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了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活动内容 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有哪些?并说明你的理由。运动的物体我的理由
设计说明 通过预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总结、观察生活现象,搜集生活中物体运动的素材,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建议 1.采取课前一天布置,在课前要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2.教师也要做好课前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等工作。
使用意见
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作业内容 1.如果你坐在快速行驶的汽车上,与一辆相对而行的客车插肩而过时,你会觉得客车走得快还是慢?说明你的理由。2.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设计说明 1、通过练习加深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及参照物的理解2、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物体的运动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的理解。
评价办法 本节课采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并进行批阅,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2、学会使用秒表,并可以进行简单的速度测量。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活动内容 活动一:收集生活中能体现运动的快慢的例子?活动二:和同学一起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并将所用时间记录下来?姓名时间
设计说明 通过预习活动,搜集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素材,初步感受运动快慢的含义。通过测量,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
活动建议 1.采取课前一天布置,在课前要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2.教师也要做好课前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等工作。
使用意见
第2课 《运动的快慢》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第2课 《运动的快慢》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作业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吗?2、在从太原到阳泉的4趟不同的列车中,所用的时间如下表:车次2135211121362010所用时间3小时40分3小时45分2小时50分1小时50分按列车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 ) →( )→ ( )→ ( )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设计说明 1、通过练习1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描述,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2、练习2通过对同样路程时间长短的比较,进而得到速度的大小,会按照速度大小进行排序。进一步巩固对速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评价办法 本节课采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并进行批阅,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指导。
第3课 《运动的方式》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运动的轨迹对运动进行分类。2、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会分析复合运动中包含的运动方式。
活动内容 用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滑板车等物体玩一玩,使它们运动起来,并观察它们的运动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物体运动的路线。
设计说明 通过预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体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在丰富的生活实例中,初步感悟到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建议 1、采取上课前两天布置,让学生在充分玩的基础上感受物体运动的方式。2、教师也要做好课前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等工作。
使用意见
第3课 《运动的方式》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作业内容 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他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分类物体的运动
设计说明 1、通过练习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常见运动方式,并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2、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复合运动的例子,考察学生是否能对复合运动进行分析。
评价办法 本节课采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并进行批阅,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指导。
第4课 《小车的运动》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3.学会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活动内容 活动一:调查:在生活中,汽车在什么时候跑的快?什么时候跑得慢?活动二:猜测汽车运动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尝试进行研究。
设计说明 通过预习活动,搜集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素材,猜测他们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猜测并有目的的进行研究。
活动建议 1.采取课前一天布置,在课前要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2.教师也要做好课前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等工作。
使用意见
第4课 《小车的运动》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作业内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说明 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这道题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巩固,能全面地体现学生技能和知识掌握的情况。
评价办法 本节课采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并进行批阅,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进行假设。2.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3.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活动内容 按要求制作不同的摆。1.用一根长50厘米线和一根长30厘米的线分别系上同样的物体,做成一个摆。2.用两根同样长的线分别系上同样的物体,做成一个摆。3.用两根同样长的线分别系上重量不同的物体,做成一个摆。观察三种摆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设计说明 通过制作三种不同的摆,观察摆的运动情况,增加对摆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建议 1.采取课前一天布置,在课前要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2.教师也要做好课前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等工作。
使用意见
第5课 《摆》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第5课 《摆》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作业内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设计说明 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这道题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巩固,能全面地体现学生技能和知识掌握的情况。
评价办法 本节课采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并进行批阅,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