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部编版2019上册语文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部编版2019上册语文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6: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关于李白
题目解释
诗意理解
梦境解读
艺术手法
早年天才
辞亲远游
献赋谋仕
供奉翰林
安史入幕
溘然病逝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对押韵和对仗有严格要求。本诗属于前者。
文体知识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歌”“行”“吟”。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著 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 lì   澹澹 dàn 
訇然 hōng 悸 jì      
       



实在
谈到、说起。
有时
瀛洲
天姥山


陪衬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赤城: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1.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是怎样表现天姥山高大神奇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夸张
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光的镜湖。
点明了“梦游”。浪漫主义手法。
清澈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思考
自由自在
“送”是什么修辞手法?“飞”和“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拟人
梦游路上的急切、兴奋、轻快和神往的心情
(过渡)
(梦游仙山的起点)
(月下清丽之景)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
万转:
迷花:
重叠的岩。
山路弯曲不断。
迷恋于花,被花迷住。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殷:用作动词,震响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
澹澹:
黑沉沉的。
水波摇动的样子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作对象是什么?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有何作用?
峰回路转,情迷意乱,山鸣水啸。
写景,更写人。
昏暗恍惚。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
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名词作动词,弹奏
鼓: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仙人的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思考讨论:
1.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醒 悟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理清思路
①入梦的原因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魂飞剡溪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留别
现实
梦境
现实
梦境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出梦之叹
梦度镜湖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
高大脱俗
安 能
摧眉折腰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
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消极面:
 “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
——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
  不过,这也是作者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梦境解读1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
艺术手法
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构思
瑰丽的境界
期中考试复习范围:
默写15分
《劝学》
《芣苢》
第三单元诗歌:
《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论语《孔子的为人》12句
《红楼梦》前60回。
作为:记叙文(细节描写和立意)
下周四语文早读考试,算成绩。
形式:默写。
范围:期中考试的默写范围。
诗韵沐雅 含英咀华
——每天读一首诗
任务:每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讲诵一首诗。
要求:
1、时间:不超过5分钟。
2、教具:PPT展示,讲解Word电子版。(课代表周末收齐)
2、讲解包括:
知人论世:简单几句话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必要的注释;诗歌内容概括说明(层次脉络);诗歌亮点分析(意象意境、炼字、艺术表达技巧);诗人的情感。
任务:以叶嘉莹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为蓝本,编辑一本《古诗词自选100首》(手抄本),送给小学图书馆。
要求:
1、分栏目,每篇必要的注释、作者一句话介绍、诗歌内容概括说明、诗歌阅读重点和难点提示。
2、合作撰写诗集导读:在新编书的每一章之前插入一页树状图,归纳该分类下常见的题材,每种题材下常见的情感类型,每种情感类型下常用的意象和其他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