆一行,把第4个放后面三个位置。
这3种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既然可以摆在后面,那也可以摆在前面。
第4块小正方体的位置摆放有什么要求?
生:我有不同的摆法,前两个摆一行,后面两个错开摆一行。
这种摆法和刚才哪种摆法很像?怎么变?
生:把3个中的一个向前、后移,一条棱相接,也会产生新的形状。
为什么这样移动之后从正面看不会变?
统一规定:刚才同学们在“猜—搭—辩—想”中发现了很多种符合条件的摆法,下面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来统一一下,这节课我们在讨论摆法的时候,要求像这样面贴着面的摆。(学具演示)
③想象应用: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能不拼摆就想象出这块小立方体可以放在哪些位置?有什么特点?
表2: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放在后面被挡住或者放在前面挡住已有的一个都行。
④思考提升:刚才我们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生2:根据一个方面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有很多种。
生3:虽然摆法有很多,但也是有规律的。
小结:刚才我们在不停的想象中搭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中,发现只观察一个面并不能完全确定组合图形的具体形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和操作验证,让学生发现只观察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摆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增加一个小正方体”的练习帮助学生从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
想象三个面——体会有些摆法的唯一性
①想象“面”: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仔细观察,你能想象出图形原来的形状吗?有什么特征?
正面
左面
上面
活动要求
独立思考并想象同桌交流后动手验证想象后汇报
(预设)生1:正面2行4列,左面2行2列,上面2行4列。
生2:这个立体图形有两层。第一层前面要放四个,后面要放两个。
生3:它的第二层上只有一个,但位置还需要调整。
②还原“体”:把你的想象摆出来并验证,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表3: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
展示
正面→左面→上面
先根据正面搭建基础图形,接着搭建左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1个小立方体时发现有冲突,第二层的小立方体应该往左面挪。
上面→左面→正面
先摆好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打好基础,再根据左面调整第二层的小立方体,最后正面验证。
想→搭→验
我先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么摆,然后摆好后再验证。
③优化“序”
☆讨论一:通过刚才的想象和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确定一个物体原来的形状。
生2:不管摆的顺序是怎么样的,结果都相同。
☆讨论二:比较几种同学还原的顺序,你觉得先摆哪个面更容易?
(3D软件旋转搭建图形)
(预设)学生1:先摆上面,就像造房子打地基,地基决定大致轮廓。
学生2:一些简单地情况,我们通过想象推理也能解决。
小结:在还原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定。通常先摆出上面会比较容易,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物体原来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方法的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里的三个面能确定图形的具体形状,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终结果的确定性,强化想象,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转向空间想象和分析推理。)
三、想象“体”,沟通立体与平面
1.
搭建“立体”——变式强化图形推理
①想象上面:老师觉得观察物体很有趣,所以我搭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观察是这样,你能确定他的具体形状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②数形推理: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它的正面和左面是怎样的?
③还原视图:通过想象把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表4:学生汇报预设
生:我想象的是高低不平的柱形,从左面看第一个是3格一条,2格一条,1格一条。☆讨论重叠:从正面看1和3是怎样的?
生:我想象的是从左边看,2被3挡住了,所以我只要描述1和3。☆讨论方向:从正面看左边第一列是3,第二列是2,那从左面看呢?(手势表示)
生:从左面看3和2重叠,画出来是31L型,从正面看1和3重叠,画出来是32型。
小结:看来并不一样要知道三个面才能确定图形形状,在只知道一个面的情况下,如果能知道每个面的数量,我们也能推理出这个图形的具体形状。
2.破坏“立体”——逆向打通平面立体
①破坏者游戏:刚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现在老师奖励大家玩一个小游戏。
②去掉1个:去掉1个小立方体,使图形的正面、左面、上面保持不变?
不考虑悬空
考虑悬空(不掉落)
思考:为什么去掉任意一个,正面、左面和上面都不会受到影响?
③去掉2个:能去掉2个吗?
想象
3D验证
√
√
√
√
√
×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不能去掉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两个小立方体,会使其中一个面破坏。
④拓展思考:考虑悬空的情况,最多可以去掉几个小立方体?
⑤质疑:知道从三个面观察的的图形就一定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吗?
四、回顾“想—搭—验—理”,总结观察方法
回顾: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在观察物体上有了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观察-想象-操作-思辨”的过程,从观察1个面不能确定,三个面能确定,到最后一个面也能确定,三个面却不一定能确定,同学们具有无穷的想象推理能力,希望在今后的观察探索中你能用上想象的超能力。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想象—拼搭—验证—思考
正面
1个面
不确定
左面
3个面
确定
上面
设计思考:
打破“常规”,经历多元化观察情境
本课教学内容在走近常规教材素材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观察情境,从开始的“点-线-面-体”的观察、一个面的观察、三个面的观察到带数字的一个面的观察和2×2大正方体的破坏性观察,学生在简单类似的素材中体验多层次的思维体验。打破常规性观察,提高学生模型变式应用能力。
强化“想象”,建立高思维观察模型。
对于四年的的学生来说,好动的天性、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如果在任务研究中过多使用学具辅助,一方面会打乱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因此我设计了三次还原任务和一次破坏任务,每一次任务的难度都在增加,但都能还原出来。减少学生“摆”的活动,增加想象,因为不能动手时,动脑就会成为必然,想象也就会自然发生。在整节课层层递进地观察还原任务中始终强调“想象——拼搭——验证——思考”的还原思维过程,使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巧用“技术”,实现可视化观察思维
想象是大部分孩子的强项,但想象推理却是一部分孩子的弱点,小立方体的还原结果在投影展示的时候往往是思维成果,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孩子对过程的不理解,因此,我准备超大号的10×10演示立方体和3×3的学具立方体,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另外在引入猜想和难点突破中使用3D-CABRI软件将学生的观察思维可视化,为学生验证想象和碰撞交流提供了最佳效果,帮助强化图形想象。
正面
上面
左面
左面
正面
上面面
左面
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