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训练[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训练[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5:0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
1.你能给加点字注上拼音吗?你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翕( )忽 悄怆( ) 坻( ) 参差( )( )披拂
清liè( ) 幽suì( ) huáng( )竹 yí( )然不动
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请写在下面,并注上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鱼可百许头 ( )
斗折蛇行( )( ) 乃记之而去 ( )
犬牙差互( ) 以其境过清 ( )
3.你能说说《小石潭记》的“记”是什么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_____,本文是其代表作_____________中的第四篇。
二、重点解读
认真阅读《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
5.前文中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请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各用两个词来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节选自袁枚《大龙湫》
9.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
10.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11. 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
(以上两题均用原文回答)
12.说说“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7.岳阳楼记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
1.你能给加点字注上拼音吗?你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浩浩汤汤( ) 属( )予作文 谪( )守 岸芷汀( )兰
qiáng( )倾jí( )摧 日星隐yào( ) 淫雨fēifēi( )( )
2.请指出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连月不开( ) 薄暮冥冥( )
长烟一空( ) 把酒临风( )
南极潇湘( ) 春和景明(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记》中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重点解读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问题:
5.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文中借斯人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回答)
6.从描写内容看, “若夫……”一节和“至若……”一节这两段文字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关系;这两段文字写得景情交融,可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_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______。下文中与这两段文字相对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作者当真认为‘微斯人,吾谁与归’,他将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之地,孤芳自赏之境,因为‘斯人’并不存在,‘斯境’也从来不曾属于人类。它也许是佛陀的境界,基督的境界,却永远不会是、永远不该是人的境界”。(引文)课文中“斯人”是怎样的人,你同意引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9.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善于借自然之物歌唱浓厚缠绵的思念之情,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其意境与李白的另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符。
11.“雁引愁心去”,在别的版本里又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醉翁亭记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认真书写一遍;你认为哪些字词容易读错,给它注上拼音。
水声潺潺 饮少辄醉 晦明变化 伛偻提携 颓然其间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泉香酒洌 风霜高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列句中多义词的不同意思吗?
①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
② 太守自谓也( ) 太守谓谁( )
③ 临溪而渔(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
4.为下列各组中“而”的作用选择正确的项:
A.并列     B.承接    C.递进    D.修饰    E.转折
 ①溪深而鱼肥( )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③日出而林霏开( )    ④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⑤临溪而渔( )      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5.根据提示默写文中相应的句子:
 ①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山间四季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解读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列题目:
6.课文第二节中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是什么?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第三节中“伛偻提携”所指代的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相相对应的,《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___”来指代。两者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引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字。“太守醉也”,“醉”有两层含义,你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
[注释] ①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②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诮,嘲讽。《庄子·渔夫》说:“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逾数而迹逾多,走逾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③九奏:好“九韶”,虞舜时的音乐。 ④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观看。《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事。 ⑤轩裳圭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务。 ⑥赐其赅骨: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走:( ) 虽:( ) 于:( )劳:( )
11.“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其得意于五物也”,“五物”指哪五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作于欧阳修六十四岁时,此时他所追求、向往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满井游记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
1.你能给加点字注上拼音吗?你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曝( )沙之鸟 呷( )浪之鳞 以游堕( )事 脱笼之鹄( )
倩女huì( )面 麦田浅liè( ) léi( )而歌者 红装而jiǎn( )
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请写在下面,并注上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冻风时作 ( ) ②局促一室之内( )
③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⑤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⑥柔梢披风 ( )
⑦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 ⑧而此地适与余近( )
3.比喻是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请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再指出本体和喻体。
①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麦田浅鬣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井游记》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他与其兄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_________。
二、重点解读
认真阅读《满井游记》,回答下列问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满井初春之景的特征,请先找出文中与“初春”的“初”相暗合的词,如写柳条用“将”,然后品味作者炼词造句所显示出的匠心与功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写郊外景色,很有特色,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一笔,然后依次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条理十分清晰。
8.找出课文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布席之初,呕者(唱歌的人)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指箫管和歌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指月景)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唱)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宴请宾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韦应物)、白乐天(白居易)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衰落)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属:( ) 已而:( ) 祠:( )既:( )
11.第一节文字写的是斗歌场面,其中比喻歌声嘈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比喻歌声高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评价“一夫登场”演唱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二段,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剑泉、千顷云得天池诸山、文昌阁、平远堂旧址等景点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欲修复平远堂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诗五首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
1.请把你认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注上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背诵这五首诗吗?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 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
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课所选诗歌的作者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你了解他们吗?请在表格内填上相应的内容:
诗歌 作者 朝代 称号 其他诗篇(写诗题)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二、重点解读
5.《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是“绝妙好辞”,此句中“见”能用“望”来替代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常借用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了送别的哪几阶段的雪景?与“送别”的主题有何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词中也运用了“夕阳”这一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五首诗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诗?说说其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
10.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6.小石潭记
1.略
2.向西 大约 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一样 离开,离去 像狗的牙齿一样 因为
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人事、山水、建筑、风俗、书画、杂物等,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4.《柳河东集》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5.“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小石潭的特点:清幽、寂寥 作者的感受:孤凄、悲凉(用词能达意即可,不求统一)
7.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愉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8.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结合,极其逼真地写出了潭中游鱼的形神。对句子的分析切忌空泛。
9.仔细看 ……的原因 沾湿 ……的样子
10.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11.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12.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27.岳阳楼记
1.略
2.放晴 迫近 全 持、执 尽 日光
3.①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黄鹤楼 滕王阁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前人之述备矣 “进”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并列关系 阴和悲 晴和喜 以物喜,以己悲
7.“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8.“斯人”指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第二问略,言之成理即可)
9.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前句好。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提示:可以从意境或手法等方面去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8.醉翁亭记
1.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略
3.① 秀丽 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② 命名 为,是 ③ 靠近 靠近,引申为高踞 ④ 对……感到快乐 快乐
4. ①A  ②B  ③B  ④E  ⑤D  ⑥C
5.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醉能同其乐 
6.水落石出  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7.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 借代
8.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9.乐 一层是指喝醉了;一层是指陶醉了
10.走:跑 虽:即使 于:在 劳:使……劳苦
11.我的家里藏了一万卷书,收集了一千卷金石遗文,还有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我这个老头生活在其间,刚好构成“六一”。
12.书、金石遗文、琴、棋、酒
13.写《醉翁亭记》时是被贬滁州一年之时,但是他能化忧为乐,此时的乐是乐百姓之乐,与民同乐,体现了一位为政者的坦荡胸怀;作《六一居士传》时,欧阳修步入仕途已经整整四十年,宦海沉浮,身心俱疲,此时对他来说辞官归田,摆脱物累世虑,享受琴棋书酒之乐,是人间至乐,体现了一位饱经世事的长者的智慧。(能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29.满井游记
1.略
2.(1)起 (2)拘束 (3)肥沃 (4)在这时 (5)未尝(6)开、分散(7)美好的样子 (8)正好
3.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雪水洗刷过的山峦 倩女洗脸梳发后的面貌 ②麦苗破土而出,短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长。 麦苗 兽毛
4.《袁中郎集笺校》 明 袁宏道 袁宗道 袁中道 公安 公安三袁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若脱笼之鹄
6.始 乍 新 始 柔 浅
7.“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水、山、柳、麦、游人、鱼鸟。
8.“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9.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以及抒发游满井赏春景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做铺垫。
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10.跟随,接着 一会儿 祭祀,祭奠 已经
11.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12.水深岩峭 秀美可人 晚树可观 寂寥空旷(答案不唯一)
13.一方面表露了作者对韦应物和白居易的崇敬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山川竞秀而古迹残存的遗憾心情。
30.诗五首
1——4题略
5.不能,因为“望” 与 “见”有有意与无意之别,无意之“见”才能体现悠然神情,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感情变化是:先抒发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所产生的激愤情绪,但他力图摆脱悲愤愁闷,诗歌的感情最终也由暗色转向明亮,由低沉转向昂扬。
7.可概括出四处:送别前、饯别时、临别时、送别后,以“雪”来贯穿离别的过程,并烘托渲染离别之情。
8.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叔同《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9.言之成理即可。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1.抒发了诗人因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的情怀。全诗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内心的飘泊、孤寂之感。
12. 如最后两句: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 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