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3: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高 三 年 级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2021.1
150 150
本试卷共 分,考试时间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题。
材料一:
史前与夏代的考古与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直接关联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例如,黄
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在今陕西黄陵县,根据史书记载,历代都到这里祭祀黄
1937
帝,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国共两党于清明节共
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祭文,这一活动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起全国1
民众奋起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考古领域,黄河流域考古发现已经构筑了 万年以
来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没有大的缺环,黄帝时代的文化遗存位列其中。
商周至明清考古与今天各类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都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
精神的功能。当我们在学习和诠释甲骨文记载的历史时,可以深刻体会中华先民的伟
大,感悟语言和文字世代相袭是中华文明流传最广泛、最深厚、最基础的文化基因。当我
们面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又一定可以品味“六王毕,四海一”的豪迈进程。端详汉代瓦
当“长乐未央”的文字,注视乾陵无字碑,再漫步于明清帝陵,心中定会感慨万千。这些收
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能够让我们触摸
1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和感受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从而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了它们,也就续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
文脉。毫无疑问,各地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各地历史文化内涵的解析,都离不开
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对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
窟等遗址来说是如此,对其他各类考古遗址和遗存来说亦是如此。考古学不仅要把五千
多年的文明内涵说清楚,也要解决好中华文明根系问题,探寻“不断裂文明”的起源和发
展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今日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
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一方面要以加强能力建
设为着力点,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对考古遗存的讲解和知识传授,引
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丰富
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材料二:
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不是指某一种特色,而是指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综合特色。从
学科的角度而言,世界上存在着人类学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考古学两大体系,前者注重
研究“文化”,后者注重探索“历史”。这两种不同的考古学学科体系适应不同的国情,例
如,英美考古学以人类学的考古学为主流,这同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美国的移民国家历史
与国情息息相关。 5000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 多年的文明史,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历史传说。
历史学与考古学需要融合发展,决定了中国特色考古学学科体系是历史学的考古学,这
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人类的一切过往都是历史,因而历史学的考古学包括史前
时期、原史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对应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就是史前考古、夏
商周考古、秦汉至明清考古,科技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则与各阶段的考古紧密结合。研
究考古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构建中华民族史,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研究中国
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解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从学术体系角度看,中国考古学有以下四大特色。第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为认识论指导中国考古学研究。这对于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考古理论和精神文
化考古理论作用尤为重大。比如,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以分析出
史前长江流域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基础建立的以神权为主、王权和军权为辅的政治体制,
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而黄河中游地区以自然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建立的以王权和军权
为主、神权为辅的政治体制,带有集权性。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
明化模式。第二,历史考古学方法论。考古学、文献史学、人类学三股资料整合拧成的证
据链绳,所有的指向性趋于同一个史实,充分体现出融合发展,创新出新的方法论。其
2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中,考古学包括科技考古,文献史学包括传世文献、地下出土文献、神话传说等,人类学资
料包括民族志、方言、方志、民俗、民间传说等。第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考古学
既不是国际主义的考古学,也不是西方学者误认为的纯粹民族主义的考古学,而是以“民
族的即是世界的”辩证法,正确处理中国考古学中本土与世界的关系。第四,考古与文化
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考古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
民精神文化需要,奠定考古解读源头基础。
(摘编自何驽《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1.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1
黄河流域考古发现成果显著,构筑了 万年以来非常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黄帝
时代的文化遗存位列其中。
B.
甲骨文、兵马俑、汉代瓦当、明清帝陵,这些史前至明清时期的文物,让我们触摸、感
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
C.
人类学的考古学注重研究“文化”,历史学的考古学注重探索“历史”,后者才是真正
的考古学学科体系。
D.
中国的考古学,符合中国国情,属于历史学的考古学,包括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
秦汉至明清考古。
2.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举行祭祀黄帝活动有助于唤起华夏儿女同心聚力
的民族情感。
B.
史前与夏代的考古与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直接关联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比明清时
期的考古工作重要。
C.
从政治体制来看,史前长江流域带有民主性,黄河中游地区则带有集权性,这是由
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D.
如果要研究泰山石敢当的有关问题,我们可以将考古学、文献史学、人类学三股资
料整合成一条证据链绳。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考古学特色的一项是( )( 分)
A. 1928
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次发掘殷墟,目的是寻找殷商王朝信史的关键证据
——甲骨。
B. 1974
年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陶俑来代替人殉葬,说明秦代丧葬文化发生了变
化。
C. 2014
年,张骞墓被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证据。
D. 2019
年何鸿燊先生捐赠的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这一遭受劫难的文物是英法联军
侵华并毁灭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见证。3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4. 4
请结合材料二,简述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分)
5. 6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分)
( ) Ⅱ( 4 16 )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小题, 分
6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题。
石 碑 无 声
安 谅
① 4
井冈山云遮雾绕,细雨绵绵。我们从茨坪镇红军南路出发,沿山路逶迤而下,约
400
公里,到了半山腰地势较低、海拔 多米的一个平坦洼地,这就是五井中“小井”了。

云雾缭绕之中,群山环抱之间,满目峰峦叠嶂。有溪水淙淙流过,令这一片天地更
显秀美。蓦地,就见到前方一栋古色古香的楼房,坐北朝南,全木结构,质朴得如同普通
山民的居屋,但又有一股庄重的特质,令人肃然起敬。
③ 1928
那是 年的秋天,红四军在三湾整编之后,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战斗频繁而激
烈,伤病员自然也增多。为此,毛泽东决定在小井建造一座医院,经过红四军党代会审议
通过后,就开始了兴建工作。红军官兵纷纷倾囊相助,他们的钱款是自己的零用钱,还有
从每天菜金结余中分得的微薄的部分。费用不够,大家都投身建设工作,就地取材,短短
900
两个月的时间,把一个大约 平方米,上下共两层的楼房迅速建成了。这就是红军第
一家医院,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医院。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潮湿、条件十分艰
苦的地方,成百上千的红军伤病员在此疗伤。

有一张年轻人的相片,挂在屋内的墙壁上,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影像虽
然略显模糊,但相片的年轻人抿着嘴唇,目光坚定,英气逼人。他是毛泽东极为赏识的红
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叫张子清。他作战英勇,有才有识。在一次战斗中,脚踝中了弹,由
于医疗条件差,子弹没能及时取出,伤口发生了严重的溃烂,他不得不住进了红军医院。
但当时缺医少药,特别是消炎用的药水。医生用竹镊取夹他骨肉深处的子弹,没有一点
麻药,他紧咬着牙,浑身衣裤都湿透了,但他不吭一声。最终,子弹还是未能取出,伤口仍
如刀割一样的痛。有战友来探望,给了他一小包食盐。他舍不得用,把食盐包珍藏在自
己的枕头底下。在伤口痛得实在难以忍受时,他才用手去摸一摸盐包,手指象征地再轻
抚一下伤口。他知道食盐太宝贵了,他不想自己就这样用掉。

果然不久,有重伤员被送进了医院,手术时急需食盐消毒。张子清二话没说,就从
枕头底下掏出了这包食盐,坚决地塞进了医生的手里。

后来,张子清的伤口大面积感染,最终危及生命。那一年他还不到而立之年。面
对他安详的面容,被抢救过来的重伤员哭了,医生护士们哭了,红军战士们都哭了……而
此刻,面对他年轻英俊的面容,我们在新中国长大的这些人,怎能不心有触动呢?他为了
信仰,早早地献出了生命!人和人,究竟怎么比?人的生命,究竟又用什么来衡量?
⑦ 20
步子沉重,心更沉重,站在这不足 平米的墓地前,我又一次经受了心灵的震撼。
4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80 130
这墓地 多年前还是一片稻田,这里面竟埋葬了 多位红军战士的忠魂,虽然,遗骨并
130 18
不完全, 多位战士,也只有 人留有名姓。大多数人,无名,甚至无骨,永远长眠在这
14
片红土地上。其中有一位只有 岁!
⑧ 1929 1 29
事发于 年 月 日。在黄洋界战斗中失败的敌军,买通一位当地游民,由他
作向导,偷偷绕过哨口,直奔小井进行突袭。红军医院的重伤员和医护人员手无寸铁,仍
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伤员们被驱赶到了这片稻田里,敌军烧了医
院,对伤员们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让他们说出红军的去向。寒风凛冽刺骨,敌军的蹂躏
也无所不用其极,但红军战士昂首挺胸,像一尊尊不倒的铜像,怒视着敌人。敌军气急败
坏,竟然架起了机枪,向他们拼命扫射。鲜血染红了小溪,染红了大地,映红了树木,也映
红了天空。

讲解员娓娓讲述着,哽咽着,晶莹的泪水在脸上流淌。我们的热泪也从眼眶溢出,
滚落在双颊。我想起了来小井之前读到的一首当地歌谣:“要吃辣椒不怕辣,我当红军不4
怕杀,茅草过火不断根,春风一吹万万千。”想起了仅仅两年多时间,在井冈山牺牲的 万
多位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还有那位令人可敬可亲的母亲——曾志,她最早就在红军医
院工作。她一生历经磨难,但从未失去过对党的忠诚。她说:“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
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临终前,她还再三叮嘱:“我的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
下,没用的火化……”她的坟墓就在小井红军医院附近的山坳上,她是魂归小井呀!

我们站在墓前,向先烈们充满崇敬地行了三鞠躬,又缓缓走近墓地,虔诚地献上了
一束洁白的花。
?
苍松挺立,烈士无名,石碑无声。
?
小井是多么安宁和平静。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脏在怦怦跳动。从山涧里蜿蜒奔泻
的小溪,仿佛在述说着什么,是的,它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
?
阳光乍现,云雾正在散去,雄伟奇峻的井冈山愈显峥嵘……
(有删改)
6. (3 )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坐北朝南、全木结构的红军医院,外观上,看起来虽然与普通的民居一样质朴,但其
内在气质却庄重,令人肃然起敬。
B.
红军第一家医院的快速建成,体现了红军官兵甘于奉献、不畏艰苦的精神,也体现
了军民团结、官兵平等的红军风尚。
C.
张子清作战勇敢,有才有识,舍己为人。他身负重伤,疼痛难忍,仍然将战友给他的
一小包食盐留给了更需要的战友。
D.
“苍松挺立,烈士无名,石碑无声”抒写出“我”的强烈感受,表达了对烈士们为了信
仰不惧牺牲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5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7. (3 )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井冈山的云雾,这样写既衬托出井冈山的雄伟奇峻,也
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B.
文章在叙写张子清的故事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特别是细节描
写,将其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C.
文章借助语言描写,表达了可敬可亲的母亲——曾志对党的忠诚,彰显了她坚守初
心、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高贵人格。
D.
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转换顺序,将“我”在小井的所见、所闻、所想、
所感组织在一起,脉络清晰。
8. ⑥ (4 )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分
9. ⑧ (6 )
文章第 段插入“讲解员”的讲述,有何作用?请简析。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5 2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
10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 题。
郑居中,字达夫。崇宁中,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妃从
蕃邸进,家世微,亦倚居中为重,由是连进擢。明年,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
··
知枢密院。改资政学士。蔡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
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
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居中
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力
··
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后进知院事。四年,
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时京总治三省,益变
乱法度。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
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
··
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连封崇、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
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
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
··
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
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
不拜。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
(《宋史 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6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10.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 / / / / /
陛下建学校兴礼 乐以藻饰太平 置居养 安济院 以周拯穷困 何所逆天 而致威谴乎
B. / / / / / /
陛下建学校 兴礼乐以藻饰太平 置居养 安济院 以周拯穷困 何所逆天 而致威谴乎
C. / / / / / /
陛下建学校 兴礼乐 以藻饰太平 置居养 安济院 以周拯穷困 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D. / / / / / /
陛下建学校 兴礼乐 以藻饰太平 置居养 安济院以周拯 穷困何所 逆天而致威谴乎
11.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藩邸,古代藩王之第宅,也指诸侯的宅第。如,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
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
B.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如《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
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C.
服除,守丧期满而脱去丧服。如,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
宗室财用。”
D.
和戎,指和亲,是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结亲交好的政策。如杜甫《投赠哥舒开
府》:“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12.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郑居中善于攀援,精于借势。他自称是郑贵妃的堂兄,郑贵妃则因家世低微借重郑
居中,在贵妃提携下,郑居中仕途顺利,职务接连擢升。
B.
郑居中洞悉政局,揣摩圣意。他在蔡京被罢相之后,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成功
游说皇帝,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并再次执政。
C.
郑居中敬畏规则,遵守纲纪。他执政期间,恪守法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淹
滞不升的官员,朝野士大夫多认为国家有希望达到大治局面。
D.
郑居中反对轻启战端,主张坚守盟约。当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之时,
他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并严词质问蔡京,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13.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⑴ 4
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 分)
⑵ 4
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分)
14. 3
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对郑居中的评价与态度。( 分)
( ) ( 2 9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小题,分
15 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 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7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 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释: 山矾,别名郑花、芸香、七里香、春桂,花小洁白玲珑,香气袭人;人们采摘郑花不借用矾石把
服装染黄,黄庭坚认为名字太俗改为山矾。
15. (3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
诗的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花,化静为动,把水仙花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B.
诗的颔联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出花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使人为之愁绝。
C.
诗中用水仙花的清香洁白来自况,表达了诗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品质。
D.
诗中前两联重在描写,后两联融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前后意境、笔调不同。
16.
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的这首七言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请
(6 )
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格高而力壮”的理解。 分
1 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小题,分)
17.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分)
1
()贾谊《过秦论》(上)中“ , ”两句,形象写出了秦始皇在统
一六国后,派遣得力手下把守要塞,盘问过往行人,来防备百姓起兵造反的情形。
2
()杜甫《客至》中“ , ”两句,用平白朴实的家常话语描写了
主人热情待客、频频劝酒的欢快情景,让读者体悟到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
3
()周邦彦《苏幕遮》中“ , ”两句用生动传神的笔触,把小鸟
欢快的鸣叫、灵动的神态描写得细腻、逼真,也为潮湿闷热的梅雨清晨带来一抹凉
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20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题。( 分)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走,在田
野上( ),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
好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
里去采莲子。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
样的辛苦在( )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两种名称有不
同的意义:荷花是( )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 ),
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
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8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
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18. 3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
A.
闲逛 维护 宜于 辛酸
B.
信步 维护 易于 辛酸
C.
信步 维持 宜于 心酸
D.
闲逛 维持 易于 心酸
19. (4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分
20.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多数人不知道一朵莲蓬里的莲子,是多少血汗的
灌溉;也不知道夏日里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4 )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分
21. 4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分)

商业的本质是共赢, 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
② ③ ④ ⑤
的实现。 倘若只有商业利益没有用户权益, 无异竭泽而渔。 对于广告而言, 无
⑥ ⑦ ⑧
论是宣传商品还是推荐服务, 抑或是传递资讯, 想把流量兑换为财富, 不仅要合乎
⑨ ⑩
法律, 更要契合普遍共识、守公序良俗。 把内置广告做成人人闹心的“牛皮癣”,显然
不是上策。
1
()语句: 修改为 ;
2
()语句: 修改为 ;
3
()语句: 修改为 ;
4
()语句: 修改为 。
22. 45 5
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 个字。( 分)
12 17 12 17
新华社北京 月 日消息, 月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
23
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历经 天,嫦娥五号闯
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
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嫦娥五
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
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如此表示。
9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四、写作(60分)
23. 6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分)
1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
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
地方。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① ② ③ 800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

字; 不得抄袭、套作。
10 10
高三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页)
高 三 年 级 考 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Ⅰ( 5 19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小题, 分)
1.D A B
( 项中“非常完整”错,原文是“没有大的缺环”; 项中“史前至明清”错,甲骨文不属
C
于史前文明; 项中“后者才是真正的考古学学科体系”错,于原文矛盾,两者均为考古
学学科体系)
2.B B
( 项中“比明清时期的考古工作重要”于原文无据)
3.D
(不涉及考古学,无从谈起中国考古学特色)
4.① 2
中国考古学研究对象: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分)

中国考古学研究意义:探索和构建中华民族史,解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
2
因。( 分)
5.① ②
文章首先论述考古与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价值; 然后论述保护考古遗迹和历

史文物的必要性和考古学的历史使命; 最后论述要发挥考古学的育人作用。(三项,
2 6
每项 分,共 分)Ⅱ( 4 16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小题, 分)
6.B
(未体现“军民团结”)
7.D
(转换顺序应为“时空”)
8.① 1 ②
两个反问的使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分) 人和人比,要比精神、信仰;
1 ③ 2
( 分) 人的生命价值高低要由其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分)
9.① 2 ②
从讲解员的视角讲述,让所叙之事更加客观、真实;( 分) 这一历史事实,再现了当
2 ③
年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分) 使文章的选材做到
2
了点面结合,突出了红军的群体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5 2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
10.C
11.D
(“魏韩已和戎”中为“弃战言和”,并非“和亲”)
12.B B
( 项,“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错,由原文“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
知之”可知,其游说皇帝的原因是知晓皇帝内心所想;且“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
谋等人”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京再得政,居中之助为多”)
13.⑴
郑居中怀疑蔡京不提拔自己,于是怨恨他,就和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落实关键词
4
语“乃”“比”“间”及“不己援”句式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分)

燕山被平定后,皇帝要进升他为太保,郑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不能接受
1 3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4
任命。(落实关键词语“进”“陈”“拜”及“燕山平”句式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分)
14.① ②
对郑居中评价客观公允,有褒有贬; 文本中对郑居中与蔡京、郑贵妃的关系评述
③ 1
暗含贬义; 对郑居中的在宋金之战中的“主和”及其个性操守赞赏不已。(每项 分,
3
共 分)
( ) ( 2 9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小题,分
15.C
(诗中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16.① ②
“山矾是弟梅是兄”句把水仙花男性化了,大谈“兄弟”,可谓粗犷,富有阳刚之气;
诗的最后,写诗人出门后对着横在面前的大江大笑,意境浩瀚壮阔,一扫前面的缠绵
3 6
缱绻。这些都体现了此诗“格高而力壮”的特点。(每项 分,共 分)
1 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小题,分)
17. 1 /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 /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3 /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 1 6 )
每句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A
19.①
“毫无愧色”“欣悦”都是用来描写人的情态和心理的词,这里用以描写莲花,赋予莲

花以人的情感; 突出强调莲花在尽情绽放之后的自信、坦荡与欢愉,与上文的莲花
2 4
“又大又美”的外在美相呼应。(每项 分,共 分)
20.① ②
原句连用两个反问,语气强烈; 使用数量词,在对比中强调农民的收获来自于他
2 4
们更多的付出。(每项 分,共 分)
21. 1 ①
()语句: 修改为: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或
)
删除“的实现”
2 ③
()语句: 修改为:无异于竭泽而渔
3 ⑦ (
()语句: 修改为:想把流量转化为财富 或将“兑换”改为“转化”)
4 ⑨
()语句: 修改为:更要守公序良俗、契合普遍共识(或颠倒“契合普遍共识,守公序
良俗”的语序) 1 4 )
(修改正确一处给 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共 分
22.① 2 ②
嫦娥五号完成任务成功返回( 分); 这次太空之旅意义非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
1 3
奠基之作。(每项 分,共 分)
四、写作(60分)
23. 2020
(略)。参考 年山东新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文言参考译文】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崇宁年间,担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初,郑居中自称是
贵妃的堂兄弟,贵妃从藩王官邸进入后宫,她家世地位卑微低贱,也依靠郑居中来增加自
己的分量,从此郑居中连连被提拔。第二年,郑居中升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
郑居中任同知枢密院。后改任资政殿学士。蔡京因为星象有变而被罢相,赵挺之担任宰
相,与刘逵谋划全部改变蔡京所制定的政令。不久,宋徽宗非常后悔更换宰相的做法,在
2 3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朝臣中没有人明白皇帝的心意。郑居中明白这一点,就入宫求见宋徽宗说:“陛下兴建学
校,大兴礼乐,来藻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来救济穷困百姓,哪里违逆天意而导致天
谴呢?”宋徽宗彻底醒悟。皇帝心中又偏向蔡京。蔡京再次得以执政,郑居中的帮助很
多。郑居中要求得到厚报,蔡京对他说枢密是执掌兵权的重要机关,与三省机关不同,不
妨用人唯亲。经臣正把持朝政,竭力诋毁前说,蔡京的话没有起作用。郑居中怀疑蔡京
不提拔自己,于是怨恨他,就和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后来又提升为知枢密院事。四年,
蔡京又被罢免。郑居中自认为一定会成为宰相,皇帝觉察出来,没有重用他。政和年间,
郑居中再次担任知枢密院事。当时蔡京总管三省政事,越发乱为改变法令制度。郑居中
常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不久授任郑居中为少保、太宰,让他暗中监
察蔡京。郑居中执政坚守纲纪格令,阻止侥幸小人的进用,提拔长期得不到重用的官员,
士大夫一致认为大治有望。郑居中母亲去世守丧(未满三年),不久皇帝下诏起用他并官
复原职。一年之后,郑居中加官少傅,请求守满丧期并得到准许。守丧期满后,郑居中以
威武军节度使身份兼任佑神观使。接连被封为崇、宿、燕三国公。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
约定夹攻契丹,恢复燕云领土,蔡京、童贯主持这件事。郑居中竭力陈述不可以这样做,
:
对蔡京说“您是国家的大臣,是国家的元老,不能够遵守宋金两国的盟约,总是制造事端,
:
实在不是好计策。”蔡京说“皇上讨厌每年拿出五十万岁币给金国,所以才这样。”郑居中
:
说“您难道不考虑汉代和亲政策与出兵打仗的费用相比哪一个更多吗?让百万百姓肝脑
!
涂地,实在是你造成的啊 ”因此这个意见渐渐停下来。那以后金人多次进攻契丹,契丹一
:
天天陷入困境,王黼、童贯又建议发兵,郑居中又说“不应该幸灾乐祸而妄动干戈,等待契
丹自行灭亡就可以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燕山被平定后,皇帝要进升他为太保,郑
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不能接受任命。有一天上朝,突然患病就回到住处,几天
后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被追赠太师、华原郡王,谥号为“文正”。
3 3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