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高一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1.由原文第③④段可知,流水意象蕴含了“无限……处境”并不是受儒、释、道合流的影响而产生的。)(3分)
2.C
(“正反对比论证”错,文中并没有进行正反对比论证。)(3分)
3.D
(“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错,结合第⑤段“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分析可知,只有消极意义。故选D。)(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C.
(“每年都吸引了”说法错误,原文是“在英特尔冠名赞助之后……参赛学生人数也不断扩大到全球的数百万名中学生”。)
(3分)
5.B
.(“创新人才强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理解错误,原文是“创新人才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仅不是并列的,而且要求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是对各类人才的共同要求”。)(3分)
6.①确立适合人才创新力发展的教育理念。②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③加强中学和高校密切合作,搭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平台。④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同时为创新人才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C.(A项,“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表述错误。原句说“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项
,“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没有此意。D项,“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述错误。原文中对黑袄汉子的语言描写不突出,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故选C。)(3分)
8.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或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每点2分,共6分)
9.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的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读性。(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根据句末标志词和句意关系来断句)(3分)
11.B(“季弟”指最小的弟弟,未必是排行第四)(3分)
12.A(根据原文,皇帝看到白居易的诗讽喻时弊而召他担任的是翰林学士,此后第二年白居易才担任左拾遗)(3分)
13.(1)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自觉地迎到门口并以礼相待道:“我以为有真正文才的人已经彻底断绝了,(现在总算)又得到了你。”(“迎门”“礼遇”“斯文”“遂”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固”“一”“齐”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十五六岁时,带着自己写的一些文稿,前去拜访著作郎顾况。顾况善做诗文,可性情浮躁浅薄,后辈的文章没有让他满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后,不自觉地迎到门口并以礼相待道:“我以为有才华的人已经彻底断绝了,却又得到了你。”贞元十四年,白居易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被授盩厔县尉。白居易写的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上的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不时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白居易被召入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官拜左拾遗。皇上想给河东王锷加授平章事,白居易进谏说:“王锷剥削百姓的财产,用来换取圣上的恩泽,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成百上千字,说的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元和五年,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曾参军。元和十年七月,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又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白居易酌情内调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在夷陵停留,当时幼弟白行简随行。这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次年,任知制诰,加授朝散大夫,这才开始穿上绯衣。长庆元年穆宗亲自考试应举的考生,白居易与贾餗、陈岵同为考策官。朝廷内只要是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白居易请求离京任职,被授杭州刺史。任期满后,白居易被授太子左庶子。宝历年间,又出京任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召他回朝官拜秘书监。九月,皇上召白居易与僧人、道士在御前讲学。白居易说理深奥,谈锋锐不可挡,言辞清晰畅快如泉涌,皇上简直要怀疑他事先拟了讲稿,深为叹服。白居易当初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就为生民百姓谋利益。谁料夙愿未偿,却流离转徙江湖,几乎要死在蛮荒烟瘴之地。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再介意官位升降,只以写诗抒发情怀为乐事。大和年间以后,凡是所任的官职,从未任满期限,都称病辞去。会昌年间,以刑部尚书身份退休。与香山僧人结成香火社,坐着轿子来来往往,穿着白衣,挂着鸠杖。大中元年去世,时年七十六岁。白居易曾抄写了他的诗文集,送到江州东西二林寺、洛阳香山圣善寺等处。白居易没有儿子,让他的侄孙继承,临终遗嘱不要归葬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遵遗嘱将他安葬在了那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A(辛弃疾的退隐山林和陶渊明不一样,陶是主动选择欣然归田,辛则是受到排挤被迫退隐,事出无奈,聊堪排遣)(3分)
15.①词中的菊花故意避开热闹的重阳节,要在西风霜降后才开放,表现出不趋时俗、傲霜凌寒的品格;②作者以花自况,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③表现了自己蔑视来自官场的排挤打击,挫而愈坚的傲然风骨和豪迈气度。(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6.(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而世之奇伟
常在于险远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C。(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语境说的是老舍的幽默自成一家,所以选用“独树一帜”。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登峰造极:登上峰顶,达到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语境说的是老舍《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到达完美的地步,用他自己的话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所以选用“炉火纯青”。?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不符文意。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著作。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语境说的是老舍的《正红旗下》只是写了个开头就没有继续写下去,所以选用“束之高阁”。?故选:C。)(3分)
18.
D.(前文有“他的确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说的是“‘喜剧式’幽默”,后文说“一旦渗入小说,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张力”,由此可以推出散文幽默是成功的。故选D。)(3分)
19.
B.(A、C项语序不当,“一部”应该在“可成为杰作”之前;D项搭配不当,不符语意,“奉献”给的是“中国小说史”,不是“中国小说史”奉献经典。只有B项修改到位。)(3分)
20.参考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②“同仁”改为“同学”;③“忝列”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改为“敬赠”。(每处1分,共5分)
21.
(1)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流
(2)安详的老年,缓慢从容的河水从阔大平缓的海口河床中注入,像一篇厚重的散文。
(3)这样的人生才会升腾出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每处2分,共6分,符合要求即可。)
四、写作(60分)
22.参考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要求:(1)文体鲜明,具备记叙文的要素。(2)要有叙与悟的“碰撞”,叙要清楚,悟要扣叙。(3)选材要突出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和时代精神。
PAGE钦州市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高语文
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务必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墨水水性笔或钢笔答题.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城(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寰无效
考试结柬后只交答题卡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疊,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勹,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
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
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如
胡补安在《中华全囯风俗志》中记述安徴:“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
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
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②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卞性冋
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盂子·尽心上》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③而老子《道德经》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俞
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国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④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毎毎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
迸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⑤流水无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
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
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水
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
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责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
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釵事文学
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
生。而《壮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
高一语文第I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