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党八股
教学目标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边破边立、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4、了解不良文风的表现和危害,认识树立良好文风的意义。
背景简介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
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课文节选的是文章的9 18 段。演讲的开头是这样的: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从这段开场白我们看一下,这次演讲的目的是:反对党八股。这是一篇声讨党八股的战斗檄文,标题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旗帜鲜明。
解题
“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其中四股各要求有两股文字相对偶。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
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如何分析?如何做结论?
请同学们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引申:(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引论:提出问题(一般是提出论点)
二、本论:分析问题(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结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浏览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1)引论部分(提出问题):
第1段,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
(2)本论部分(分析问题):
2—9段,列举党八股八大罪状,论证其危害和纠正的方法
(3)结论部分(中心论点):
第10段,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采用并列的结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条目
罪状
角度
总结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内容空洞
思
想
内
容
从现象由表现到根源到危害,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具有严的逻辑性。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动机不纯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目的不明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缺少文采
文
章
形
式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形式主义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责任心不足
根
源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危
害
后
果
危
害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总结:
1、2、3内容,4、5形式,6根源,7、8危害。
由表现到根源到危害,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具有严的逻辑性。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逐条批判,既名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反对 提倡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宣传真理
有的放矢,尊重对象
语言丰富,生动活泼
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责任心强,有益于人
影响全党,有益革命
传播出去,利国利民
找出针对各种罪状,作者提倡什么?
研讨论证方法
思考:每条罪状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以任何一条罪状为例)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某一条罪状,划分层次。
以第一条罪状为例,探究其论证方法。
1、 (提出问题)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2、(分析问题)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3、(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总结罪状1.
批判中要充分阐述正面的道理,而在阐述道理时,一定要有层次,整理出清晰的条理来,?避免那种事急语塞,思路紊乱的现象.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人们认识
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以第二条罪状为例,探究论证方法。
1、(提出问题)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2、(分析问题)引用论证:引用鲁迅所说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引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有关论述。
3、(解决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实事求是,宣传真理
总结罪状2:
一方面,这些话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有权威性,足以用来说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完全错误;另一方面,这样的引用是非常切合听众实际的。参加延安整风的干部,有一部分是从国统区来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对鲁迅、对左联的经验、教训是了解的、熟悉的。鲁迅的话,他们有深切的体会。另一部分是从井岗山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的,他们对王明路线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给革命同志、给党的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深有体会的。
揭露批判中引例阐述正面道理时,所引的例子要仔细选择,要举大家公认的、有深切感受的例子。这样,深入说理才有基础,正面道理才立得牢。
以第三条罪状为例,探究论证方法
1、(提出问题)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2、(分析问题)借助了“对牛弹琴”“有的放矢”等成语。
3、(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的放矢,尊重对象
总结罪状3:
在揭露批判中阐述正面的道理,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说理效果。
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组,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语言的珍珠,往往蕴含着世代相传的宝贵经验,甚至概括了生活的真理。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加论述的说服力以及说理的容量。在运用成语时则往往需要赋予新的意义,充实新的内容。毛泽东同志对于“对牛弹琴”的创造性的运用即是典型的例子。
问题:总结一下,本文都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学习方法:学生圈点笔画,标记在书上。
论证方法总结:
1、例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2、引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3、对比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4、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重点点拨1:
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
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逐条批判,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因为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角度,并能用准确鲜明的词语加以概括,所以条理非常明晰。
重点点拨2:破立结合
如第二段,破: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立:最后明确指出“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来同前面所指的罪状相呼应。这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具有结构严密,环环相扣的特点,在其它许多段落里也很明显。
破中有立------本文说理的最大特点。
古人云: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辩证关系,破除谬误与阐述真理的两个方面。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具有更大的鲜明性。毛泽东同志善于将破除谬误与论述真理,极为灵活地错综地交织在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反掉那些为害最烈的长而空的文章,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掉,最后明确指出“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来同前面所指的罪状相呼应。这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具有结构严密,环环相扣的特点,在其它许多段落里也很明显。
分析课文结构特点
例举每一条罪状的结构特点?
特点:过渡。
每一条作者都是先鲜明的指出罪状具体是什么;接着进行分析,而分析的过程就是有“过渡”,为在段尾指出正确态度做铺垫。
使得破立之间过渡自然,前后照应,结构严密。
例如:第二自然段。
????本段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或句,衔接紧密。文章内容也前后照应。如第二段,指出长而空的文章使群众见而摇头之后,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么??”一句过渡到批判短而空的文章也不好;接着语气一转,用“但是”一词自然地过渡到当前“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反掉那些为害最烈的长而空的文章,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掉,最后明确指出“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来同前面所指的罪状相呼应。这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具有结构严密,环环相扣的特点,在其它许多段落里也很明显。
问题:第六条罪状在课文结构的作用?
这段内容上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批评的是党八股,而文章本身就是反对党八股、倡导马克思主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文风的典范,这篇文章的文风特点是什么? (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反过来看)
明确: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易朴素,亲切感人。
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说理严谨、周密,且语言生动活泼。请摘录相关语句,具体说明生动活泼这一特点。
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 。
2.“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替封建王朝卖命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切中肯綮而又风趣生动。
3.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
作业:
归纳课文的内容。
写课后习题。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