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苏轼
苏轼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曾痛苦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问余平生功业,
身如不系之舟。
心似已灰之木,
苏轼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四家(书法)
三苏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体知识
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它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第一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景色:
活动:
感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诵---歌---纵---凌---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字词句
既望:
属:
所如、所止: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万顷之茫然。
农历十六。初一叫“朔”、十五叫“望”、三十叫“晦”。
通“嘱”,劝酒。
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到达的地方,停止的地方”。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第二段:写作者的饮酒放歌和客人的悲凉箫声。
作者:
客人:
感情
方式
“乐甚”
“扣舷而歌”
哀
吹洞箫
字词句
美人:
舞---泣:
渺渺兮予怀
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动词使动,使---起舞,使---哭泣。
(谓语前置)
第三段:写客人“哀”之缘故
望美人兮天一方
鱼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政治上不得意:贬谪黄州,青春虚度。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人生渺小、苦短。
“哀”之缘故
字词句
西---东:
鱼---樵:
侣---友:
何为其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名词作动词,“捕鱼”“打柴”
名词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宾语前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第四段:作者对客人的问答。
水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月盈虚如彼卒莫消长
作比
宇宙
变:天地也不能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何羡
共适“清风、明月”
生活态度:身世逆境依然豁达,自信,亦会随遇而安。
怎样写悲?
对 比
曹操 吾与子
宇宙无穷 人生短暂
理想 现实
写作特点
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