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公开课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公开课课件19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5: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战争一般是怎样的?
有没有可能战争也会有另外一种美感?
荷花淀
——孙犁
深圳实验承翰学校语文组谭盛祥
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2019年9月23日,孙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荷花淀》《芦花荡》
整体感知、情节梳理
阅读小说,试着跟你的同桌复述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写夫妻话别,是小说的开端。
第二部分写探夫遇敌,是小说的发展。
第三部分写助夫杀敌,是小说的高潮。
第四部分写学夫卫国,是小说的尾声。
小说鉴赏
战争
看到战争这个词,你能联想起哪些词汇呢?

同样是描写战争,读完孙犁笔下的《荷花淀》是否能让你联想起刚才的那些词汇呢?
初步感知
不能,为什么?

有人评价说:“《荷花淀 》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它的艺术重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
你同意这种观点么?结合小说文本,说说你的理由(提示:可以从环境、人物情感、情节等角度进行分析)
文本探究
1、环境美,描写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
2、情节美,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被作者一笔带过,好像是有意识的忽略,以几声枪响表现战斗的过程。
3、人物形象美,小说中的人物乐观,积极、识大体,求进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人物形象探究——水生嫂
对话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答应!”
“不嘛!”
你同意以上对话的改动么?为什么?
人物形象探究
不可以。因为水生嫂是一个独立、明理、上进、好强的农村妇女形象。
对比阅读都德的《柏林之围》,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可以从叙述视角、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主题、感情基调等方面入手)
对比阅读
情节设置:相同点:都没有可以渲染描写战争的情节。不同点:《荷花淀》单一情节发展,《柏林之围》两条线索。一实一虚。以主人公儒夫上校病情的演变和臆想中的法军连连告捷并包围柏林为明线,以事实上的法军节节败退和巴黎被围为暗线。
叙述视角:《荷花淀》主要运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的展现战争的参与者的故事。《柏林之围》以第一人称视角,一个医生的视角,通过一个垂危的老军人儒夫上校病势变化以至猝然而亡的故事,从而把巴黎被普鲁士军队从围困到攻陷的悲剧现实展现出来。
环境描写:《荷花淀》几乎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并且写的很美。《柏林之围》写了战争留下的一些残酷的痕迹。
语言特色:《荷花淀》与《柏林之围》的语言生动流畅,朴素无华,平实自然,而又简洁明快,带有一种委婉动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叙述语言平实而不呆板,自然而不雕饰。
主题:都是写的爱国主义精神,战争中的人性美。《荷花淀》里面的战争比较轻松,《柏林之围》展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
假设你是教材的编委会成员之一,现在,编委会成员中就《荷花淀》和《柏林之围》这两篇小说中选哪一篇进入新编的高中教材,产生了分歧。
请结合刚才的分析,说一说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一篇小说。
各抒己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