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讲 学 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第二课讲 学 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0 14: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年 级 语 文 (下) 讲 学 稿
课题: 醉翁亭记 第二课 时间: 2011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法指导:
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这个问题将是我们本节课合作学习的关键。
一、课堂学习 思考 合作
(一)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太守自称“醉翁”的缘由是:
2、文中能够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因的句子是:
3、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4、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5、写春景的句子是:
6、写夏景的句子是:
7、写秋景的句子是:
8、写冬景的句子是:
9、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 个场面,分别是:
10、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11、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12、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
哪句话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
(二)你能否通过以上问题整理概括出太守之乐的原因?
(三)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试比较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二、巩固 练习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宴酣之乐 前人之述备矣
2、[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前者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后文则寄情山水,抒发自己 的情怀。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