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复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1 12: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熟练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②体验并描述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③图示并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④理解想象呼吸的本质和意义,能用公式表达出来。*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资料分析及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空气质量与呼吸的关系,自觉维护空气环境。
教学重 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 点
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
学情分 析
学生对呼吸是非常熟悉的,但很少关注自己的呼吸,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反而了解得不够深入。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疑问,恰恰是教学中的资源。本节主要讲述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资料分析及对比认识,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准 备
课件,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个性学习
学习目标建议一: 出示图片,填写呼吸系统的组成。
完成以下问题(写出关键词)
1.呼吸道有什么作用?其中有哪些结构处理空气?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吸气和呼气过程。
3.肺有哪些特点适于气体交换?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
4.进入血液的氧最终被运到哪里?如何利用?
5.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什么?
6.呼吸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同层展示
三、小组合作1、小组同层展示交流:展示的同时,重点质疑。
2、异质帮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师生探究
根据学生的展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及其原理,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五、小结:整理本章知识结构。
小结: 学科知识
构建与板书设计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组成:
2、呼吸道的功能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三、空气质量与健康
反思与
重建
一、课堂检测题:
1、肺泡位于( )
A.气管周围 B.支气管的末端 C.肺的底部 D.毛细血管的末端
2、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3、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投入水中,看其是否下沉,如果下沉则为产前死亡,其理由是( )
A、婴儿肺的质量大
B、产前婴儿肺充血
C、死婴肺泡充满痰液
D、死婴在母体内未吸入空气,肺呈实体状态
7.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经过几层细跑(??A )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8.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D?)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B ?)。
?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10.如图表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据图回答问题。
(1)当膈肌由A状态向B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_____动作。判断的依据是膈的顶部_____,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此时膈肌处于______状态,肺的容积_______,肺内气压____,结果______ 。
(2)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肋间肌_____,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