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本、《自主学习与测评》、解题册放到桌面上;
2.信息沟通牌平放在桌面上。
课前两分钟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中国的局部抗战;
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
(学习重点)
通过讨论“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使学生
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学习难点)
通过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通
过编排历史剧、史料实证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等核
心素养。
学习目标
知者加速:回顾日本曾发动的侵华事件。
自学指导:
安静阅读课本P86-88,并在课本圈划出问题答案。完成后请翻绿牌示意,有疑问请出示红牌 5分钟
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九一八事变”?此事变有何影响?P86
2、列举日本在东北的暴行?P87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和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各有哪些? P87
4、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及意义?P88
历史回廊
1、东北事起局部战
2、华北危急学生寒
3、西北惊举扭时局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勿忘
国耻
一、东北事起局部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
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
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的《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使其国
内的阶级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
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
红军,无心北顾。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论从史出
蓄谋已久
战略要地
摆脱危机
可乘之机
图
说
历
史
借口
时间
结果
地点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夜间
24小时内
20多座城市失守
仅4个月又18天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东北事起局部战
占领沈阳全城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不抵抗政策
面对日军的不断挑衅,国民党政府是什么态度?
电报中的历史
日军的暴行——东北同胞的亡国奴生活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奴化教育
屠杀无辜东北人民
“七三一部队”
拿活人做试验
满洲
万人坑
1
2
3
4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
组织抗日
义勇军
派杨靖宇等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
马占山——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杨靖宇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开始了
东北事起局部战
东北抗日联军
新疆
外蒙古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热河
察哈尔
西藏
山西
绥远
山东
青海
甘
宁夏
陕西
肃
云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浙江
湖南
湖北
江苏
四川
西康
贵州
安徽
河南
河北
北平
沈阳
长安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海诸岛
东三省
台湾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二、华北危急学生寒
历史,用血与泪凝成了这个日子—— 年12月9日,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北平五六千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高呼“ ”等口号,散发印有“反对 五省自治”的传单。一群爱国青年,用凛然大义与英勇无畏为自己的青春谱曲,用炽热的鲜血为自己的生命着色,向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就是令无数中华儿女为之振奋的 。 ——国旗下讲话片段
1935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华 北
一二·九运动
在“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活动中,我校德育处安排初二年级X班X同学以“铭记一二·九,共铸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
生活中的历史
歌词中的历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进!!!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聂耳创作
三、西北惊举扭时局
镜头一
地点:西安(张学良在杨虎城的办公室)
时间:1936年12月10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旁白: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去攻打红军。12月4
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队到陕北前线
“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
遭到蒋的严厉训斥。
课本剧中的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的
时间、地点、
发动者、目的
镜头二
地点:西安(张学良在蒋介石的住所)
时间:1936年12月11日
人物:张学良、蒋介石、侍卫
旁白1: 张学良来到蒋住所华清池,蒋正在阅读文件
旁白2: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蒋联共抗日的努力失败了。第二天,张学
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逼其抗日,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课本剧中的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的
时间、地点、
发动者、目的
兵谏亭
杨虎城
张学良
讨伐张学良,至蒋于死地。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亲日派何应钦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
武力
和平
亲日派
何应钦
材料一:国际上,苏联想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英美担心亲日派掌权,日本在华势力扩大,因此都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二: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等前往西安,积极营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材料三:中共经过严肃认真的分析,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且在政治军事上积极援助张、杨,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
材料四: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本意是用兵谏逼蒋抗日,因此在事变中,张学良严令不准伤害蒋介石,并绝对保障蒋的安全,事变发生后,多次电邀中共派代表以及国民党的各地实力派到西安协商解决,在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回南京。
材料五:由于日本的不断侵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次之,使得蒋介石在此期间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合作探究: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
国际势力的干涉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的积极营救
中共的调停
张、杨的作用
合作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将关键词写在白板上,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讨论。 3分钟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蒋介石的态度转变
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应邀赴西安谈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的主张
“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
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
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
他们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上应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铭记历史 共铸中国梦
秉承革命先辈遗志
自强不息,扛起青年历史的担当
独树一帜,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课堂小结
日本
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随堂演练
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B
A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B
A
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D
B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C
随堂练习
完成当堂检测1——6题
完成后互批订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