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 级 语 文 (下) 讲 学 稿
课题: 短文两篇 时间: 2011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了解了学做背景,你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日”、“月”的象征意义,“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和你印象中的一样吗?
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 ) 旸谷( ) 倘使( )
一撮( ) 皓月( ) 姮娥( )
巴金:原名 ,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散文集 ;“文革”后出版了 ,引起巨大反响。
初读课文,写下你的第一印象
(1)、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日”象征了什么?
(2)、文中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格的句子是:
3、“月”在文中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请你摘录文中的有关语句。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二、细读 探究
1、飞蛾扑火、夸父逐日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作者借飞蛾扑火要表达怎样的人生追求?
3、你怎样理解“月的光是死的光”这句话?
4、嫦娥奔月的故事和作者的人生追求有联系吗?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注意这两篇短文在主题表达上的相通性。)
拓展延伸
下面这些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选择其中的一两首尝试分析作者寄予诗中的思想感情?
《精卫》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