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7: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预习检测:
提问:“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提问: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
鲁迅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杂文: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的特点:
迅速及时 生动形象 寓理深刻 篇幅短小
写法灵活 诙谐幽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写作背景
字音
自诩 xǔ 磕头 kē
残羹冷炙 gēng zhì 冠冕miǎn
吝啬 lìn sè 脑髓suǐ
女婿 xù 孱头càn
蹩进 biē 国粹cuì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无缘无故:
博而不精:
自 诩: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孱 头:
残羹冷炙:
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自己夸耀。诩,夸耀。
懦弱无能的人。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广博而不精深。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假如要你根据这个题目提出一些有关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你会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什么是“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拿来”?)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怎样“拿来”?)
这三个问题,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彻底弄清楚的重要问题。
拿来主义
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五分钟再读课文,整理思路: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6段)分析批判“送去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7-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原则和方法,批判在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研习第一部分(1--4):

“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第1段: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卖国媚外
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思考
作者列举的事例是如何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作者列举的事例是如何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古董展览:“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绘画展览:?“几张古画和新画”,讽刺可送去的东西少之可怜;?“捧”和“挂”极写“送去”时的媚态;?“大师”和“发扬国光”,是引用更是讽刺,反语,讽刺国民党政府自欺欺人,媚外求荣的行为可笑至极。
梅博士出国:“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卖国媚外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当时卖国媚外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讽刺。
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彩。
反语手法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丰富 大度---------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充分揭露统治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嘴脸。
第3段: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尼采例子的作用)
答:尼采自诩太阳,“送去主义”者说中国地下的煤足够全世界用几百年,都是自夸。结果都可悲:尼采发了疯,中国的子孙后代只好磕头贺喜。这一类比论证,形象地揭示送去的危害。一味奉行“送去主义”势必使中国国势日衰,文化贫乏,贻害子孙,最终沦为殖民地。
◎第四段“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
“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深受其害
第5段
该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小结上文,第二句领起下文。
第6、7段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1)?“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没有选择;而“拿来”是主动获取,自主选择;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辨别
——有选择
一、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和“自己来拿”各强调什么?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独立思考 心到
鉴别精华与糟粕 眼到
独立自主地选择 手到
特点
实质
利弊
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 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哪些主义?
只送不拿(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不送不拿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否定
第8段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它,文章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论证)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孱头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废物
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全盘吸收的投降主义者
第9段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姨 太 太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 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 散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喻文化糟粕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比喻说理: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思考?
第10段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总结:“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
“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包括外来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主义”——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第10段: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使用
存放
毁灭
鱼 翅
鸦 片
姨 太 太
烟枪烟灯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喻文化精华
鸦 片
烟枪烟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本文的论证艺术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来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因 为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
扩展练习
1.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2.“拿来主义”的思想,含义深远,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