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14 20: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准确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 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学习唐雎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
一、早读早知道:
1.《唐雎不辱使命》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他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2 。刘向和《战国策》 ( http: / / tag.blog. / %C1%F5%CF%F2%BA%CD%A1%B6%D5%BD%B9%FA%B2%DF%A1%B7 / " \t "_blank )
西汉时,宫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战国时的史料,但这些珍贵的史料却错乱残破不堪,一些残简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趙”字只剩下了“肖”,此类错误屡见不鲜。朝廷便将编校整理这些史料的任务交给了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宫廷密室所藏战国史料,分别名为《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刘向以国别划分,把6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12个国家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并非尽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战国策》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之后,从楚、汉时起,共245年之间的历史。因此书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能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从士大夫的私人藏书中访求书籍,并加以校订,正其谬误,又重新凑足了33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巩所校订的《战国策》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在篇目上已有出入。所以,历史上就存有两种版本的《战国策》,刘向所编为古本,曾巩所校补的为新本。
今本《战国策》的篇目如下: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以上共33篇,486章。这是元朝时,由东阳人吴师道依据曾巩校补本而订定的。吴师道所著《战国策校注》一直流传至今。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内容相似,可补今本《战国策》的讹误与不足。
二、课前预习检查
1.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是 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3. 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寡人 怫然 以头抢地
韩傀 休祲 缟素 免冠徒跣
三、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一)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及以前所学过的文言常识初步了解文意,标出难以理解的地方。
(二)合作探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完成。
四、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文章是怎样来刻画唐雎与秦王这一对人物形象的?
提示:从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方面来思考,例句可从文中找出。
2.上述两个人物各有何性格特点?
提示:唐雎: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
秦王:色厉内荏,奸诈狡猾
3.本文在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②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③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五、学以致用,巩固训练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4、 以头抢地( )5、 彗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7、 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②唐雎不辱使命。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长跪而谢之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⑥岂直五百里哉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⑧否,非若是也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分析。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 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 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 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唐雎的机智果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在他与秦王的较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谈一谈他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假如唐雎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案提示 :
(一)、1、jū 2、gūi 3、 guān xi n4、 qiāng5、 xí 6、g o 7、 yù
(二)、1、从 2、在_ 3、到4、用 5、用
(三)、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
②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③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④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⑤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⑥何况只是五百里呢?⑦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 ⑧不,不是这样的。
(四)、1.错通措 置意2.仓通苍青色
(五)、1所以 疑问语气词 即使 扩充
2.①B②B 3.①疑问语气 呢 ②疑问语气 呢③疑问语气 吗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