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0: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文言文二则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弈(
)
两小儿辩斗(
)
鸿鹄(
)
沧(
)沧凉凉
盘孟(
)
援弓缴(
)
为(
)是其智弗若与(
)
二、选字组词。
[辩

辨]
争(
)
(
)认
(
)子
[援

暖]
温(
)
(
)助
(
)慢
[惧

飓]
恐(
)
(
)风
(
)全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孔子不能决也。(
)
A.决定
B.决心
C.判断
2.思援弓而射之。
A.支援
B.引,拉
C.拿着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除掉,剪掉
B.差别
C.离
四、文言文中“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择正确的意思。
①指弈秋的教导。
②代指天鹅。
③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结构助词,的。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一人虽听之。(
)
3.通国之善弈者也。(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五、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孰/为汝/多知乎?
D.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六、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
)
2.孰为汝多知乎?(
)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七、先解释句中的加点字词,再翻译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
探汤:
句意:
2.孰为汝多知乎?
为:
汝:
句意::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
》。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儿就不同时间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展开辩论:一儿从
角度出发,认为“
”;一儿从
角度出发,认为“
”。因观察的角度不同,故两小儿得出的结论不同,我们不禁为两小儿的

点赞,不禁为孔子承认这个问题“不能决”的
的态度点赞。
九、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唯弈秋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通国:
诲:
俱:
其:
3.联系课文,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学弈》选自《
》,采用
的方法,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时的不同表现。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人的学习态
度:一个

;一个

。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两人的学习结果的:“
”。
5文中的句子“
”使我们领悟到
的道理。
十、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売。”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在……做官。③坐:因为,由于。
1.解释短文中的加点字。
啖:
短:
用自已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形成鲜明的对比。
4.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从以上言论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

dòu

cāng

zhuó
wèi

二、辩








三、1.C
2.B
3.C
四、1.③
2.①
3.④
4.②
五、C
六、1.比喻
2.反问
3.设问
七、1.寒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同“谓”,说。
你。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八、列子·汤问
视觉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触觉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
实事求是
九、1.善弈者也
专心致志
之为听
2.全国。
教导。
一起。
他的,指后一个人。
3.(1)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2)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4孟子?告子上
对比
示例: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一心二用
心在不焉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十、1.吃。
无知
2.菱角生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孔子不能决也
4.提示:从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这方面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