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5: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前准备:
1.必备用书:教材 ;
2.必备知识:人物通讯相关知识。
《喜看稻菽千重浪》公开课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
2.学习本课选材与细节描写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3.通读全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典型事例。
4.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热爱劳动高尚品质。
二、【预习检测】
(一)文体知识检测:抽1——3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雷锋
钟南山
焦裕禄
邓稼先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写作类型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袁隆平生平事迹检测:抽1——3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袁隆平,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三、【初步感知文本】
1、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
第一问:四个小标题
1、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二问:袁隆平的品质
1、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2、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
3、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
4、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
第三问: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寻梦者。
第三问:
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整体感知小结:
板书设计
四、【深入研读文本】
1. 鉴赏细节描写。
片段一: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片段二: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片段三: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答案展示:
片段一:通过“挽起裤腿”这一典型细节,写出了袁隆平虽是科学家的身份,却凡事亲力亲为,与土地与水稻天天打交道的形象。
片段二: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
片段三:通过“鹤立鸡群”写出了的样株的与众不同,突出了他的特性,而“抚摸”更是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袁隆平将样株视若珍宝的情态,将那份欣喜与激动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 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有何特点?
全文通过把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3. 概括本文的艺术特点。(小组交流)
(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例如:“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
(2)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如: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
(3)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4)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
4.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通俗易懂。如:记录了袁隆平“泥腿子专家”的称号;“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②真实准确。文章用列举y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产量占90%以上;增长20%左右;1961年7月的一天等。
③生动传神。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方法归纳:请结合以上学习过程,试归纳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1、抓关键句,理清线索;
??2、提炼要素,概括事件;
? 3、品读细节,理解人物;
??4、明确主旨,赏鉴特色。
拓展探究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哪些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拓展探究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课外写作
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不是只有政治家、科学家等才能作为报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