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人教部编版语文 高中必修一 第八单元
秦观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背景资料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
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衬托了织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金。
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是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对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
“相见时难别亦难”,以上写“佳期相会”,下面便是“依依惜别”。“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而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平日他俩只有梦中相见,此时真的相会,却又“乍见翻疑梦”了!“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鹊桥,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忍顾:怎忍回视。
这真像柳永雨铃霖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
多情自古伤离别”固然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又是感彩很浓的议论,它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也是上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联绵起伏的情致。
越是情深,越是感觉到相会的甜美,离别时就会越觉得难以割舍,所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不忍离别,也不得不别了。所以,在最后,作者写出了两位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在申明作者自己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且在朝朝暮暮!
词人对鹊桥相会中牛郎织女的种种失意予以修复,消解着原本存在牛郎织女心里,也存在芸芸众生眼里的哀伤。正因为一次次痛彻心肺爱情失意,才有了爱的真谛的透彻领悟;正因为一次次命运弄人的人生挫败,才有了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考,才能从从残缺中看到圆,从失意中看到美,从少看到多,从短看到长。所以词人会感叹牛郎织女“相逢”“胜却人间,正所谓”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看到他的至情至纯。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全文翻译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的朝欢暮乐?
全文翻译
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
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
情:柔情似水
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鹊桥里的人生——豁达
明人沈际飞评“(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化腐朽为神奇!”
比较历代三首咏叹七夕爱情故事的诗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乞桥楼空,影蛾池冷,佳节只供愁叹。(清纳兰容若鹊桥仙(七夕)
同学们是否赞同这句话?是否能从词中找到依据?”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豁达之气——神奇
历代诗歌咏叹七夕是悲吟寻恨
腐朽
秦观能写出这样的一种爱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观上也是有一个时代的原因。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再由于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以及封建的礼教、男尊女卑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老妻置异县"和"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中国古代士人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又崇尚兼善主义,他们更多的把光阴用于仕官羁旅,所以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们的同僚、朋友。中国文人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因为有了至真至纯的情感交织,《鹊桥仙》里的爱才能如此完美,因为有了至彻至透的人生领悟,爱才能如此豁达,至爱之人,至美之文,至情至理,完美契合,《鹊桥仙》就变成了爱的文化的经典。
这里面有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大家是否能发现呢?
(三)鹊桥中的文化——经典
1.塑造的艺术形象:传统的艺术形象(织女)
2.“纤云弄巧”这可以是一个劳动的场面,沉浸在爱情中的织女体现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劳巧慧
3.咏叹的情感:忠贞
4.西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5.表达情感的方式:七夕节
这首词作将继续流传,一定是要有我们现在正在丢失但却有慢慢重塑价值的东西,文化是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生命力恒久的根本。
一对苦苦等待的爱人,让我们感受了爱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场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让我们品茗了爱的坚贞、人生的真谛。
而一段荡气回肠的传说,更让我们涵咏了中国文化的绵延悠长。
一首《鹊桥仙》,让后人玩味不够,品味不足,让一代代的读者徜徉其中,品味爱情、思考人生、承传文化,真配得上世人的评价:化腐朽为神奇。最后,我们再一次诵读词作,去感受它流传千年的美,让我们的唇齿留香!.
写作特色
从结构上看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从语言艺术特色上看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 ,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从抒情手法上看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欢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从文学史上的地位看
沈祖棻fēn《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爱情观呢?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心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