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7: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苑仁纯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有关资料
1、有关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礼记》与《学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请把李白的《渡远荆门外》一诗补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按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⑵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不预则废。
⑸博学之、审问之、_______、明辨之、_______。
⑹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孤陋而寡闻
凡事预则立
慎思之
笃行之。
预习设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根据提示填空
⑴《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北冥有鱼中》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对庄子的话提出了质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
⑵“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___”,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___”或“___”,《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_____》的文章选集,是一部___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西汉_____编撰,又叫《________》。与《_____》、《_____》合称“三礼”。
⑷《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______》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的专著。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仪礼

戴圣
小戴礼记
周礼
仪礼
礼记?学记
学记
教育学
1、给加点字注音
嘉肴( ) 弗( )食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 )命 学( )学半
yáo

qiáng
zhǎng
yuè
xiào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____,弗__,不知其__也;
虽有____,弗__,不知其__也。
是故__然后知____,
__然后知__。
知____,然后能____也;
知__,然后能____也。
故曰:_________也。
《兑命》曰:“_____。”
_________?。
3、背诵指导
嘉肴


至道



不足


不足
自反

自强
教学相长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 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也。

是故 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
美味的菜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困惑
所以
这样以后
味美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
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故 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 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强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
促进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的。
同“说”,傅说
教导
学习
大概
宾语前置标志

所以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兑命》曰
⑵学学半
2、词类活用
⑴不知其旨也
⑵不知其善也
“兑”同“说” ,傅说
“学”同“敩”,教导
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3、古今异义
⑴虽有至道


⑵不能知其旨也
⑶教然后知困

⑷教学相长也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古义:最好;今义:到。
旨,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关联词。
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
②学学半
⑴其
⑵学
代词,指“佳肴”。
代词,指“至道”
表示揣测,大概
学习
同“敩”,教导
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5、特殊句式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⑵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
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补充: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⑴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先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
《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5、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
]
6、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7、主题归纳
⑴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⑵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拓展探究
1、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从教学的不同角度分析
⑴教者的角度:
⑵学者的角度:
(体会1):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体会2):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不断提升自己,得到进步与发展。
(体会3):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体会4):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教学相长” 也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你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⑴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⑵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⑶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⑷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3、拓展阅读
《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念终始: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相传为_____时期_____编撰。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⑴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⑵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礼记·学记
小戴礼记
西汉
戴圣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虽( )有嘉肴
⑵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即使
自我勉励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
B.困
C.长
D.之
①虽有至道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教然后知困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①其此之谓乎
②何陋之有?
道理
仁政
困惑
困苦
促进
久远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D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___与___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这个结论。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
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