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分析小说情节技巧之情节安排技巧-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时 分析小说情节技巧之情节安排技巧-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课时精讲 课件2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4: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时
2021届一轮复习
小说复习
小说“讲故事”
回顾:叙述视角和人称
“谁在讲”
“怎么讲”
“讲什么”
情节
叙述视角和人称
叙述技巧和结构技巧
本课内容:
小说叙述方式及情节安排技巧
叙述技巧之叙述方式及其效果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6-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
插叙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
补叙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
补叙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 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
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

3.叙述技巧:
对话
心理
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
回忆与现实交织
历史与现实交织
时空集中
小说情节结构手法(构思技巧)
构思技巧
作用、效果分析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战争》的开头
宝玉的出场
《祝福》的开头、结尾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欧·亨利式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祝福》
小说常见的情节结构模式除了基本模式外,还有如下几种结构:
类型
特点、作用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欧·亨
利式
即“突转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后发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如《项链》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横断
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意识流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三、分析情节技巧
(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2019课标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7·全国卷Ⅰ《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6课标2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高考真题
指出情节技巧、特点
分析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年份
文本
题目内容
2014
《古渡头》
6、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2017
《天嚣》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2018
《赵一曼女士》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高考真题分析
回扣教材
思考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判断手法)。开头和结尾以“我”为中心直接叙述,中间以“别里科夫”(人物对话、心理等)为中心展开(分析),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效果)。
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判断手法) 。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分析),这样写能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效果)。
(2018全国卷Ⅰ)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高考真题示例
-17-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18-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19-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20-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1.审题目要点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情节手法
答题方式
从叙述方式角度看效果
2.找答题依据
好处:①叙事灵活,将历史事件和眼前人事、景物结合,相互印证,真实感人。
②拉开时间距离,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意义,使主题更深刻。
③客观的历史叙述和今人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更利于表达对烈士的铭记与敬仰之情,表现烈士精神的当下意义。
历史:①赵一曼女士在监狱病房的情况,以及如何教育、感化护士和警士;
②赵一曼女士逃出监狱后被捕牺牲的情况;
③赵一曼女士写给儿子宁儿的信。
现实:①“我”在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医院查阅有关赵一曼女士的资料;
②赵一曼女士纪念碑环境幽静,周围种植着松树;
③在珠河县“我”遇到一位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
叙事上历史与现实交织
参考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我们的答案:(1)现实叙述与历史叙述互相印证,让小说更有真实性;
(2)历史与现实穿插记叙,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让读者全面了解赵一曼人物形象;
(3)有利于突出主题,既高度赞颂了赵一曼的英雄形象,又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高考题分析二:2017课标1卷《天嚣》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试题分析】任何小说都有一个谋篇布局的问题,尤其是篇幅很短的小说。所谓谋篇布局,就是怎样设置人物、安排情节、提炼主题、组织结构等。
本篇谋篇布局的中心是什么?是“渴”。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渴”不是一种单纯的缺水状态,而是从“渴”的出现到“渴”解决的一个完整过程。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分析】
作用上仍考虑小说的几大要素。
在情节安排上,以此谋篇布局,不枝不蔓,叙事线索十分清晰,情节简洁又集中。
在主题表现上,能够突出小说主题。这篇小说虽然写了基地试验队成员与蒙古族同胞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操,表现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但从整体上看,小说更想表现的是人的生命本能,从人的本体意义上发现生命的秘密,这是本篇小说最主要的写作目的。
可进行反向推导,即如果不以“渴”为中心布局谋篇,会怎样……
参考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小结:小说情节技巧类题型
1.明确小说情节技巧有哪些——基本知识储备
2.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的分析
指向几大要素: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读者感受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
情节技巧题答题模板
点出情节技巧+结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类题总结
三个内容:
一、梳理概括情节类题型
情节基本模式梳理、5W梳理法、线索梳理法
二、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型
四要素+结构+感受;看位置,看文本。
三、分析情节技巧类题型
情节技巧有哪些;作用指向小说几大要素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