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新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7: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下一页



(1036——1101),
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因反对司马光出知杭、颖、定州知州。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lèi
还酹江月。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所想:
赤壁壮景
千古人物
赤壁豪杰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穿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
赤壁壮美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所忆:周郎赤壁
所慨:人生如梦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周瑜
羽扇纶巾
儒雅、风流倜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泰然若自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生活
年龄
2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周瑜
苏轼
苏轼富有戏剧的“不幸”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处。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
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
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
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
常州,终年65岁。
仕途坎坷年老无为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豪放”表现的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
定风波
苏轼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返回
小序
小序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写这首词的原因,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
什么叫张本?
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
课文诵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边听边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返回
上片小结
途中遇风雨
——
泰然处之
竹杖芒鞋轻胜马——闲散江湖胜官场
一蓑烟雨任平生——退隐江湖、自由自在地度一生
词的上片表达了不管风吹雨打,旷达豪放的精神和胸襟。
下片小结
微风吹拂、雨过天睛、斜阳晚照——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
向来萧瑟,归去,无风无雨——心存归隐无惧风雨。
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对风雨变幻的领悟,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超然洒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