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标题意蕴及梳理情节-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时 标题意蕴及梳理情节-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39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4: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2021届一轮复习
小说复习
人 物
情 节
环 境
主 题
标 题
读 者
手 法
回顾:标题作用题
(二)小说标题的含义(意蕴)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意蕴:内容和含义
①文中具体的意思(表层含义)
②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含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如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③关联手法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高考常见问式
1. (2011山东卷)《 审丑》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 (2012年辽宁卷)《最后的黄豆》
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3.(2012年四川卷)《柴禾》
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分)
4.2016年新课标Ⅱ卷【美】迈尔尼?《战争》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5.2018年北京卷 《水缸里的文学》(《五三》P326,课后完成。)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6.2019年江苏卷《表妹》(课后完成)
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标题的表层义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杀敌报仇,该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所叙故事情节。“林教头”点明故事的主人公,“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先看标题是否使用表达技巧,本标题将三个名词组合;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本标题概括了故事情节;最后理解标题的深层义,本标题意在构成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回扣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标题作用和意蕴题问法的区别
(2016·全国卷Ⅰ《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深层义。题干中往往有“理解”“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标题”“寓意”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与分析标题作用题型比较:分析标题与文本(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及给读者的感受。题干中往往有“谈谈”“分析”等作答动词和“题目”“观点”“好处”“理由”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013·山东高考《活着》)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以“边城”为题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点明故事发生在地理位置偏远之地。
边城人的人生形式,未被现代文明侵蚀,与大城市上流社会的庸俗、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残的淳朴民风的怀念和追求。
回扣教材
读懂标题,只是整体阅读的第一步
典型小说阅读要领:
典型小说整体阅读步骤(10分钟左右)
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分析环境,思考作用
多方联系,推测主旨
情节类题型
考点之二
梳理概括情节
分析情节的作用
赏析情节结构技巧
情节考查题型之一:梳理概括情节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单线、双线、蒙太奇式)
(2)摇摆式:横生枝节,“一波三折”。
(3)突转式:“欧·亨利式”笔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
(4)对话式
2.现代小说常见结构模式(非线性结构模式)
(1)“延迟”式结构:设置障碍、层层推进,捉迷藏式。
(2)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在一个点上。
(3)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必备知识: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
情节上摇摆——结构上延迟
1.
2.
3.
4. ··· ···
5.
层层铺垫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贯穿情节的线索
必备知识:传统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图示
5.
6.
7.
8.
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倒叙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情节发生逆转,出人意料,令人回味
插叙式。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联系课内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_,《祝福》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老人与海》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
单线结构
摇摆式
摇摆式
回扣教材
心理独白
必备知识:传统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
序幕
尾声
回扣教材: 快速阅读《祝福》全文,梳理全文情节
概括梳理小说情节的一般方法:
结构连贯法
场面连贯法
线索连贯法
细节连贯法
留心线索,5W,视角,时序,场景,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等。
1.方式一:运用小说情节结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孙犁《芦花荡》: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或结局)
2.方式二:辨清5个W即“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运用5W形式概括,其中“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概括梳理小说情节方法举例:
3.方式三:围绕某一线索概括
(1)地点线索(鲁迅《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人物线索(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3)时间线索(都德《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分析小说线索4要领
内涵
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关注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关键词语等)
内容
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事、时间、空间、某一句话。
种类
分单线和双线。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明线、暗线一般都有情节交叉点,蒙太奇镜头。
作用
①组织情节方面;②塑造人物形象方面;③突出主题方面。
补充:
(1)事物线索
《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面包》中的“面包”也是线索。
(2)对比冲突线索
如《哈姆雷特》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如鲁迅的《药》,明线写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普通民众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的悲剧,而暗线则写了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的故事,这样,明线暗线交织,就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种构思可谓独具匠心。
(3)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等
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的交融。比如《红楼梦》
小说线索类型例子解读
《战争》的线索是:
电话
《琴声何来》线索:马晓驭心理活动
《祝福》的线索是什么?
2015《马兰花》有明暗两条线索,可据此梳理情节
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
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
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
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
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
马兰花一家为借款
而引发的冲突
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概括情节方法示例
回扣教材:请梳理概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
开端:林冲沧州遇旧(1)
发展:林冲买刀寻敌(2—5)草堂交割
过渡:林冲到草料场(6—9) 身寒沽酒 夜宿荒庙
高潮和结局:林冲雪夜报仇(10—12)倾听真相 奋起杀敌
主线: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变化过程;
副线:反动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两条线索通过酒店、点试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连接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两条线索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答案:①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②开端:市场买刀寻敌。
③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④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概括梳理情节示例《小步舞》
概括梳理情节示例2《新亮剑》(2016·全国Ⅰ)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
全文以 线索,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开端)(1~7段):
第二层次(插叙)(8~10段):
第三层次(高潮)(第11、12段):
第四层次(结局)(第13段):
第五层次(尾声)(第14段):
六安爷给百亩园庄稼锄草
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
交代百亩园的变迁
六安爷最后一次给百亩园锄地
六安爷融入黄昏的暮色中
乡人对六安爷锄过的地表示震惊
概括梳理情节示例3《天嚣》 天 嚣
赵长天
①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②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③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④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⑤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⑥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⑦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⑧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⑨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⑩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21)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22)“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3)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24)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25)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26)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27)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28)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29)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30)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情节梳理:这篇小说以“他”为视角,全文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挨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情节。
1.第①段: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风沙肆虐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第②~⑩段:主要以“他”的视角,描绘了科研工作者在恶劣环境中的强烈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渴望。
3.第?~?段:主要写敲门声给人们带来的震惊。“微弱”二字暗示了敲门者已精疲力竭,也为大家准备救助“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提供了背景。
4.第?~29段:送瓜者到来,人们吃上了“解渴救命”的西瓜。
5.第30段:结尾,作者以让“美好的谜”永远留在记忆中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情节概括题型
常式问(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等
变式问(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情节梳理题常见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特别提示]要注意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特别是每个情节之间不能存在交叉或包含关系。
另外在表述时注意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否则就会造成情节之间不连贯。
【答题模板总结】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请问“我”对舞蹈师心理感受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小步舞》)
①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②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
③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④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