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8.童年的水墨画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1.同学们,你们看过水墨画吗?谁能说说水墨画有什么特点?
示例: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
趣味导入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童年的水墨画》。大家读了这个题目,能不能猜猜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示例: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童年生活的内容,简约却很有韵味。
3.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来验证一下自己的预测对不对吧。
趣味导入
生平介绍: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作家。他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
主要作品:《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张继楼
助学资料
mò
rǎn
suì
jiàn
墨
染
碎
溅
浪
làng
我会认
平舌音
后鼻音
学习字词
墨
加一加:黑+土=墨
碎
加一加:石+卒=碎
识字方法
学习字词
组词:墨水
组词:破碎
我会写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黑”写紧凑,四点底要均匀铺开,“土”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音序:M
部首:黑
组词:墨水
墨色
造句:爷爷正在书房里挥毫泼墨。
墨
mò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九”与“氵”高矮相当,“木”的横长,撇捺舒展。
音序:R
部首:木
组词:染色
传染
造句:秋天的枫叶染红了山林。
染
rǎn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干”的下横长,竖在竖中线上。
音序:G
部首:竹
组词:竹竿
竿子
造句:在学习上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竿
gān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月”瘦长;右部笔画紧凑,捺舒展。
音序:T
部首:月
组词:腾飞
扑腾
造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开始腾飞。
腾
ténɡ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卒”中两个“人”的捺变点,下边的“十”的竖为悬针竖。
音序:S
部首:石
组词:碎裂
破碎
造句:好端端的一个碗被摔得粉碎。
碎
suì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发”的长撇舒展,最后一点不要忘记。
音序:B
部首:扌
组词:拨动
拨弄
造句:他拨开草丛,发现了一只小白兔。
拨
bō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呈弧形分布,“良”的捺要舒展。
音序:L
部首:氵
组词:浪花
波浪
造句:狂风翻卷着浪花冲向海岸。
浪
làng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艹”的横要长,盖住下部,“古”“月”分开,“古”稍小。
音序:H
部首:艹
组词:葫芦
造句:这件美术作品只是依样画葫芦,一点创意都没有。
葫
hú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注意“爽”的笔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再写右边的
两个撇、点。“大”的撇略长,捺起笔稍低。
音序:S
部首:大
组词:爽快
凉爽
造句: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爽
shuǎnɡ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磨”写紧凑。“艹”的横要长,“广”的横稍短,长撇舒展。
音序:M
部首:艹
组词:蘑菇
蘑菇云
造句:我最喜欢吃的菜是小鸡炖蘑菇。
蘑
mó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艹”的横要长。
音序:G
部首:艹
组词:草菇
平菇
造句:猴头菇的营养价值很高。
菇
ɡū
笔顺:
学习字词
1.认真听录音,注意字的读音。边听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听课文朗读
初读感知
(1)
扑腾、蘑菇、水葫芦
读准字音,这几个字在这里都读轻声。
初读感知
2.认读词串
(2)扇动、拨动、你拨我溅
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
不要读成pō。
初读感知
(3)水墨画、染绿、碎了、清清爽爽
平舌音
翘舌音,后鼻音
初读感知
3.读句子,注意停顿。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初读感知
4.了解组诗。
《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初读感知
答案:《童年的水墨画》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
5.把握大意。
《溪边》《江上》《林中》这三首小诗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①它们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②每一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③每一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初读感知
小结: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三首小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不同场景,分别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初读感知
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这三首小诗各写了一个场景,接下来我们仔细阅读,看看三首小诗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品读鉴赏
(1)如果让你将《溪边》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
示例:垂柳、山溪、钓竿、人影、红蜻蜓、鱼饵、草地……
(2)如果让你将这些景物涂上颜色,你会涂上什么颜色?你会给人影涂上什么颜色?
1.细读《溪边》,体会垂钓之乐。
示例: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绿一红,对比鲜明。
品读鉴赏
提示:《溪边》第一行诗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很平静;第二行诗点明是山溪,就是说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所以才有“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品读鉴赏
(3)《溪边》不但有美景,还有动人的笑声。谁在溪边?他们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快乐?
答案:“钓竿”说明有人在溪边钓鱼,“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说明有鱼上钩了。钓鱼人把鱼放在草地上,笑声和鱼儿的蹦跳声一起传开来。
品读鉴赏
(1)溪边钓鱼是快乐的,江上也藏着快乐呢,你能找一找吗?
示例:一双双小手扇动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2.学习《江上》,感受戏水之欢。
品读鉴赏
(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水葫芦”指的是谁?“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品读鉴赏
答案:“水葫芦”本意是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中嬉戏将头露出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他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品读鉴赏
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水墨画,一起品读了诗中有趣的语言。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三幅画。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呢?
示例: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上下文、结合插图。
品读鉴赏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
)
(
)
(
)
清清爽爽(
)(
)
(
)
一朵朵
一个个
一双双
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明明亮亮
随堂练习
二、反义词我会填。
平静——(
)
忽然——(
)
开放——(
)
清清爽爽——(
)
热闹
凋谢
逐渐
黏黏糊糊
随堂练习
四、写出下面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随堂练习
三、这首诗描写了几幅儿童生活的画面,分别是什么?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
(2)孩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
(3)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
比喻
比喻
拟人
描写童年生活的诗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李白《长干行》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唐·白居易《观游鱼》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课外拓展(共21张PPT)
18.童年的水墨画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小诗,同学们还回家背诵了《溪边》。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趣味导入
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垂钓的乐趣,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那漫步雨后的林中,你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趣味导入
自读《林中》,回答问题。
答案:林中采蘑菇。
1.漫步林中,你又发现了乡村孩子的什么趣事?
品读鉴赏
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采蘑菇吧。进入林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品读鉴赏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品读鉴赏
2.在林中,孩子们的快乐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来。
示例:(1)欢叫。孩子们在松林里发现了蘑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喊了一声。
品读鉴赏
(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一阵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吗?
品读鉴赏
小结: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歌笑语。
品读鉴赏
3.在这首诗中,有两个词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答案: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4.比较“清爽”“明亮”和“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说说叠词的作用。
品读鉴赏
答案:小诗通过“清清爽爽”“明明亮亮”等叠词的使用,更有节奏感,更有童趣了。
6.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示例: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上下文、结合插图。
品读鉴赏
溪边
江上
——戏水调皮
——采蘑菇高兴
——钓鱼快乐
七彩童年
欢乐如歌
林中
童年的水墨画
品读鉴赏
理层次
课文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童年生活画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炼主旨
品读鉴赏
课堂小结
山溪边、江上和松林中,到处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在那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的欢乐!童年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快乐,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让我们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个珍贵的镜头,将这美好的年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小蘑菇钻出泥土带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1.这句话将
比作
,写出了小蘑菇的
。
2.“一朵朵”能否改成“一朵”呢?为什么?
小蘑菇
山花
可爱
不能,因为一朵朵才能说明小蘑菇非常多。
随堂练习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改成“被”字句)
2.湖面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溪水被垂柳当作梳妆的镜子。
湖面很平静,像一面镜子。
随堂练习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借代
1.选文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多选)
2.选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文中的“水葫芦”指的是什么?
①
④
选文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在江上游泳戏水的画面。
“水葫芦”本意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中的孩子。
三、阅读《江上》,完成练习。
随堂练习
阅读《童年的水墨画》其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课外拓展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已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课外拓展
树下?
黄桷(jué)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课外拓展
小结: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们发现作者用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几个有趣的场景,用朴实自然、灵动鲜活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课外拓展
这三首诗歌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怎样的事呢?
答案:这三首诗歌又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儿童街头看书、花前作画和树下阳光。