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中2020ー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4.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枯竭 B.国际原油减产 C.楼市泡沫破灭 D.环境质量恶化
5.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意义有( )
①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②再利用矿区的大量废弃土地
③提高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④保障稳定向国际市场投放畜产品作用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
7.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8.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双抢”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产区“抢收早稻稻谷,抢插晚稻秧苗”的传统农事活动,通常是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抢收时因田中储水,给收割、脱粒、晒谷造成很大不便,劳动强度极大。今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双抢”给人的劳碌印象渐渐淡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双抢”农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洪水威胁 B.利用夏季光热 C.减轻病虫危害 D.保持土壤肥力
10.抢收早稻时田中储水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深耕 B.消暑降温 C.利于抢收 D.利于抢种
11.土地流转使长江中下游稻作区( )
A.耕地面积扩大 B.复种指数提高 C.粮食价格上涨 D.劳动效率提升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1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 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③区域供给不平衡 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A.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 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
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 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17.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 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金门岛地处厦门湾,距厦门市约10公里,岛屿面积151.65平方千米,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2018年8月5号福建省晋江市向金门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并将供水工程陆地部分的开放式名渠改为地下管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致使金门岛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原因的是
A.储水条件差 B.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 D.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少
19.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的原因可能是
A.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的影响 B.减少蒸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C.减少水体下渗 D.便于渠水自流
江西省崇义县2003-2007年间,在短短29千米的乐洞河上建起了10座小水电站。2016年11月3O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小水电的关键词已不再是“鼓励”而是“控制”,随后乐洞河上的部分小水电站也被拆除。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崇义县当年大力发展小水电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电是清洁能源 ②发电量比较稳定
③梯级开发条件好 ④促进库区城市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从鼓励到严控,从大建到大拆”,小水电开发拐点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小水电不再是清洁能源 B.小水电的经济效益较差
C.我国电能出现严重过剩 D.重视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22.下列地区最可能被国家列入小水电拆除计划的是()
A.山西北部 B.新疆南部
C.江苏北部 D.安徽南部
2399665196850
读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乙表示四川盆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与甲、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24.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242252590805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③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
A.干旱、洪涝、水土流失
B.风沙、水土流失、盐碱化
C.干旱、洪涝、盐碱化
D.干旱、风沙、水土流失
26.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B.①③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
D.④地区的单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7.②地区的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丰富的光热资源 ②肥沃的土壤 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水域、草地、农田 D.农田、草地、水域
29.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C.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30.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湟水谷地地形水系图。
材料二: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其夜间降水量大,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如西宁≥0.1毫米年降水量的54%、≥5毫米年降水量的68%、≥15毫米年降水量的73%都是在夜间发生的。
材料三:大樱桃属于薔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具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商标认证。近几年大樱桃在乐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产中经常出现死树现象,给果农带来了较大损失。
分析湟水谷地多夜雨的原因,并说明该地夜雨率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指出湟水谷地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提出防治措施(4分)
(3)专家建议应在乐都扩大大樱桃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5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 5 200 米以上;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 4 500 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 2 800 米迅速降至 155 米,形成世界罕见的大峡谷。规划中的川藏铁路自成都到拉萨,需穿越横断山区。是西藏地区与川渝、华中、华东等地客货运输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296291051435
材料二 川藏铁路示意图。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3分)
(2)1998 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水能富矿”和“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4分)
(3)试分析川藏铁路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4分)
(4)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 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l)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4分)
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自然条件。(4分)
(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4分)
南昌十中2020ー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5BDBCA 6-10AABBD 11-15DBDAC
16-20CBABC 21-25DDCDC 26-30BCDCA
二、综合题
(13分)
(1)原因:位于河谷,空气中水汽充足;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形成高密度冷空气,冷空气沿坡面下沉至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形成降雨。(2分)
有利影响:该地夜间降雨给作物和牧草提供了充足水分;白天降水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2分)
(2)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干旱,春季;冻害,夜间;涝灾,夏季。(灾害任答两种)(2分)
干旱:合理开采地下水;引水灌溉;采用滴灌等科学灌溉方式。冻害:培育良种,提高抗寒能力等。涝灾:挖排水沟等。(任答一种措施,其他描述合理酌情给分)(2分)
赞同(1分)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大樱桃的种植;成熟时间晚,错时上市,经济效益高;品牌获得国家认可,国家政策支持; 种植大樱桃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
(任答四点)(4分)
不赞同(1分)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距离市场远,果实难以保鲜,降低市场竞争力;当地种植技术落后;灾害频发,常出现死树现象; 当地降水少,易造成水资源短缺,从而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任答四点)(4分)
(15分)
(1)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3分)
(2)“水能富矿”的理由: 河流流经西藏雪域,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通道,降水丰富, 有充足的水源,因而河流水量大;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河水侵蚀下切形成巨大的落差,因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2分)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2分)
(3)①地形崎岖,起伏大;②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③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④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⑤ 冻土广布;⑥生态环境脆弱。(任答4点)(4分)
(4)①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形成联系南亚地区的通道,完善路网;②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③带动 沿线的经济发展;④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⑤利于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经济交往和合作;⑥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⑧有利于国防安全。(任答4点)(4分)
(12分)
(1)①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②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③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④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4分)
(2)①河西走廊的南侧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②河西走廊的北侧为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补给困难,且通行困难;③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④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4分)
(3)①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②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③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④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