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垛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2月学情检测高一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甸垛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2月学情检测高一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10 15:26:10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CDD 6-10、CBCBC 11-15、CBDCB
16-20、ABDBC 21-25、BBCDB 26-30、ABBDA
二、判断题题
B A B B B B B B B B
三、综合题
41、(1)岩浆
(2)C 水汽输送 ④
(3)大气圈 岩石圈
(4)向斜 断层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5)丙 丙
42.
(1)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 丁 (3)水汽输送 (4)流水侵蚀 (5)A
43、(1)夏 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东亚地区正吹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赤道低气压带偏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40度之间(言之有理即可)。
(2)东南(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多雨)甸垛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2月学情检测
高一地理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全卷共43小题。
2.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和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
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飞机从地缝中、倒塌的楼宇中穿梭而过,汽车在喷发的火山“流弹”中飞驰,主人公刚刚跑过的地面轰然塌陷……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
C.可能冲击地球磁场和大气,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等
D.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2.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是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伦敦奥组委7月27日宣布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当地时间)开幕。据此完成3~4题。
3.伦敦奥运会开幕时莫斯科(东3区)的观众应在何时观看开幕盛况? ( )
A.7月27日17时12分 B.7月28日17时12分
C.7月27日23时12分 D.7月28日23时12分
4.英国北海渔场的形成与 有关 ( )
A.沿岸寒流 B.沿岸暖流 C.上升流 D.寒、暖流交汇
5.图1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读图2,完成6-7题。
6.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图3中的序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2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3,回答8~9题。
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3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10.图4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11.一般情况下,图4中地貌形成的地区,正确的是( )
A.甲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B.乙位于内陆地区
C.丙位于干旱地区 D.丁位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12.大气层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日冕层
读图5,完成13-14题。
13.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6,完成15—17题。
15.若此图表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则可能出现锋面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若此图表示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且甲、乙为近地面,则气压最高的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7.若此图表示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某人外出度假疗养,他站在海边的悬崖上,感到背后有一双大手要把他推向海里,吓出了一身冷汗”。图7中所示原理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9.读图8,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信风带的是( )
读图9,完成20~21题。
20.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1.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22.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海水运动的影响
如图10所示,乙市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时间为1月6日6时,甲天气系统正以30千米/小时向乙市移动。甲乙之间的距离约为720千米。据此完成23~24题。
23.甲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24.关于乙市的天气预报,不太可信的是( )
A.1月6日,乙市的天气晴好,适于户外活动
B.1月7日,乙市天气开始转阴,有雨雪并伴随较大的风,外出的人们要注意防寒和安全。
C.预计1月8日,雨过天晴,但气温将明显下降,出行的人们要多穿点衣服
D.预计1月9日,雨过天晴,但气温将有所上升,适合人们郊游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11),完成25-26题。
2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看,它属于( )
A.北半球,低气压    B.北半球,高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6.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长江流域,则当地的天气为( )
A.伏旱   B.梅雨  C.出现   D.沙尘暴
27.根据所学地理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沧海桑田”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水滴石穿”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2,“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9.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30.图9中,能够正确表示某海域洋流分布的是(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
A.甲为南半球寒流 B.乙为北半球暖流
C.丙为南半球寒流 D.丁为北半球寒流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31、在地貌上,背斜一定发育成山岭,向斜一定发育成谷地。
32.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的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33、地转偏向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5.季风环流都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
36.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
37.“人工消云减雨”措施体现了人类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38.洋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39.影响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40.2009年8月8日在台湾南部登陆的“莫拉克”台风是一种特殊的反气旋。
第Ⅱ卷(综合题 共3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用黑水笔写在答题纸的规定范围内。
41.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 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 __________岩。
⑵ 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其中②表示的环节是 。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 (数字)。
⑶ 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 、 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4)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 ,而乙处则属于 ,其中甲处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5) 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处进行钻井,有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或天然气,如果该地区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甲、乙、丙三处中应选择 地。
42.读图16和图17,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 (甲、乙、丙、丁)处;
(3)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
(4)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5)图17为图16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 地。
43.图18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依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节,说出判断依据
。(答一点即可)
(2)M地此时吹 风。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
(3)图19为四个地区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其中表示N地的是   ,请描述其气候特征 。
高一地理答案纸
三、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30分。
41.(11分)(每空1分)
⑴ 岩。
⑵ ( ) ________ 。 (数字)。
⑶ ______、 ______ 。
(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地。
42.(11分)。
(1)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 (甲、乙)处;(2分)
(3) _______ 。(2分)
(4) (2分) 。
(5) ____地。(2分)
43.(8分)
(1)   季节,说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3分)
(2) 风。     __________ 。(2分)
(3)   , 。(3分)



图1
图3
图4
图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②①
③①
④①
甲①
乙①
丙①
丁①
图6












  
图7
图8
高气压
图9 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6 水循环示意图
图17



A


B



图18
图19
PAGE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