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1 18: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4小题)
1.(2020?威海)下列威海人常吃的早餐食品中,人体生命活动主要供能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
A.豆腐脑 B.茶叶蛋 C.油条 D.海带丝
2.(2020?济南)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
3.(2020?潍坊)青州银瓜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以下是每百克青州银瓜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单位: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维生素C

3.75
1.75
1.25
0.0186
0.095
A.银瓜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银瓜中的蔗糖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C.认证为绿色食品标志的银瓜,栽培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
D.表中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液泡中
4.(2020?临沂)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
B.维生素B1缺乏会患脚气
C.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二.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3小题)
5.(2020?枣庄)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B.②、③和⑤均吸收水分和维生素
C.④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
D.②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6.(2020?青岛)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B.②是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④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只含消化糖类的酶
7.(2020?聊城)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   内被消化(填代号)。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   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图2中,[   ]   分泌的   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   ,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   ,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三.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共2小题)
8.(2020?青岛)下列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消化和吸收
B.心脏的右心室壁最厚,利于将血液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
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与其他细胞相比,神经细胞生有许多突起,能传导神经冲动
9.(2020?烟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让我们来探究
(1)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发现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   通过。
(2)小肠内的皱襞表面上有许多   ,增大了吸收面积。营养物质比较容易通过图中的[1]进入毛细血管。推测   (填A或B)处的血管含营养物质较多。
(3)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透过   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4)血液流经肾单位时,通过   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被图中的[   ]   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5)图中[1][2][4][5]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   。
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共8小题)
10.(2020?威海)如图是淀粉在人体某器官内的消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淀粉分解形成的产物,M表示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麦芽糖,则M可表示口腔
B.若a表示葡萄糖,则M可表示胃
C.若a表示葡萄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D.若a表示麦芽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
11.(2020?淄博)如图是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示意图,此消化过程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
A.口腔、胃 B.口腔、小肠
C.胃、小肠 D.口腔、胃、小肠
12.(2020?东营)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如图为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处阻塞,消化蛋白质能力下降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胰岛素
D.④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13.(2020?德州)人体内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4.(2020?潍坊)合理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请分析回答:(图中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过程):
(1)消化系统中蛋白质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   ;小肠适于A过程的特殊结构有   。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   ;过程B是通过   作用完成的。
(3)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气后,随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的   将氧气释放;氧气到达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   过程。
(4)肝脏产生的尿素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图中心脏的[   ]   ;在肾单位内,尿素会依次经过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5)运动过程中,人会呼吸急促,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内。请在如图相应位置画出血液流经下列血管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P点是起点)。
15.(2020?菏泽)小明妈妈回到家,先把米饭焖上,热油炒鸡蛋,炒得嫩嫩的盛出来,爆香了蒜末,放肉片,再放苦瓜丁,最后把鸡蛋倒回去,加点盐。米饭的香味混着苦瓜、鸡蛋和肉的气味,钻到鼻子里,让小明感到那么幸福。请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吃饭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被肠液消化的有   。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一中的   (填序号)。
(2)完成图二中c、d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参与该活动的呼吸肌是   。
(3)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三中的①,此时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4)图四中④内的液体中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   ]   的重吸收作用。
(5)小明每天都喝适量的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人体内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16.(2020?临沂)2020年元月,因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使校园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渴望相聚在美丽的校园进行学习。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可以看出,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b通过   进入血液,产生气体a的生理活动主要在组织细胞的   内进行。
(2)某同学的早餐食谱是油条、馅饼、西红柿蛋汤和苹果,该早餐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可被图四中[   ]   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终在图四的③中被分解为   。
(3)图二所示心脏的结构,早餐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并输送到脑部的过程中,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当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是   。
(4)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请你写出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①→   →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   的生物学观点。
17.(2020?滨州)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中,胸廓容积增大时,人体处于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2)B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程[③]   进入C系统,经运输首先到达心脏的   。
(3)C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最终供给人体各组织细胞利用,释放的能量用于   和维持体温。
(4)在D系统中,如果⑤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   ;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   。
五.注意合理营养(共1小题)
18.(2020?东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方法,也是青少年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生活
习惯。下列所列生活习惯,不科学的是(  )
A.一日三餐定时适量、膳食均衡、比例适中
B.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
C.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可以大量放心饮用
D.日常作息应有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
六.关注食品安全(共1小题)
19.(2020?烟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  )
A.食品的保质期 B.食品的营养价值
C.食品含热量的高低 D.食品含维生素的种类
七.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症状(共2小题)
20.(2020?莱芜区)表中的病因与疾病不相称的是(  )
选项
疾病
病因
A
骨质疏松症
缺乏维生素D或钙
B
神经炎
缺乏维生素A
C
牙龈出血
缺乏维生素C
D
贫血症
缺乏铁或蛋白质
A.A B.B C.C D.D
21.(2020?济宁)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如果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往往会表现出专一的病症。下列营养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营养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C
含钙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骨质疏松症
甲亢
A.A B.B C.C D.D
八.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共2小题)
22.(2020?威海)韦恩图表示的是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所示。表中甲乙、丙三者的关系,符合韦恩图的是(  )
序号




神经系统

脑神经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染色体
DNA
基因
A.① B.② C.③ D.④
23.(2020?泰安)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的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在腕部内侧摸到搏动的血管是静脉
C.血小板在伤口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促进止血
D.右心室里的静脉血从肺动脉流向肺部
九.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共4小题)
24.(2020?威海)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其中血管b的功能是(  )
A.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B.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
C.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D.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5.(2020?潍坊)如图为血管及血液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DNA分子时,可以用成熟的1为材料
B.若此段血管是肾静脉,2中含有营养物质和激素
C.某人若患阑尾炎,血液中3的数目会明显增加
D.若此段血管是肝动脉,其管壁较薄,管腔较小
26.(2020?青岛)下列有关观察血液和血管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判断2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图一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1>2>3
C.图二中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D.图二中①白细胞数量较少不易观察,可移动涂片进一步寻找
27.(2020?德州)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物像(ab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动脉
B.c是静脉
C.b是毛细血管
D.a、b、c中的血流速度都一样
一十.血液循环的途径(共3小题)
28.(2020?青岛)如图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身体某部位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红细胞含量(个/100毫升)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处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29.(2020?潍坊)跑步、打球、游泳、骑车等活动不仅需要能量的供应,还需要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请回答:
(1)饭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由80 上升至140毫克/分升的主要原因是   ;在血糖上升期间,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量会   。
(2)长跑开始时,发令枪发出的声波经过运动员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后,依次经过   产生听觉(用箭头和文字表示),接近终点时,运动员看到的终点线会直接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3)在温度较低的泳池中游泳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是通过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加;二是皮肤毛细血管内血流量   使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在心率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血量;参加短时间运动可使大脑的   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5)体育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代谢废物会以   和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是由脊髓内   汇集而成;运动过程中即使产生尿意也不会和婴儿那样随意排尿,原因是   。
30.(2020?德州)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贯穿着整个人体。通过血液的运输,为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养料,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图甲)。如果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损后不能及时恢复,血液中的氧气不足,就会有生命危险。体外膜肺氧合(也叫人工肺)就是一个可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新技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于   。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中的   吸收来的。
(3)肺循环的起点是甲图中[   ]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肺泡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变成颜色鲜红的   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后,以   的形式排出体外。
(5)乙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相当于人体的   ;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相当于人体的   。
一十一.输血与血型(共1小题)
31.(2020?济宁)2020年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其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是“献血,让世界更健康”。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输入红细胞成分
C.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AB型血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一十二.出血的初步护理(共1小题)
32.(2020?莱芜区)下列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
B.病情好转即可停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C.用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D.病情加重时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应当及时就医
一十三.呼气和吸气(共7小题)
33.(2020?莱芜区)如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c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若图二的曲线代表氧气含量的变化,则bc段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图二的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bc段可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图三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bc段快速上升的原因是饭后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34.(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5.(2020?泰安)下列有关人体营养或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B.小肠中的肠液、胰液、胆汁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
36.(2020?滨州)如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37.(2020?枣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台儿庄古城在端午节这天,推出了赛龙舟、射五毒等具有北方传统特色的风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1)我们当地在端午节有用艾叶煮鸡蛋吃的习俗,鸡蛋的卵白和   中贮存着大量营养物质。卵白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最终经   (填血管名称)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   。
(2)龙舟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会整齐划一、奋力挥桨。该反射属于   反射,其感受器位于耳的   ,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有   。
(3)当龙舟到达终点获得冠军时,运动员会振臂高呼、心跳加快。运动员“振臂高呼”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控制心跳和呼吸的神经中枢位于   。
38.(2020?青岛)为了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小莉同学每天坚持跳绳运动,从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图一是人体的部分器官、系统及生理功能示意图,①~?表示生理过程,图二是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跳绳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加大,深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先后经过图一中的   (填数字)进入血液运输到心脏。心脏中的   (填字母)收缩,通过主动脉把血液运输到肌肉。下肢骨骼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经过心脏哪些腔及连通的血管   (填字母和箭头),排出体外。
(2)图一中,⑧表示   。图中标明的排泄途径有   (填数字)。
(3)适度的跳绳运动能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图二中,与牢固性有关的是[   ]   ,与灵活性有关的是[   ]   和滑液。
39.(2020?临沂)“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山,一定要自己登上去!”这是2019年国庆节优秀国产展映新片《攀登者》最开始时出现的一句台词。也正因为这句台词,激发了我们心中的爱国思潮和永不磨灭的攀登精神。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登山过程中,登山队员“呼吸急促,大口喘气”。如图2能模拟他们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   。
(2)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完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后心潮澎湃。当影片中方五洲把国旗插到珠穆朗玛峰上时,观众席上每个人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属于   反射。整个登山过程山路崎岖,登山者在攀登时能“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
(3)到达项峰时,登山队员们欢呼雀跃,这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受   共同调节的结果。
(4)登山队员在山顶上远眺云海,近看崖壁,都清晰可见,主要原因是   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5)下山后登山队员饱餐一顿,测得血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3,CD段血糖含量大幅下降是由于   的
调节作用。
一十四.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共1小题)
40.(2020?泰安)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一十五.尿液的形成(共3小题)
41.(2020?东营)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D.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42.(2020?聊城)如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与①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①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43.(2020?泰安)如图示人体血液的主要运输功能。请据图回答:
(1)人体吸入的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经过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该结构,然后随着呼气排出体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部分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尿素、尿酸、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器官,产生特定的效应。如垂体分泌的   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对肌肉增生和软骨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在幼年时这种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3)白细胞中的某些淋巴细胞受到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刺激后,能够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   。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这种防御作用属于   免疫。淋巴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一十六.排尿及其意义(共1小题)
44.(2020?莱芜区)如图为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部分器官系统关系图。A﹣D代表系统或器官,①﹣⑤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C由   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其中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图中A进行①过程时A肌处于   状态,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作用下分解,这个过程主要在细胞的   中进行。
(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   次。如果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首先通过   循环到达心脏。
(4)肾脏形成的尿液会经   流入膀胱中暂时储存起来,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才会排出体外;人体排尿,不但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体内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人体最大的器官是   ,它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温等。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4小题)
1.【解答】解: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维生素、无机盐人体含量很少,但作用非常大。豆腐脑、茶叶蛋含蛋白质,海带丝含碘的无机盐,油条含油脂和糖类,是威海人常吃的早餐食品中供能物质含量最高的。
故选:C。
2.【解答】解:A、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正确。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错误。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A、银瓜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正确;
B、蔗糖是大分子的,必须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才能被消化利用。B正确;
C、认证为绿色食品标志的银瓜,栽培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不超标。C错误;
D、植物的液泡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A正确
B、谷物是人体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人体在维生素B1缺乏时易患脚气病而不是脚气,B错误。
C、维生素C缺乏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因此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C正确
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二.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3小题)
5.【解答】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不正确;
B、胃、小肠和大肠具有吸收功能,盲肠无吸收功能。B不正确;
C、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D、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但是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加速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消化,正确;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错误;
C、③是胃,胃内具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但是不能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错误;
D、④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多种物质的酶,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1)图1中最底层的E,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或糖类),淀粉的消化从②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⑦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蔬菜和水果。
(3)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4)图2中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5)图3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突起,称为②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故答案为:(1)淀粉(或糖类);②⑦;
(2)D;
(3)蛋白质;
(4)④肝脏;胆汁;
(5)①皱襞;③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三.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共2小题)
8.【解答】解:A、小肠长约5~6米,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消化和吸收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A正确;
B、心脏的左心室壁最厚,收缩力强,利于将血液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
C、肺泡壁和周围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与其他细胞相比,神经细胞生有许多突起,能传导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1)毛细血管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A是流出小肠绒毛的血管,此时由于小肠壁的吸收作用,营养物质增多。
(3)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滤出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经3肾小管重吸收将有用的物质吸收回血液,余下人体的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图中1绒毛壁、2肺泡壁、4肾小球、5肾小囊内壁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渗透。
故答案为:(1)单行;
(2)小肠绒毛;A;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血红蛋白;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3肾小管;
(5)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共8小题)
10.【解答】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若a表示麦芽糖,M表示口腔。A正确;
B、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若a表示葡萄糖,则M可表示小肠。B不正确;
C、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C不正确;
D、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对糖类无消化作用。D不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表示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所以此消化过程可能发生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
故选:B。
12.【解答】解:A、①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A错误;
B、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②胆管堵塞,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影响脂肪的消化。B错误;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C错误;
D、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所以,④小肠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利用。口腔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大肠没有消化食物的能力,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故选:B。
14.【解答】解:(1)消化系统中蛋白质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胃,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多肽,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过程的特殊结构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2)呼吸道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保障气体畅通。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此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气后,随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气释放;氧气到达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参与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肝脏产生的尿素进入血液后,由下腔静脉汇入上图中的4右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单位(④→③→⑤)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5)脑干有人体重要的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运动过程中,人会呼吸急促,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脑干内。血液流经肺动脉时,因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氧气含量低;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是,要发生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向血液扩散,氧气含量增高,流经肺静脉是氧气含量较高,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血液流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时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胃;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2)保障气体畅通;气体扩散
(3)毛细血管;呼吸作用
(4)4右心房;④→③→⑤
(5)脑干。
15.【解答】解:(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可见图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②胃、④小肠。肠液中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2)cd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消化后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经血液循环后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5)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这样有利于体内的 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②、④;
(2)呼吸运动;肋间肌和膈肌
(3)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4)⑤;肾小管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6.【解答】解:(1)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氧气和营养物质(葡萄糖等)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氨基酸吸收到达心脏各个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跳动着。当房室瓣关闭时,动脉瓣打开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葡萄糖在肾单位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即①→④→②→⑤。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故答案为:(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线粒体
(2)①肝脏;甘油和脂肪酸
(3)A→C→B→D;收缩
(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④→②→⑤
(5)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17.【解答】解:(1)A为呼吸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与吸气相反;②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右心房。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4)在泌尿D系统中,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1)吸气;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或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胃液、肠液、胰液;吸收;右心房;
(3)各项生理活动;
(4)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五.注意合理营养(共1小题)
18.【解答】解:A、合理营养要求全面而平衡营养,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膳食均衡、比例适中,防止营养过剩或不足,A正确;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适当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利于身体生长发育,B正确;
C、饮料添加有一些色素和化学物质,大量饮用不利于人体的健康,C错误;
D、日常作息有规律,早睡早起,常锻炼身体,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体的健康,D正确。
故选:C。
六.关注食品安全(共1小题)
19.【解答】解: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题干分析可知A是食品安全要考虑的问题。
故选:A。
七.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症状(共2小题)
20.【解答】解:A、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或钙引起的,正确;
B、身体内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神经炎,脚气病等,错误;
C、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导致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正确;
D、贫血症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形成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体内缺乏铁或蛋白质会引起贫血,正确。
故选:B。
21.【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
B、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故B正确;
C、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
D、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故D错误。
故选:D。
八.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共2小题)
22.【解答】解:A、脑和脑神经是并列关系,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并列关系,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23.【解答】解: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随氧含量的变化与氧结合或分离,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正确
B、在腕部内侧能够摸到搏动的血管是动脉,B错误
C、人体受伤,血液就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C正确
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九.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共4小题)
24.【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数量多,分布广适于物质交换。
故选:C。
25.【解答】解:A、1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提取DNA分子时,不可以用成熟的1为材料,A错误;
B、若此段血管是肾静脉,2血浆中含有水、营养物质和激素等,B正确;
C、4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C错误;
D、若此段血管是肝动脉,其管壁较厚,弹性较大,管腔较小,D错误。
故选:B。
26.【解答】解: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1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3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一中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A正确;
B、图一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1>3>2,B错误;
C、图二中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不易观察到,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不易观察到,C错误;
D、图二中②白细胞数量较少不易观察,可移动涂片进一步寻找,D错误。
故选:A。
27.【解答】解:A、a处的血流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应是静脉血管,故A错误。
B、c处的血流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应是动脉血管,故B错误。
C、b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所以应是毛细血管,故C正确。
D、动脉血管内血流最快,静脉血管内血流较慢,毛细血管内血流最慢,故D错误。
故选:C。
一十.血液循环的途径(共3小题)
28.【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向肺毛细血管中扩散,因而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多,A正确;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于通过肾小球过滤出去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形成了原尿,导致血液中的血浆减少,因此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B正确;
C、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球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D正确。
故选:C。
29.【解答】解:(1)饭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由80 上升至140毫克/分升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血糖上升期间,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量会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接近终点时,运动员看到的终点线会直接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3)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皮肤毛细血管内血流量减少使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
(4)与正常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粗,收缩更加有力,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增多,在心率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血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搏动有力,心率徐缓,心脏在每次收缩后有较长时间的休息。参加短时间运动可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5)体育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代谢废物会以排汗、呼吸和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是由脊髓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运动过程中即使产生尿意也不会和婴儿那样随意排尿,原因是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的控制。
故答案为:
(1)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增加
(2)听小骨→耳蜗→传入神经→听觉中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3)甲状腺;减少
(4)增多;兴奋与抑制
(5)排汗、呼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的控制
30.【解答】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能够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被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暂时储存在膀胱内,最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排出体外。
(5)图为ECMO工作原理示意图,电动泵新当于心脏,氧合器模拟了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心脏;(2)小肠;(3)②右心室;动脉;(4)肾脏;尿液;(5)肺;心脏。
一十一.输血与血型(共1小题)
31.【解答】解:A、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B正确;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血型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C错误;
D、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一十二.出血的初步护理(共1小题)
32.【解答】解:A、静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正确。
B、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错误。
C、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正确。
D、病情加重时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应当及时就医,正确。
故选:B。
一十三.呼气和吸气(共7小题)
33.【解答】解:A、图一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c点表示吸气终了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A错误;
B、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如果图二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图中显示血液流经bc段血管时氧气减少,因此血管bc段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B正确;
C、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若图二的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图中显示血液流经bc段血管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bc段可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正确;
D、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可见引起图三bc段快速上升的原因是饭后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A。
34.【解答】解:ACD、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C;呼气时,打开开关C,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AC错误;D正确;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故选:D。
35.【解答】解:A、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能构成人体细胞,维生素不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A错误;
B、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肠液、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不含消化酶,B错误;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C正确;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D错误。
故选:C。
36.【解答】解:AB、据柱状图可见: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B错误;
C、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37.【解答】解:(1)鸡蛋的卵白和卵白中贮存着大量营养物质。卵白中的蛋白质在胃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在小肠内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消化道壁吸收。最终经下腔静脉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龙舟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会整齐划一、奋力挥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此反射类型是复杂反射.在此反射中,运动员听到枪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有听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3)运动员“振臂高呼”是在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脑干的灰质中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所以控制心跳和呼吸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中。
故答案为:(1)卵白;下腔静脉;胃液、胰液和肠液;
(2)复杂;耳蜗;听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3)舒张;脑干。
38.【解答】解:(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然后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左心室收缩,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肌肉组织。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
(2)据分析可见:⑧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即图中的⑤⑩?。
(3)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故答案为:(1)收缩;④⑥;J;E→C→D→G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⑤⑩?
(3)Ⅱ关节囊,Ⅴ关节软骨
39.【解答】解:(1)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反之完成呼气过程。因此长跑过程中,小浩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与图2中的B过程一样。
(2)当影片中方五洲把国旗插到珠穆朗玛峰上时,观众席上每个人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4)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当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曲度变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正常眼睛睫状体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
(5)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图乙中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是饭后葡萄糖大量吸收。CD段血糖含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1)B
(2)条件反射;小脑
(3)神经系统和激素
(4)睫状体
(5)胰岛素
一十四.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共1小题)
40.【解答】解: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B正确;
C、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C错误;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C。
一十五.尿液的形成(共3小题)
41.【解答】解:A、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正确;
B、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流动的液体含有相同的二氧化碳,B错误。
C、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C正确。
D、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42.【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液的化学成分,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可见⑤肾小管内液体不含葡萄糖,C错误;
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43.【解答】解:(1)人体吸入的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该结构,然后随着呼气排出体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部分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尿素、尿酸、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2)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对肌肉增生和软骨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白细胞中的某些淋巴细胞受到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刺激后,能够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这种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1)肺泡;小肠绒毛;肾小管
(2)生长激素
(3)抗体;非特异性;三
一十六.排尿及其意义(共1小题)
44.【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C表示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2)根据图示可知:①表示氧气入肺的吸气过程;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氧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成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3)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首先通过体循环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4)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人体排尿,不但起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温。
故答案为:(1)消化道;胰液和肠液;(2)收缩;线粒体;(3)一;体;(4)输尿管;水和无机盐;皮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