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后初期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
3、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
塔体系。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日本的崛起,西欧的联合和复兴,中国的振兴,
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
分化组合,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
势进一步加强。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课结构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945年雅尔塔会议
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2.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所恃何长图争锋
美国白宫
苏军总数达1140万,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苏联克里姆林宫
所恃何长图争锋
2.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二、两极格局形成过程(冷战表现)
1、“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以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两院发表演说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1: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思考2: “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思考: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结合书本P119观察右图,图中站着
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
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
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
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结合二战后初
期有关史实回答:
1.图中“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具体指什么?
??
2.“医生”所开“药”的作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
扶植、控制、遏制
二、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美国
苏联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
“华约”
政治
经济
军事
冷战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两极格局形成过程(冷战表现)
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长期紧张 。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局部热战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历时十几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局部热战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项目
美国(年)
苏联(年)
原子弹
1945
1949
热核炸弹
1952
1953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1958
1957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1960
1968
多弹头导弹(MRV)
1966
1968
反弹道导弹(ABM)
1972
1968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1970
1975
远程巡航导弹
1982
1984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全
面
冷
战
古巴导弹危机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评价美苏“冷战”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冷战”思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教训?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
珍爱世界和平;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合作才能共进共赢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古巴
导弹危机
本课小结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