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作者简介:
常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过盱眙(xūyí地名,现江苏)小官。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诵读诗歌
听读 听字音、听节奏
你知道怎么读吗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
曲 径 通 幽 处,禅 房 花 木 深。
山 光 悦 鸟 性,潭 影 空 人 心。
万 籁 此 俱 寂,但 余 钟 磬 音。
/ / / /
/ / / /
/ / / /
/ / / /
韵脚
▲ ▲ ▲ ▲
2/1/2
2/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的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美丽的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的潭影澄净了人心。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
禅房、花木、山水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身临其境 感悟诗意
清 晨 入 古 寺
初 日 照 高 林
首联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诗歌赏析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颔联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
颈联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万 籁 此 俱 寂
但 余 钟 磬 音
尾联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表达了作者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1、本诗描写了什么析的景致,表现了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2、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问题: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公认为千古名句,说说你理解。
这两句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和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6、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7、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
清幽/幽美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
12、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本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诗中写环境极美极静,体现诗人内心旨趣的两句是: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欢悦
本诗通过写 ,
运用 表现手法,创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作者 。
中心:
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
以静显静,以动衬静
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
2、诗中写环境幽静(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写美丽的山水使人心灵愈加沉静的句子是___,____。
4、表达诗人追求清净隐逸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
5、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___,____。
6、诗中表现了中华文化对曲折美的追求的诗句是:___,
____。
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