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1 22:53:09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020-202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开国大典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2019年国庆7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飞机坦克、导弹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导入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统区
经济崩溃
上海、沈阳和青岛的工厂数量
抗战时
抗战后
上海
4050
890
沈阳
3000
1000
青岛
700
0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年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639亿吨
49%
9.3%

130.4万吨
193%
53%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②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五年计划(规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建立工业化基础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2、概况:
(1)时间:
1953-1957底
(2)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
任务:
(4)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
思考探究
阅读材料,归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三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954年3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
材料二
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材料一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结发言时明确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1
3
2
原因
4
发展农业离不开重工业。
学习苏联
思考探究
阅读材料,归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苏联派到中国的技术专家有3000多人,图中展示的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工业和交通业运输业等领域捷报频传。
苏联帮助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2、概况:
(1)时间:
1953-1957底
(2)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
任务:
(4)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
四厂
三公
二铁
一桥
“四厂”: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
鞍山无缝钢管厂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四厂”: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三公”:新藏、青藏、川藏公路(联通内地与边疆)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川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开通)
青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开通)
新藏公路
(1957年开通)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它的建成通车,接连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
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
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
1956年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被生产出来
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
社会生产
增长表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1.95亿吨
19%

164万吨
26%

535万吨
296%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129%
25%
3、结果:
4、意义: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
两会
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
1954.9
(2)地点:
北京
(3)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
同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宪法详情
①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关;
③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3、意义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本课作业:
第4课知识结构、选择题、思考与探究。
2、预习作业:
看书并完成第5课知识结构。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