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3.金色的鱼钩
同学们,还记得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吗?你读过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说说红军战士长征途中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是怎么面对困难的。透过这些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红军战士过草地时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大草地。
本文讲述的正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草地上,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一踩上去人就陷下去。红军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粮食吃完了就吃野菜,甚至把皮带切成一块块煮了吃。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千米,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青稞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尝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
kē
táng
ěr
liǎn
yǎn
yē
和
稞
搪
饵
敛
噎
奄
搀
chān
瞻
zhān
我会认
huò
锈
xiù
和
(hé)
温和
柔和
(hè)
附和
曲高和寡
多音字
(huò)
和药
和稀泥
(huó)
和面
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接受任务
(2-23)
护送病号
(24-34)壮烈牺牲
课文主要讲了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文中老班长这个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
联系《十六年前的回忆》那篇课文,你觉得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都表现了革命者的高尚品质。
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品味言行,感悟品质
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没有吃过,虽然可以钓鱼吃,但情况并不乐观,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定大家的情绪。“我”不信,悄悄跟着他。
要点:说谎
老班长真的吃过了吗?想一想老班长为什么这么做。“我”听了老班长的话,有什么反应?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是对老班长的动作描写。让战士们吃鱼,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令人感动、让人心疼。“我”替老班长感到难受。
要点:吃鱼骨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看到这一幕后有什么反应?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
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
这是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真诚、感人,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要点:坦白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读了老班长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我”又有什么反应?
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喝下鱼汤,用命令的语气提出要求,语气虽然强硬,但非常感人。“我”被老班长的行为感动,流下了眼泪。
要点:命令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读了老班长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战士们会有什么反应?
老班长直到牺牲也没有喝鱼汤,临终之际仍不忘嘱托战士走出草地去,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的任务,我被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感动。战士们万分悲痛,被老班长的行为彻底感动了。
要点:牺牲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
再次浏览课文,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
老班长忠于革命,我是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的。
老班长舍己为人,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的。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我们吃的,让我们维持生命走出了草地,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
“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本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主旨归纳
金色的鱼钩
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
刻画外貌,称呼由来
发展
弯针钓鱼,从不吃鱼
发现真相,掩饰、说服
服从命令,含泪喝汤
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1
2-23
24-34
一、选词填空
闪烁
闪耀
闪烁
闪动
1.在这个鱼钩上,(
)着灿烂的光芒!
2.太阳升起来了,
(
)着夺目的光辉。
挽留
挽救
营救
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
)。
2.要(
)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闪耀
挽留
挽救
二、反义词
脆弱(
)
粗糙(
)
收敛(
)
低沉(
)
浪费(
)
坚强
光滑
放纵
节约
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