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精练:文言文阅读
【原题重现】
萧?,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为奉元人。?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不凡。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倚其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不研究。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孛术鲁翀,字子翚,尝从其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者。”于是?以女妻之。?尝出,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欲加害,诡言“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去。
世祖分藩在秦,辟?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以疾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省宪大臣即其家具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舍,?方汲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也,使饮其马,即应之不拒,及冠带迎宾,从史见?,有惧色,?殊不为意。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以病力请去职。俄除集贤学士、国子祭酒,依前右谕德,疾作,固辞而归。卒年七十八,赐谥贞敏。
?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而指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据,关辅之士,翕然宗之,称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B.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C.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D.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藩,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
B.提举,官职名,宋代设立,主管特种事务,元朝沿用“提举”名称,如儒学提举。
C.东宫,位于皇宫东部的宫殿,也用以称呼居住于此的人,本文指居住东宫的妃嫔。
D.小学,在古代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文中《小学》指朱熹编纂的道德教育教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专心读书,涉猎广泛。萧?常常倚在榻上,玩味吟诵不停,他所读之书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律历、算术等诸多方面。
B.萧?德行深厚,名声远播。萧?德高望重,连强盗也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乡亲遇到强盗,谎称自己是萧先生,得以免遭盗贼的伤害。
C.萧?深得赏识,淡泊官场。世祖征召他与杨恭懿、韩择到秦邸任侍从官,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任命他为太子右谕德,也没有赴任。
D.萧?著述宏富,堪称宗师。他所写的文章,语言浅近而旨意深远,他的很多著作流行于世,关辅一带的士人一致奉他为一代宗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
(2)及冠带迎宾,从史见?,有惧色,?殊不为意。
14.萧?把女儿嫁给孛术鲁翀的原因是什么?
?【调色板解析】
萧?,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做官)秦中,遂为奉元人。?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优秀杰出)不凡。稍(刚刚)出为(出任)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辞职),读书南山者三十年(13)。制一革衣(皮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就)倚其榻,玩诵不少(稍微)置(放弃),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没有)不研究。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孛术鲁翀,字子翚,尝从其游,其学益(更加)宏(宏博)以肆(奔放)。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匹敌)者(14)。”于是?以女妻之(做他的妻子)。?尝出,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那个)妇后得所遗(丢失)钗,愧谢还(10)。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强盗),欲加害,诡(诈,说假话)言“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释放)去。
世祖分藩在秦,辟(征召)?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以疾辞(推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省宪大臣即(在)其家具(准备)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到)?舍,?方(正)汲水(打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也,使饮其马,即(就)应之不拒(拒绝),及(等到)冠带(穿戴整齐)迎宾,从史见?,有惧色,?殊不为意(不介意)(13)。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抱病)至京师,入觐东宫(12C),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不久)以(因为)病力请去职。俄(不久)除(授予官职)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依前右谕德,疾作,固(坚决)辞而归。卒年七十八,赐谥贞敏。
?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语言浅显)而指远(旨意深远),一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为本,濂(指北宋儒学文派,周敦颐文派)、洛(程颐、程颢文派)、考亭(朱熹文派)为据,关辅之士,翕然(一致的样子)宗之(以他为宗师),称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B.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C.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D.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答案解析】A(“道旁”是“失金钗”的地点,应该断在前面,排除BC;“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其妇”是“得所遗钗”的主语,应该断在后面,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藩,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
B.提举,官职名,宋代设立,主管特种事务,元朝沿用“提举”名称,如儒学提举。
C.东宫,位于皇宫东部的宫殿,也用以称呼居住于此的人,本文指居住东宫的妃嫔。
D.小学,在古代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文中《小学》指朱熹编纂的道德教育教材。
【答案解析】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再结合文本“东宫”与“妃嫔”无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专心读书,涉猎广泛。萧?常常倚在榻上,玩味吟诵不停,他所读之书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律历、算术等诸多方面。
B.萧?德行深厚,名声远播。萧?德高望重,连强盗也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乡亲遇到强盗,谎称自己是萧先生,得以免遭盗贼的伤害。
C.萧?深得赏识,淡泊官场。世祖征召他与杨恭懿、韩择到秦邸任侍从官,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任命他为太子右谕德,也没有赴任。
D.萧?著述宏富,堪称宗师。他所写的文章,语言浅近而旨意深远,他的很多著作流行于世,关辅一带的士人一致奉他为一代宗师。
【答案解析】C(“也没有赴任”理解有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
(2)及冠带迎宾,从史见?,有惧色,?殊不为意。
【答案解析】(1)刚成年出任府史,与上级官员言语不合,他就辞职,在南山读书达三十年。
(稍:才,刚刚;引退:辞职(于)南山:在南山,介词结构后置。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等到他穿戴整齐出去迎接宾客时,从史见到萧?后,露出害怕的神情,萧?毫不介意。
(及:等到;冠带:名词作动词,穿戴整齐;不为意:不介意。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萧?把女儿嫁给孛术鲁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孛术鲁翀的学问宏博广大,(2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夸赞其学问和文章无人能比,(1分)所以萧?把女儿嫁给他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