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萎”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曲”,通过观察比较,学写“操、叠”等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感受作者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
3.通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变化以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了解准确形象的表达与作者观察之间的联系,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4.通过阅读资料袋,了解观察日记的两种记录形式,选择一种方式学写观家日记,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能找到并体会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聚。
教学准备:课件、爬山虎脚的图片、爬山虎生长过程的视频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唤醒经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它叫——(爬山虎)。谁来说说你对爬山虎的了解或爬山虎给你的印象。(生自由说。)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专门为小朋友写了一篇观察作文,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一)出示三组生词
第一组:叶柄、嫩茎(强调茎的读音,一声)借助图片明确哪里是嫩茎、哪里是叶柄?
第二三组:出示分别描写叶子和脚的词语。分类积累词语。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操、叠”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三个相同部件。)
2.那三个相同部件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上部件略大,下两个部件略小,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3.借助色块,思考写好这两个字从结构上还要注意什么问题。“操”左窄右宽;“叠”上窄下宽。
4.师示范书写,生练习书写,进行星级评价。
三、思考交流,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评:这位同学非常会读书,概括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帮我们梳理了整篇文章的结构。
板块二、品词析句,落实要素。
一、细读第三段,学习“连续观察”
(一)同学们,如果你见过爬山虎爬满墙的样子,你会发现爬山虎最惹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叶子。那作者观察叶子,有什么发现?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请你读读。
1.谁来说说,叶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a:你关注到了颜色的变化。
预设b:是啊,怎么长得这么井然有序,让人看得这么舒服呢?来,你把那种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读出来。
预设c:你真会说感受。一个“漾”字用得真妙,写出了满墙的爬山虎被风吹起时,轻微震荡的样子,就像水的波纹一样。真美啊!来,你来读一读。
2.引导:同学们看,作者这一段写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叶子的变化,有——(变红)刚长出的叶子,有——(变红)不几天略长大点的叶子,有——(变红)完全长大的叶子,作者为什么能把不同生长时期的叶子的变化写的这么清楚啊?
是啊,如果没有作者的连续观察,我们还真注意不到到它们的美呢!
3.配音乐一起美美地读。
二、细读第三段,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表达。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爬山虎的脚。
(一)研讨“准确形象的表达”第一层: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脚的图片,(出示简笔画的图片)你多读几遍这段话,你能根据文字所描述的信息,选择一幅最符合文字描述的图片吗?
(二)研讨“准确形象的表达”第二层:
引:老师画爬山虎的简笔画,你会把脚贴在哪个位置?(学生上黑板贴图并说明依据)
??小结:同学们看,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作者就写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能让读者根据文字,原模原样地画出来,而且还把爬山虎的脚想象成蜗牛的触角,这就是准确形象的语言。(板书:准确形象)????
(三)?通过图文互照,借助朗读感受作者准确形象的表达。
三、细读第五段,学习“细致的观察”
1.引导学生圈出攀爬过程中的动词(触、变、巴、拉、贴)
2.自读感受“触、巴、拉、贴”的不同力度。
3.重点感受“巴”的用词准确。对比阅读:如果换成?“挨”“抓”好不好?为什么?
4.借助图片,尝试背诵。出示四幅图片,学生根据老师关键词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爬的过程。
5.那没触着墙的脚——(生接: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脚——(生接:细丝和小原片逐渐变成灰色。)
6.思考:通过文字我们看到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以及脚后来发生的变化,这都是作者观察的功劳啊!因为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呀?(连续细致)
7.播放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视频。(播放视频)
小结:
同学们,纤弱的爬山虎就是在脚的帮助下,带着它的叶子、嫩茎,一脚一脚地爬上高强,爬上屋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美的一幅画。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叶圣陶先生对事物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
板块三:尝试观察,学做观察记录
一、链接“资料袋”,认识观察记录。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会写观察日记。老师送你一个小锦囊——就是边观察边记录。(出示资料袋两种记录方法)
2.“图文结合法”,按照时间顺序,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记下来。
3.“做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分几个方面,将观察对象的变化记录下来。
二、观察实践,学写观察记录。
你更喜欢哪一种记录方法呢?选择一种,
开始你的观察之旅吧。写记录时,注意与前边的记录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
三、布置作业。
请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植物,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有了它们的帮助,你也能写出一篇准确生动地观察日记。
?(共28张PPT)
叶柄
嫩茎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
均匀、重叠、空隙、漾起
蜗牛、枯萎、牢固、弯曲
检查预习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蜗牛
枯萎
牢固
弯曲
叶柄
嫩茎
指导书写
上部件写大、下部件写小、三部件写紧凑
左窄右宽
上窄下宽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刚长出来的叶子
叶子长大
长大了的叶子
连续观察
不几天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
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
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准确形象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zh
á
o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zh
á
o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挨
抓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细致观察
连续细致
准确形象
观察
语言
学写观察记录
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植物,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