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
(2020·广东广州市·中考真题)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个人应按有关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有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内。完成下面小题。
1.清洗干净的塑料饮料瓶应该投进(
)
A.B.C.D.
2.《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施行目的是(
)
①控制污染②保护环境③增加就业④节约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
读我国2000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柱状图及消费增速变化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
)
A.煤炭为主
B.石油为主
C.天然气为主
D.水能为主
4.关于2000至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增速先上升后下降
B.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C.消费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D.消费总量持续减少
5.(2020·海南中考真题)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下列行为与“禁塑令”相符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B.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
D.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
(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
材料: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于美国。读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中国耕地总面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在东部平原地区集中发展畜牧业
B.在南方地区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
C.在东部河湖密布的地方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生产
D.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筑用地
(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9.关于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
C.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
10.(2020·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题)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
②草地
③水田
④旱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草地
④林地
D.①草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水田
(2020·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
耕地是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下图示意世界四国近30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1800年以前,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巴西
B.美国
C.印度
D.中国
12.1950年以后,世界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A.巴西
B.美国
C.印度
D.中国
13.(2020·山东日照市·中考真题)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14.(2020·贵州六盘水市·中考真题)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15.(2020·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地区(
)
A.人口分布不均
B.地形差异较大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16.(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开采地下水
17.(2020·山东德州市·中考真题)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示意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中线水质最好
②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③该工程东线、中线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④中线沿途经过了四川盆地、泰岭和华北平原⑤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20·贵州遵义市·中考真题)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是(
)
A.夏秋少、冬春多、年际变化小
B.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夏秋少、冬春多、年际变化大
D.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小
19.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稀土资源
D.土地资源
20.符合“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的开发方式有(
)
A.陡坡开荒增粮
B.大力发展工业
C.变林地为草地,发展畜牧业
D.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综合题
21.(2020·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真题)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为_________一线。
(2)北方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
(3)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坡度较大的山坡种植农作物,雨水将疏松的表层土壤冲走而造成的_______现象;在易遭受风沙侵袭的地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所导致的________现象,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还出现了________和土地污染等现象。
(4)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土地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我国始终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2.(2020·湖南益阳市·中考真题)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长江沿岸湖北、湖南两省,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材料二:因疫情影响,自北京时间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被按暂停键76天后,武汉于4月8日零时重启对外交通。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抗疫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材料三:“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武汉气候资料图”。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地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____,该分水岭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长江中游河段,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有______。
(3)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___;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
(4)疫情发生时,武汉的气候特征是___;疫情发生后,广州援鄂医疗队毅然“逆行”乘坐____(高铁)到达武汉。
(5)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定秉承___、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3.(2020·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①和⑤代表的径流带分别是_____带和_____带。
(2)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_____水库引水,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天津。
(3)南水北调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
(2020·广东广州市·中考真题)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个人应按有关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有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内。完成下面小题。
1.清洗干净的塑料饮料瓶应该投进(
)
A.B.C.D.
2.《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施行目的是(
)
①控制污染②保护环境③增加就业④节约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1.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清洗干净的塑料饮料瓶应该投进可回收垃圾箱。故选A。
2.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旨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故选C。
(2020·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
读我国2000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柱状图及消费增速变化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
)
A.煤炭为主
B.石油为主
C.天然气为主
D.水能为主
4.关于2000至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增速先上升后下降
B.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C.消费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D.消费总量持续减少
【答案】3.A
4.A
【解析】3.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读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消费比重最大,其次是石油。故选A。
4.读图中折线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始终大于0,说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消费增速折线是先上升后下降。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5.(2020·海南中考真题)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下列行为与“禁塑令”相符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B.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
D.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
【答案】D
【解析】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不符合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的“禁塑令”,而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符合海南省的“禁塑令”,D对,ABC错。故选D。
(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
材料: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于美国。读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中国耕地总面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在东部平原地区集中发展畜牧业
B.在南方地区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
C.在东部河湖密布的地方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生产
D.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筑用地
【答案】6.C
7.B
【解析】6.中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中国耕地总面积(丙)少于美国(甲)。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故选C。
7.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东部平原地区集中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在南方地区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故B正确;在东部河湖密布的地方应退耕还湖,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故C错误;我国耕地面积较小,要保护耕地,尽量减少建筑对耕地的占用,故D错误。故选:B。
(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9.关于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
C.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
【答案】8.A
9.D
【解析】8.读图可知,土地利用类型Ⅱ在内蒙古有大面积的分布,应为牧草地。甲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地,且牧草地分布也较多,结合选项应为新疆(新),土地利用Ⅰ应为耕地。故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对应新疆,耕地、草地。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9.结合地理事实可知,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黔)耕地比重大,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因此甲是新疆。新疆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不符合题意;乡村聚落中常见平顶房,B不符合题意;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C不符合题意;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D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0·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题)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
②草地
③水田
④旱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草地
④林地
D.①草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水田
【答案】B
【解析】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以耕地为主,由于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②旱地为主,南方地区①为水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山区;我国的草地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故选B。
(2020·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
耕地是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下图示意世界四国近30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1800年以前,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巴西
B.美国
C.印度
D.中国
12.1950年以后,世界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A.巴西
B.美国
C.印度
D.中国
【答案】11.D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1800年之前,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1800年之后,美国成为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故答案选D。
12.读图可知,1950年以后,至2000年,巴西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是40/102km2;
中国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是20/102km2;
印度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是25/102km2;
美国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是-5/102km2;所以1950年以后,世界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巴西;故答案选A。
13.(2020·山东日照市·中考真题)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答案】A
【解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答案为A。
14.(2020·贵州六盘水市·中考真题)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答案】D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说法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故B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东南,故C说法错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南北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故D说法正确。故选D。
15.(2020·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地区(
)
A.人口分布不均
B.地形差异较大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答案】D
【解析】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不丰富,为了缓解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D对,ABC错。故选D。
16.(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开采地下水
【答案】B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开采地下水不是解决水资源季节不均的有效措施。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7.(2020·山东德州市·中考真题)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示意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中线水质最好
②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③该工程东线、中线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④中线沿途经过了四川盆地、泰岭和华北平原⑤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关于南水北调的叙述,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西线水质最好;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该工程东线、中线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中线沿途经过了汉江谷地、泰岭和华北平原;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故选B。
(2020·贵州遵义市·中考真题)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是(
)
A.夏秋少、冬春多、年际变化小
B.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夏秋少、冬春多、年际变化大
D.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小
19.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稀土资源
D.土地资源
20.符合“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的开发方式有(
)
A.陡坡开荒增粮
B.大力发展工业
C.变林地为草地,发展畜牧业
D.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答案】18.B
19.C
20.D
【解析】18.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呈现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依据题意。故选B。
19.依据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类别,分析可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稀土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依据题意。故选:C。
20.“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涉及生态环境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陡坡开荒增粮、变林地为草地,容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题意。故选D。
二、综合题
21.(2020·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真题)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为_________一线。
(2)北方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
(3)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坡度较大的山坡种植农作物,雨水将疏松的表层土壤冲走而造成的_______现象;在易遭受风沙侵袭的地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所导致的________现象,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还出现了________和土地污染等现象。
(4)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土地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我国始终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耕地
秦岭—淮河
林地
林业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乱占耕地
可再生
耕地
【详解】
(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主要以耕地为主,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
(2)北方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例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林地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适合发展林业。
(3)本题考查土地利用不当出现的环境问题。如果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开垦种植农作物,雨水将疏松的表层土壤冲走而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在易遭受风沙侵袭的地方,如果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将导致土地荒漠化。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会出现城市建设乱占耕地、以及土地污染的现象。
(4)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你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2.(2020·湖南益阳市·中考真题)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长江沿岸湖北、湖南两省,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材料二:因疫情影响,自北京时间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被按暂停键76天后,武汉于4月8日零时重启对外交通。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抗疫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材料三:“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武汉气候资料图”。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地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____,该分水岭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长江中游河段,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有______。
(3)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___;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
(4)疫情发生时,武汉的气候特征是___;疫情发生后,广州援鄂医疗队毅然“逆行”乘坐____(高铁)到达武汉。
(5)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定秉承___、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答案】青藏高原
秦岭
裁弯取直、退耕还湖
跨流域调水
南高北低
温和少雨
武广
和平共处
【详解】
(1)长江、黄河共同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是秦岭,该山脉同时也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长江中游河段特别弯曲,且填湖造田严重,造成了该地区洪水泛滥;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有退耕还湖,疏通河道等。
(3)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南水北调的中线沿线地区是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
(4)武汉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发生疫情时,是武汉的冬季,此时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少雨;从广州到武汉乘坐的是武广高铁到达武汉。
(5)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之一,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秉承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3.(2020·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①和⑤代表的径流带分别是_____带和_____带。
(2)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_____水库引水,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天津。
(3)南水北调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丰水
缺水
丹江口
北京
空间
【详解】
(1)我国的径流带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度带、少水带、缺水带;依据位置,左图中①为丰水带,⑤为缺水带。
(2)由图示信息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空间分布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