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2)——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的特征(共9小题)
1.(2020?莱芜区)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具有应激性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2.(2020?威海)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需要营养
B.都能运动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D.都能繁殖后代
3.(2020?淄博)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4.(2020?潍坊)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5.(2020?东营)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A B.B C.C D.D
6.(2020?烟台)掌握生物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世界。生物体诸多生命活动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立统一观的是( )
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B.生长与繁殖
C.遗传与变异 D.吸收与排泄
7.(2020?烟台)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诗词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2020?滨州)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9.(2020?临沂)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共4小题)
10.(2020?济宁)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A.A B.B C.C D.D
11.(2020?青岛)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出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是(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2020?德州)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13.(2020?滨州)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共1小题)
14.(2020?菏泽)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
D.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生活在水中
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15.(2020?淄博)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
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
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16.(2020?临沂)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共1小题)
17.(2020?潍坊)“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如图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 。
(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 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 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 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 ( 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如图而言,对 的危害最大。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 。
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3小题)
18.(2020?德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我市的齐河黄河水乡、禹城徒骇河(见如图)、夏津九龙口三处试点建设的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禹城徒骇河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较为丰富,共有植物54科121属194种。湿地以水质净化为主,兼顾景观、生态、科教、休闲功能,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生命活力的生态天堂已经形成。
(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 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 ,归还到环境中,促进了 循环。
(3)水生植物的根还可以 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 ”之称。
(4)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使用价值。
(5)我市已经建立了多个湿地生态公园,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样做就保护了物种的 。
19.(2020?滨州)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蛇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 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草的能量流入到猫头鹰的途径有 条。在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每增加2千焦,最多消耗草 千焦。
(4)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020?聊城)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 。
(2)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 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食物网传递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七.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10小题)
21.(2020?威海)兔吃草,狐狸吃兔。这三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应写成( )
A.草→狐狸→兔 B.草→兔→狐狸 C.兔→草→狐狸 D.狐狸→兔→草
22.(2020?东营)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23.(2020?德州)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 )
A.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 D.鹰属于四级消费者
24.(2020?枣庄)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2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表示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a、b1~b4,c1~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请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 (用代号和箭头表示)。
(2)图1中的A对应图2中的 (填字母)营养级。
(3)图2中b1~b4表示图1中 (填数字)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c4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 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有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填序号)。
25.(2020?淄博)如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含有兔的所有食物链: 。图中的动物能把获取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可以被草利用说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 。
(2)该食物网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3)若该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从总体上看,食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的数量 ,原因是 。
26.(2020?莱芜区)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鹰占第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7.(2020?济宁)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退田还湖,重建了湿地生态。如太白湖湿地,总水面积达到了18000余亩,成为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 实现的。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最高等的消费者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3)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 营养级,如果被捕食者的能量等比例的流向不同捕食者,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4)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
28.(2020?烟台)塞罕坝林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习近平主席说:“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塞罕坝曾经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与山火,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图1是荒原中仅存的一棵落叶松,它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推测影响其形态的生态因素是 。
(2)林场三代建设者用近60年的青春韶华创造了由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0%,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59种、脊椎动物293种、昆虫660种、真菌79种,这充分体现了 的多样性。图2是林区部分生物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松毛虫和蜘蛛是 关系。若青蛙的数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请写出含有山雀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4)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你打算怎样做? 。
29.(2020?青岛)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表Ⅰ~Ⅳ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 (填数字)过程实现的。 (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图中的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3)下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如图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Ⅱ对应的生物为 。该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有 (列举一条)。
类别
土壤
Ⅰ
Ⅱ
Ⅲ
Ⅳ
农药含量
(毫克/100克)
0.0012
0.045
0.024
0.003
0.009
(4)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30.(2020?临沂)原定于10月在中国昆明举办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延期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临沂市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80处,如图一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此生态农场模式图中包含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食物链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该生物的呼吸特点是 。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4)图二中,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填数字,两个答案之间用逗号隔开)。
(5)农作物秸秆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年农田中有大最秸秆需要处理,请结合图一,从生态农业角度分析,提出一条合理的处理措施: 。
(6)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两条即可)。
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共2小题)
31.(2020?莱芜区)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图中甲表示生产者
B.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甲
C.图中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D.图中⑨是指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32.(2020?菏泽)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情况后,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乙中的三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B与C之间的关系是 。
(2)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这是因为,一部分 ,另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中“锄禾日当午”所体现的生物学知识有 。(答出一点即可)
(5)“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人们以景作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九.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共2小题)
33.(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34.(2020?泰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唐代诗人杜甫赞美泰山的诗句。1987年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我市非常重视泰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如图示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1、2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1、2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
(2)植物通过生理过程1把太阳能转化为 ,然后传给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
(3)泰山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繁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我市重视保护泰山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一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35.(2020?济宁)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36.(2020?东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一十一.生态农业(共1小题)
37.(2020?东营)生态养殖小蚯蚓,蠕动绿色大发展。东营市瑶光生态农业公司通过养殖蚯蚓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打造了生态农业的典范,如图为其农业生态系统简图。
(1)蚯蚓俗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 。
(2)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
(4)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 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 症状。
(5)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 。
(6)蚓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7)生活中,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过敏反应。
一十二.生物圈的范围(共1小题)
38.(2020?淄博)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2)——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生物的特征(共9小题)
1.【解答】解: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故选:C。
2.【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生物都需要营养、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都能繁殖后代,而都能运动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会运动。
故选:B。
3.【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传的特性,不符合题意。
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解: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水毛茛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故选:D。
5.【解答】解: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符合题意;
B、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鸟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阶段。“春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繁殖行为中的筑巢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C不符合题意;
D、“新叶催陈叶”,树木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解答】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吸收与排泄都属于对立统一观,而生长与繁殖是并列关系,不属于对立统一观,可见B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家燕在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属于植物的生长,不属于繁殖行为,B符合题意。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藻类植物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属于繁殖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见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故选:B。
9.【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A正确;
B、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蜻蜓点水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C错误;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C。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共4小题)
10.【解答】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竞争关系。错误
D、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春天气温回升,“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错误;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变化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照,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属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说明在寒冷的冬季,墙角只有梅花开放着,其他的植物没有表现出生长的现象,是梅花对寒冷的冬季的适应,这句诗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C。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共1小题)
14.【解答】解:A、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符合题意;
C、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生活在水中,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15.【解答】解: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而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大树蒸腾作用旺盛,使气温降低,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A正确;
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是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五.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共1小题)
17.【解答】解:(1)根瘤菌是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根瘤菌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根瘤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促进和物质的循环。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作物→人,作物→牲畜→人。可见牲畜是第二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要想缓解粮食危机应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通过缩短食物链的方式。因此多食用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越往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越多,人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受到的危害最大。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可减少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5)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应禁止焚烧秸秆,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生产沼气,垃圾发电,秸秆生产酒精等。
故答案为:(1)共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分解者;物质;
(3)二;粮食;
(4)人;不污染环境;
(5)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生产沼气。
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3小题)
18.【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促进了物质循环;
(3)水生植物的根还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4)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5)我市已经建立了多个湿地生态公园,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样做就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生物;
(2)无机物;物质;
(3)吸收;肾;
(4)间接;
(5)多样性。
19.【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
(2)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以兔、鼠、蛇为食,蛇以兔、鼠、青蛙为食,因此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食物链:草→兔→蛇→猫头鹰中,蛇处在第三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中,蛇处在第四营养级。所以,蛇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草的能量流入到猫头鹰的食物链有:草→兔→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共五条。能量传递过程中,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传递给下一级,在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每增加2千焦,最多消耗草为:110×110X=2,X=200(千焦)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5)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捕食和竞争;三、四
(3)5;200
(4)猫头鹰
(5)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0.【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逐一计数,共有9条食物链:①草→兔→猫头鹰,②草→鼠→猫头鹰,③草→鼠→蛇→猫头鹰,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⑤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⑥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⑦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⑧草→兔→狐⑨草→鼠→狐;其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3条: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狐。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狐。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并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狐和猫头鹰传递。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时期内,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加,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食草昆虫和蜘蛛的吃虫的鸟的数量将会增加,导致它们的数量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营养;3;
(3)狐;
(4)狐和猫头鹰;食物链;
(5)减少;自动调节能力
七.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10小题)
21.【解答】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草原上,兔吃草,兔又会被狐狸捕食,因此形成的食物链是草→兔→狐狸。
故选:B。
22.【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树→虫→鸟。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正确。
故选:D。
23.【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农作物是生产者,田鼠、蛇、鹰都是消费者。A错误;
B、食物链上的每一级结构就是一个营养级,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蛇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因此,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题中食物链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C正确;
D、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田鼠是初级消费者,蛇是次级消费者,鹰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C。
24.【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一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C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
(2)A属于消费者,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对应图二中的E营养级;
(3)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图二中b1,一b4表示图一中①③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c5,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分解者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③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消费者;甲→A→B→C;
(2)E;
(3)①③;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③.
25.【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共6条。含有兔的所有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图中的动物能把获取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可以被草利用说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根据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柱动物两大类,食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从总体上看,食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的数量少。
故答案为:(1)6;草→兔→鹰,草→兔→狐; 物质循环
(2)食草昆虫
(3)少;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6.【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营养充足,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多。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草→鼠→蛇→鹰),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3)蘑菇属于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鹰占两个营养级,即第三、四营养级。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
(2)增多;蛇;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不能
(4)5;三、四
27.【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鼠吃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的体内,蛇吃鼠,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从进化的角度看,图中的消费者草鱼、黑鱼属于鱼类;虾和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水鸟属于鸟类;鼠属于哺乳动物,其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鼠,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草鱼→黑鱼;绿色植物→草鱼→水鸟;绿色植物→虾→黑鱼;绿色植物→虾→水鸟;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蝗虫→水鸟;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中,蛇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三、四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原因是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胎生哺乳;
(3)7;三、四;绿色植物→鼠→蛇;
(4)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28.【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由此看来塞罕坝由于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与山火,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图1是荒原中仅存的一棵落叶松,它的树冠像一面旗帜,为了适应环境,一般这种环境风的方向基本就是定向的,影响其形态的生态因素是风。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塞罕坝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59种、脊椎动物293种、昆虫660种、真菌79种,这充分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其中,蜘蛛捕食松毛虫,松毛虫和蜘蛛是捕食关系。若青蛙的数量减少,则以青蛙为食的蛇因缺少食物其数量减少最多。图中含有山雀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落叶松→松毛虫→山鹊→鹰或狗尾草→蝗虫→山鹊→鹰。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材料中的塞罕坝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充分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4)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合理建议是保护森林、湿地、海洋、多植树造林等措施。
故答案为:
(1)自动调节能力;风
(2)物种;捕食;蛇;落叶松→松毛虫→山鹊→鹰或狗尾草→蝗虫→山鹊→鹰
(3)生物影响环境
(4)保护森林、湿地、海洋、多植树造林等措施。
29.【解答】解:(1)图中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⑤表示分解者丙的分解作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②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丙(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图中的动物蝗虫和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食虫鸟和猫头鹰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
因此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由该食物网简图可知:猫头鹰和蛇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食虫鸟,所以还是竞争关系;食虫鸟和蜘蛛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蝗虫,所以还是竞争关系;青蛙和蜘蛛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蝗虫,所以还是竞争关系。可见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3组。
(4)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表中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Ⅲ→Ⅳ→Ⅱ→Ⅰ.则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为:乙→蝗虫→食虫鸟→猫头鹰,则Ⅱ对应的生物为食虫鸟。食虫鸟是鸟类,该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5)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故答案为:(1)②;丙;
(2)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3;
(3)食虫鸟;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4)自动调节;种类。
30.【解答】解:(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7条食物链分别是:杂草→虫→鸡→人;杂草→鸡→人;杂草→猪→人;农作物→虫→鸡→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农作物→猪→人。图二中的食物链:E→D→C→B,与图一中的食物链:杂草→虫→鸡→人相比,可见C指鸡,鸡属于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图二中①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②③④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光合作用,⑥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5)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猪的饲料,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这样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6)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如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故答案为:(1)生物圈
(2)7;鸡;双重呼吸
(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⑤,①②③④⑥
(5)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猪的饲料,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
(6)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
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共2小题)
31.【解答】解:A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图中丙有箭头指向甲,乙也有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分解者;乙指向丙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乙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则丙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因此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AB错误
CD、图中①④⑤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②③表示呼吸作用需要氧气,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和呼吸需要氧,⑧⑨是指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A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B以C为食物,两者又都以A为食,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为生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根的生活也需要呼吸,“锄禾”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草和禾苗争夺阳光和养料,锄禾是为了出去杂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利用生物多样性写诗、作画、观赏等,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故答案为:(1)A;捕食和竞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
(4)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5)直接使用。
九.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共2小题)
33.【解答】解: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不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A错误;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主要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正确;
C、引进一些外来物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当地的生物生存,C错误;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才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B。
34.【解答】解:(1)由图可知,1表示光合作用、2表示呼吸作用,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2)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所以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泰山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氧气、二氧化碳;
(2)化学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
(3)生物种类;生态系统。
一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35.【解答】解: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C。
36.【解答】解: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C错误;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正确。
故选:C。
一十一.生态农业(共1小题)
37.【解答】解:(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但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
(2)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
(3)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4)植物蒸腾作用向上的拉力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蒸腾作用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的现象。
(5)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蚓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7)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是会出现过敏反应。如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故答案为:(1)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
(2)有机物
(3)分解者
(4)蒸腾作用;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5)太阳能
(6)氨基酸
(7)免疫功能过强。
一十二.生物圈的范围(共1小题)
38.【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正确;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正确;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但不是稳定不变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着,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物圈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错误;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