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 级 语 文 (下) 讲 学 稿
课题: 雷电颂 时间: 2011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重点)
3、学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学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剧中人物独白,也是散文诗。语言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这是一篇很适合大声朗读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要反复诵读,相信你在诵读中一定能体味到文章的情感及屈原的性格。
另外了解作品背景也是把握本文的前提,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前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诵读吧!
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犀利:
雷霆:
踌躇:
鞭挞:
拖泥带水:
3、请你从生平、代表作品、人生追求等方面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摘录在下面。
屈原 :
郭沫若:
4、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背景怎样?将你搜集的资料辑录在下面。
二、学习 研讨
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将你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2、通过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细读 探究
本文段大量运用修辞格,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2、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的群像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