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 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时 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9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4: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时
2021届一轮复习
小说复习
回顾:
三组关键词:
①概括与分析
“概括”:只需准确答出人物形象特点即可,不用分析;
“分析”“具体说明”:
“概括+分析”或“分析+概括”
②形象与性格、生活状态、心理变化(状态)
人物形象是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兼及相貌、身份、职业等外在特点。
“生活状态”
生活情景(生活状况)与人物的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情景”(生活状况)是指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包括生活环境、生活遭遇、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生活特点。
“心理变化”(心态)
只是人物性格中的心理部分,是指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人物言行所表现的心理情感特点,答题时必须答出诸如“高兴”“痛苦”等心理词语。
③整体与局部。
信息来源范围
1. ①演艺精湛。②地位卑微。③忍辱负重。
——形象特征
2. ①朴实善良。②善解人意。③做人有原则。
——性格特点
3.①相貌不凡。②骑术高超。③不拘小节。
——形象特征
试一试
1.准确定性,分清主次
①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角度来把握人物。
②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表现放在上下文语境中。
③特别注意从文中寻找能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④对于时代距离较远的人物或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以及外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
分清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凡是指向主要情节,尤其是情节结局,小说标题与主题的那部分的特点均是最核心、最重要的。
可以通过“相似”“相对”的次要人物形象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
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性
从角色角度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思维过程
2.找准角度 (1)宏观角度:四纬三经。
四个纬度:个体与他人,个体与外物,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三个经度:审德(审视其道德品质),审美(审视其审美态度),审智(审视其人生智慧、能力才干)
(2)微观角度①如果从整体上概括分析,有以下角度:
a.看身份职业 b.看生活习惯 c.看外貌特点d.看性格特点e.看心理活动f.看环境描写g.看定性评价。
②如果从局部上概括分析:
a.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局部文字有时也能体现人物丰富的性格。
b.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特别注意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尤其要结合上下文情节合理推测人物情感发生的原因。
3.用好术语
人物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之刻画人物手法
小说描写艺术
设问方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题型标志
设问示例
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手法”“技巧”“如何塑造”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什么作用?
(3)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4)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的语言。
(5)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高考真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题型标志
设问示例
“形象”“手法”“技巧”“如何塑造”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019《理水》)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2019《小步舞》)T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摹写层面(描写)
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容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
(2)从表现手法、修辞的角度
看塑造形象时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手法,
看塑造形象时是否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以及它们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
塑造形象的手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别人的描述
衬托、对比
环境(物象)烘托
情节推动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塑造人物的摹写层面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
回扣教材
赏析方法
1.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赏析方法
1.人物描写及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赏析方法
描写技巧
表达效果或作用
间接描写
环境衬托
通过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人物衬托
小说在刻画一个人物时,不可能只描写他一人,往往需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论行为来做陪衬,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表现塑造主要人物。
事物衬托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2.间接描写及作用
提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②细节描写。不能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③心理描写。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又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交叉,语言是展示人物心理的重要方法,人物说的话是语言描写,人物所思所想是心理描写。
④个别不常用的写人手法。如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等。
客观描写,就是如实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原貌和特征,而不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主观描写恰与之相反,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和评价去描写对象,这类描写包括描述事物本身和作者对它的反应两个方面。
提醒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抻 面①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真题示例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真题示例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真题示例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
题干中明确提示了从“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角度解答,这里的“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主要是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辨析铁良的抻面手艺,至于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文中没有体现出来。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
从文中找出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铁良的抻面手艺的对应内容,并分析效果。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客人
写客人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铁良抻面的有趣;看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是神态动作描写,突出客人看铁良抻面的满足;吃面时“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是动作描写,写出客人吃铁良抻面的专注贪吃。
犯人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此处通过对犯人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烘托了铁良抻面技艺高超、面的质量高。
真题示例
答案:(1)从客人的角度侧面烘托: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2)从犯人的角度侧面烘托:“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出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真题示例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谈谈:分析
如何:怎么写的?什么方法,什么途径。
具体:手法+文本
这样: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结论:中国的脊梁
真题示例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A.埋头苦干
T:中国的脊梁
B:拼命硬干
D:舍身求法
C:为民请命
手法(abcd) 文本(abcd)
真题示例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得满分的最低标准)
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真题示例
(2019《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真题示例
1.《赵一曼女士》: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赵一曼女士形象的?
正面描写:
语言:①“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②遗书
神态: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侧面描写:
环境:①小兴安岭:钟声、歌声;②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他人:韩勇义、董宪勋、大野泰治等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小步舞》:莫泊桑以“细节描写”著称,请你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①景物细节: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②肖像细节: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
③动作细节: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④语言细节:“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