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 人物形象的作用-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时 人物形象的作用-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8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4: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八课时
2021届一轮复习
小说复习
1.《赵一曼女士》: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赵一曼女士形象的?
正面描写:
语言:①“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②遗书
神态: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侧面描写:
环境:①小兴安岭:钟声、歌声;②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他人:韩勇义、董宪勋、大野泰治等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小步舞》:莫泊桑以“细节描写”著称,请你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①景物细节: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②肖像细节: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
③动作细节: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④语言细节:“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小说形象的作用
小说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对内容的丰富作用。
小说形象的作用
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形象特点)
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对主题发展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
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问方式
(1)“主要人物的作用”设问方式①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②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③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设问方式
(2)“次要人物的作用”设问方式
①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为什么?
③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设问方式
(3)“物象的作用”设问方式
①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主要人物作用型
考查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作用”“用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捡烂纸的老头》)(2)(201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走眼》)
次要人物作用型
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次要人物”“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玻璃》)
(2)(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
物象作用型
考查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2)(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鞋》)
(3)(2013·全国卷Ⅰ)“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设问方式
答题方向
2.从三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答题方向
3.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答题方向
3.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答题方向
4.从三方面准确把握物象作用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和主旨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或点明社会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进而深化文章主旨。
提醒
“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作用
首先,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自己。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我”有四重作用: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作为“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②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高考设问方式
题型标志
设问示例
人物
“作用”“用意”
(2016年全国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真题示例
(2016年全国卷《玻璃》)
1.情节
作者以“玻璃”为线索,主要叙述了王有福和“我”在对待因撞碎玻璃而受伤是否要状告酒店一事。小说写“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在见面过程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于是劝他前往法院上告酒店,而王有福则坚决反对。故事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展开的。
2.环境
在社会从农业转型到工业或者商业的过程中,王有福这样的人吃过亏,受过骗,在外面打工,境况一般,自己儿子的“娘病了”,不能回家给娘治病,只是托“我”转交钱。相比之下,商业社会已经慢慢浸入了“我”的思想,“我”已经慢慢脱离了农村的壳,开始了城市人的生活。
3.形象
这篇小说中的王有福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他见了晚辈,也要鞠躬。同时,他说话谦和,胆小怕事,又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他虽然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4.主旨
小说在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典题示例
主要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对情节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
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震撼
对社会的作用
王有福肇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典题示例
主要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一些想法,推动情节发展;②揭示小说主题。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本分善良,表达作者的同情;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通过王有福折射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典题示例
次要形象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不得,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一系列情节,“我”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我”看待玻璃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此点非本题要求的“主要作用”,可不答)
典题示例
次要形象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典题示例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次要形象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典题示例
(对应物象作用题)小说中的“玻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突出人物性格。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因玻璃事件而暴露。②作为文章线索。玻璃串联起或躲避或索赔的故事,使行文更紧凑。同时,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因撞玻璃才不能赴约。③揭示、深化主题。因玻璃事件,暴露出来的众生相,将文章主旨表达得更彻底。④具有象征意义。玻璃象征社会上一切容易诱发纠纷的事物,从中折射出人们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
精准把握物象的意蕴和作用
小说中的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物形象一同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虽说物象在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意蕴和作用绝不可小觑。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把握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
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的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物象基本作用
①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主体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次要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环境和人物方面的作用。
②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其上下文分析。
③联系意蕴答作用。如答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或揭示主题,一定要答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意蕴),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主题意蕴),只有这样,才不空泛笼统。
精准答题
(2)精准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④结合文本的特殊性答出其特殊作用。如运用了技巧,则要兼及其技巧效果,有的还有调动、激发读者的效果。
⑤自身的作用。自身的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要求答出某方面的作用,应特别注意与情节联系在一起,答题要具体、全面。如答表现人物的作用,先要结合情节把物象与人物的关系分成若干片段,再看它对哪些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其衬托作用到底是正衬还是反衬。
精准答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