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6张PPT)+4个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6张PPT)+4个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31 21: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积极影响,知 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01
02
0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很大。
1.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材料二: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
3.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2 在农村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哪个地方?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土地等生产资料
所有权
使用权
国家
农户
作物收成
定额
国家集体
剩下部分
农户所有
措施: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今天的小岗村
一.3 作用:①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改革前安徽凤阳小岗村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一.3 作用: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一.3 作用:③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
1950-1952 土地改革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 建立人民公社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启示:
1.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
2.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1.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二、2. 你能看出改革前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吗?
工人
国家
国有企业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管得过多,太死
企业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
增强企业自主权
二、3. 城市经济体制主要内容
改革后
工人
国家
国有企业
按劳分配
给企业“松绑”
企业
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二、4.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1984年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1年全球经营额实现135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6年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自2009年以来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
二、5. 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乡镇企业
3
增强企业活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
改革
不可动摇
改革启示
①改革要勇于创新
②改革要打破阻力
③改革要循序渐进
④改革要不断完善
推动
目标
在路上
城市
农村
课堂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