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3课
哦,香雪
学习目标
1.教授整体领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
2.分析小说中香雪的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4阅读小说文本,感受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5在读写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把握小说三要素
思考:(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并讨论交流)
1小说以什么为背景?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点拨:小说以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描写了一群纯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女孩,文中通过对以香雪为代表的这些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写,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丰富的情感。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2.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哦,香雪
引子(1~4段):火车开进小山村。
发展(61~70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71~77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雪准备鸡蛋,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香雪实现愿望,换取铅笔盒,徒步返回
结局(78~81段):香雪深夜归来,姐妹相遇,共同欢呼
开端(5~60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们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3.小说以“哦,香雪”为题的好处。
答案 (1)题目清新可人,富有诗意。
(2)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
(3)题目中加“哦”字,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所作所为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小说题目《哦,香雪》的“哦”怎样读比较好,里面的“潜台词”(含义)是什么?请你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哦,香雪》中,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任务探究二 人情意无穷,美在蕴藉中——欣赏形象之美
点拨:(1)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②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③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纯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1、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2、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3、赞美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4、担心在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5、(时代内涵)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作者铁凝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哦,香雪
一、识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首位女主席——铁凝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④。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2018年9月,《哦,香雪》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二、知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⑤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作品评价
(1)个人评价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2)外界评价
①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
②1982年发表《哦,香雪》,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又上了一层楼。乍看起来,作品似乎较单薄,细一琢磨,方见出其中丰厚的意蕴。一个山村少女因为想拿鸡蛋换一个自己心爱的铅笔盒而被火车带走了,从而使自己吃了一次平生未有的徒步三十里夜路之苦。愿望委实不大,但又那么的庄重、坚定;所得也微不足道,然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得和欢欣。假如我们把她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念(哪怕是微小的)的坚韧追求,也理解为她对由学习文化所带来的新的生活的热望所作出的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她的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赞美!一列火车,使我们看到了沉寂的山村所发生的变化;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的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充分地施展出来了。
——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③香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翻开作者最早的一批习作,我们不是都或隐或现地看到香雪的一双善良、纯朴、充满美好的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眼睛吗?在描写青年与青年写的作品里,这样的目光实在是凤毛麟角!在那些作品里,出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多半是一些批判的、受过伤害的、深沉痛苦,有时是热烈执着,有时是冷峻严肃,有时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眼睛。而铁凝的作品完全不同。
——王蒙《香雪的善良的眼睛——读铁凝的小说》
(拓展延伸)纯真质朴的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闪烁着人情美的光辉。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形象,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①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她是一个天真无邪、美丽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②小英子,是林海音《城南旧事》的主人公,淳朴善良天真,为了能使可怜的疯子秀贞与亲人破镜重圆,英子千方百计打探消息。当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女儿时,她不仅帮助了她们母女重逢,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她们当作盘缠。
小说《哦,香雪》中提到物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任务探究二 人情意无穷,美在蕴藉中——欣赏形象之美
1小说中的“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小说中的“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它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它比铅笔盒具有更大的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由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2小说中的铅笔盒,经香雪的凝视和爱护,以及作者的精心点染,也成为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拥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明亮。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竟然有如此大的神力,正说明它包蕴着丰厚的内涵。
任务探究三 创设人物活动的舞台——鉴赏环境描写
任务导引
小说作为一种时空艺术,环境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对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环境描写的根本目的就是营造出故事发展所需要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特点,究其本质,一切都是为服务人物设计的。
1.《哦,香雪》中,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贫穷落后,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受到了来自外界现代文明的冲击。
2.《哦,香雪》是怎样写“山”的?“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文中多次出现了描写“山”的场景,如第一段“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第五段“大山无声的命令”,及最后“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等等。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篇描写“山内、山外”不同生活地域的人们相互接触的小说,“山”始终伴随着小说的进行,并且在小说末尾起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山”还让人想起它背后的“封闭、高大、幽暗”等等。
3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⑴“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⑶“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任务探究四 赏读佳句,体会小说的语言之美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内涵: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3)“?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4)“?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5)“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6)“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任务探究四 赏读佳句,体会小说的语言之美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内涵: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点拨:“ 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点拨:“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3)“?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点拨:“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4)“?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点拨:“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点拨:“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6)“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点拨: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语言笔调的抒情美
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在铁凝的笔下,天地万物无不多愁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绿色的长龙火车,也有灵性,“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后来,“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它停了下来,“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在作家饱蘸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村质朴而闭塞,纯洁而贫困,多么惹人怜惜!
台儿沟姑娘们所期盼的一分钟是“五彩缤纷”的,因为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也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再看香雪的心愿得到满足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哗啷啷’地歌唱。”“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无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美、纯净的美。(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