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人,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主要作品:散文随笔《牛棚杂忆》《朗润集》《天竺心影》等,译著《罗摩衍那》等。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
浩渺
篝火
旖旎
澄
澈
瑞士
莱芒湖
无垠
巍峨
徘
徊
萌动
燕园
点缀
miǎo
gōu
méng
chéng
yǐ
ruì
lái
yín
é
yān
zhuì
qǐng
pái
万顷
huái
nǐ
chè
去掉了拼音你会读吗?
浩渺
篝火
旖旎
澄
澈
瑞士
莱芒湖
无垠
巍峨
徘徊
萌动
燕园
点缀
万顷
万顷
瑞士
旖旎
无垠
巍峨
燕园
澄澈
萌动
篝火
莱芒湖
浩渺
花
儿
开
点缀
【徘徊】
【萌动】
【旖旎】
【巍峨】
【点缀】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柔和美丽。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事物)开始发生。
【恍然大悟】
【烟波浩渺】
【乐此不疲】
【碧波万顷】
【离乡背井】
【相映成趣】【美妙绝伦】
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
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形容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我爱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分小节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月亮和故乡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童年往事。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三潭印月
“山高月小”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意思是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形容夜景的气势。“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享誉中外。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幻想充满童真童趣。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作者无法想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因为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引用的话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脉脉含情。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八月湖水平”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的下句是
“涵虚混太清”,两句意思是说洞庭湖八月水势大涨,湖水与湖岸相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作者回忆了小的时候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写了两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你觉得作者当时“心中油然萌动”的是什么东西?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应该是对明月的赞美,对家乡的歌颂。
读一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成年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在世界各地看风景,都看到过月亮。
排比
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这段话将世界各地的大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立刻就飞回去”“永远忘不掉”直接抒发胸臆。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正面描写,突出燕园美景,是一个“胜地”。
朗润园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不能不说”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燕园是望夜赏月的好地方。
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小结
回忆你能想到的家乡事物,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家乡的槐花、家乡的小河,等等。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再大再圆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明月,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拓展应用
作者写了童年记忆中故乡的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和各地美丽的月景,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赞美月亮的句子:
★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
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
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1.下列是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在游历广阔世界时看到的美妙绝伦的月亮。
②“我”在故乡望月时,从来不同山联系。
③夏天的夜晚,天空中有一轮明月,苇坑里也有一轮明月,这两个月亮相映成趣。
④“我”居住的朗润园,每逢望夜,一轮当空,就是一幅荷塘月色的奇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2.作者以“月”为线索,追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童年趣事。作者在写故乡的月亮的同时,还写了__________的月亮和__________的奇景。
数星星
摇知了
看月亮
广阔世界
朗润园
3.
写这些月亮和奇景的用意是( )
A.与故乡的小月亮进行对比,说明“我”最爱故乡的小月亮,永远也忘不了它。
B.想表达漂泊天涯时看到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一样美,一样令人怀念。
C.将所有自己怀念的月亮和美景都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