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23: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执教:谭盛祥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稼轩长短句》
起义反金(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诗词回顾
一、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整体感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明确
什么叫用典?
初步感知,找典故
再度诗歌,结合注释,动动笔,圈画出诗歌中所用到的典故。
鉴赏词的上阙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学习任务:
将这部分内容大意讲给你的同桌听,思考:上阙写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这二人都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孙权、刘裕
都是英雄人物,力主北伐,都建立过赫赫功业。
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对当下的感慨
鉴赏词的下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学习任务:
将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你同桌听,思考以下问题:
1、“元嘉草草”是用了谁的典故?写这个典故说明作者担心什么?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作者在担心什么?你觉得他的担心有道理么?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刘义隆 主政者贪功冒进、草率出兵
担心失地的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历史。这对收复北方失地极为不利。(可参照台湾)
以廉颇自况,一方面表明自己依旧愿意为国出战。另一方面,一个“凭”字表明诗人自己无人问津,无处施展才华的苦闷。
上片:孙权、刘裕(崇敬英雄 )

下片:刘义隆、佛狸祠(担忧国事)
廉颇 (渴望做英雄而不得)
英雄
小结——用典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英雄
展现了一个永远心系国家安危的老英雄形象
用典好处与弊端
好处:
典雅
含蓄(委婉、言简意赅。方便言说时政)
弊端:
难懂,有掉书袋之嫌
艺术手法小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拓展:读一读爱国词人陆游的诗
同样的情怀,不同的表达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把栏杆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